乐至县中医医院 四川资阳 641500
摘要:目的:针对腹部手术后肠护理模式予以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250例观察组和2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7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中2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8.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肠粘连的发生率,能够促进其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粘连;护理模式
Abstract:Objective:the abdominal operation to study intestinal nursing mode.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0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50 observation group and 250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Results: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incidence was 22,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in 2.8% case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incidence was 8.8%,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nursing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operation to implement a set of prevention of intestinal adhesion,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can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abdominal surgery;intestinal adhesion;nursing model
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由腹部内脏器官多造成的,其中肠粘连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患者由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这也使得患者肠粘连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愈加严重[1]。因此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实施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促进患者在术后快速恢复[2]。本为主要针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97例,女性患者203例,年龄在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23.48,并将其随机分为250例观察组和25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47例,女性患者103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9±23.11;对照组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00例,年龄在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23.48,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指患者在术后通过补液、禁食等对胃肠进行减压,同时对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指胃肠部减压方法、肠人工运动、肠热敷以及肠部按摩。
(1)胃肠部减压方法,主要是指患者在术后为了预防引流管脱落、折叠、阻塞、扭曲等,选择仰卧位或者是半坐位的方式进行接负压吸引器的插入,使其负压吸引持续畅通。患者在术后3天时选择左侧卧位进行插肛管或开塞露刺激肛门,医护人员要将20ml开塞露挤入患者直肠。
(2)肠人工运动,主要是指患者在术后6小时开始进行为期十天的人工运动,首先患者可以选择半卧位的方式进行鼻吸气、嘴呼气的呼吸运动;其次是患者可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伸展运动,活动开身体,医护人员还需帮助患者进行卧姿变换,以防长时间卧床造成身体麻木;最后医护人员帮助并且鼓励患者进行下地活动,主要是在床周围进行站立、扶床走动等方式,以确保患者行动的灵活性,同时加大肠胃的运动。
(3)肠热敷,主要是指患者在术后24小时后进行为期10天的红外线理疗器腹部照射。
(4)腹部按摩,主要是指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第3天时进行为期7天的切口处按摩,并且对于无法自己进行按摩的患者,可由护理人员进行切口按摩。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的比较,经过3~5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内没有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患者中6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4%,两组患者在随访五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其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患者术后并发症[3]。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发生在小肠,小肠既具有消化功能,又是人体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因此,就其重要性而言,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对患者来说具有极其中的意义。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一整套预防肠黏连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提高其恢复速度[4]。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术后恢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患者实施肠后护理愈来愈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辅助方式[5]。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黏连性梗阻的发生率呈现出先将的趋势,但是由于其术后恢复护理的不得当,仍然有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该病术后并发症依然是医学难题。因此,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相当大的意义,能够加速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速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加大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进一步促进其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珍,傅荣,骆小庆.全面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5):740-741.
[2] 刘华梅,吴赛.预见性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02):223-224.
[3] 邱招展,欧世州,林纯洁,等.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12):721-724.
[4] 马宏伟,赵际童,赵霞.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10):742-745.
[5] 李艳妍.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和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9):18-19.
论文作者:王继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腹部论文; 肠梗阻论文; 发生论文; 发生率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