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则加以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相关策略,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地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分别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存在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223-02
在老年人群当中,急性心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它主要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出现闭塞现象,令血液流动发生中断,进而引发的一种持久性的心肌缺血坏死的症状[1]。临床当中主要的表现是胸骨的前后明显疼痛、心电图检测存在异常,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甚至致死[2]。经过临床经验证明,适当对患者行以早期干预,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分析,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4例以及女性患者46例,年龄都在65岁到80岁之间,平均数是(65.23±2.13)岁。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保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包括吸氧、保证卧床、心电监护等,临床治疗则包括:适量硝酸甘油和葡萄糖溶液、镁极化液,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同时辅以并发症以及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则加以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相关策略,参见讨论。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做以总结。衡量指标主要包括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有效概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护理效果的衡量标准如下:以患者胸痛症状消失以及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降低在50%以上为入选有效概率。另外,生存质量积分以患者在出院之后的六个月接受的随访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当中,结合数据类型,笔者将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针对计量资料,选择(均数±平均数)来进行表示,并行以t进行检验。在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地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分别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数值参见下表。
3.讨论
在本次针对患有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效果展开的分析当中,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包括生存质量评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工作的有效概率、并发症的发作概率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实验组优于参照组的结果,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分别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说明,行以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有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这一研究成果也在金艳[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可靠。
在本文当中所涉及到的早期干预护理,协助患者展开功能锻炼,令其尽早下床活动,并尽快康复出院,这也是早期护理最主要的目标以及原则[4]。在本文当中,具体的康复护理内容如下所述:
首先,在患者入院第一天的时候,保证其处于绝对卧床的状态,确保充分的休息,同时适当保证病房的安静环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保证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在第二天到第三天的时候,适当将床头抬高约30度到45度之间,协助患者进行屈伸运动,保证四肢关节的适当活动,保持每天四次,每次约10次到20次活动,同时对四肢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由轻到重施力,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每天持续四次,每次保持15分钟;第四天到第五天的时候,将床头适当抬高约60度,取半坐卧体位进食,主动进行四肢关节活动,保证每天四次屈伸运动,每次进行5次到10次左右,护理人员协助其翻身、拍背,每天四次。除此之外,按照患者的要求进行床边排便;第六天到第七天的时候,协助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动,每天两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并渐渐令患者到床边休息;第八天到第十天的时候,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室内进行缓慢走动,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渐渐增加到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进行两次;第十天到第十四天的时候,协助患者在走廊进行缓慢地走动,并逐渐进行上下楼活动,每天进行两次,每次维持10分钟到20分钟;第十五天到第二十天期间,患者日常生活实现基本自理,可逐步到户外进行短时的散步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存在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唐雪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1):84-85.
[2]李艳敏,牛敬雪.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04):340-342.
[3]金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2):309-310.
[4] 宋世谦,贾大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45-1646.
[5]张静,周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17):3478-3479
[6]丛丽文.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25-226.
[7]矫峰,宋文娟,薛春玉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7):144-144,145.
[8]喻敏玲,邱丽红.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5):3587-3588.
论文作者:张青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老年论文; 实验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