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7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腰硬组,50例)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27例),观察与对比两组麻醉阻滞前后诸如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记录术中镇痛药与血管活性药、补液量及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两组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腰硬组术中补液量、麻黄碱用量较神经阻滞组,明显多于后者(P<0.05)。腰硬组麻醉后疼痛评分相比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术中镇痛药用量大于腰硬组(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均适用,效果好,起效快,应结合现实情况及充分考虑利弊前提下选择临床麻醉方式。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股骨头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有诸多优势,如可实施术后镇痛、麻醉效果持续性强、肌松完善及起效快等,但针对高龄患者而言,此方式有着较高的麻醉失败率,且易对呼吸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将单侧下肢完全阻滞,抗凝治疗等不会对其造成影响,且对机体影响较小,已在下肢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式,比较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选取本院收治的77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27例)与腰-硬联合麻醉组(50例),腰硬组中,男13例,女37例,平均年龄(81.16±8.39)岁,手术时间(87.11±32.48)min,术中出血(117.87±79.37)mL,ASA分级:Ⅰ级10例,Ⅱ级19例,Ⅲ级21例;神经阻滞组中,男4例,女23例,平均年龄(81.15±8.35)岁,手术时间(87.09±32.45)min,术中出血(117.79±79.27)mL,ASA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SA分级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构建静脉通道,持续输注乳酸林格液,检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与无创动脉血压(BP)。(1)腰-硬联合麻醉组。穿刺L3~4或L2~3间隙,完成硬膜外穿刺后,将腰麻针置入,当有脑脊液通畅流出时,将浓度为0.5%的等比重液罗哌卡因(1.5mL脑脊液+1.5mL浓度为1%的罗哌卡因)注入,然后将腰麻针退出,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深度为4cm,依据手术实需,酌情追加3~4mL罗哌卡因。(2)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于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开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Stimuplex D B.Braun外周神经丛刺激针D型,Stimu-plex HNS12神经刺激仪)。①腰丛阻滞。取侧卧位,并维持于髂嵴连线上,将脊柱外侧约4cm处作为穿刺点。经皮以垂直方式刺入,此时,开启神经刺激仪,设定电流,即1.0mA,如果成功诱发股四头肌收缩,降低电流,至0.4mA,若仍然有肌群收缩,可将穿刺针固定,回抽且无血后,取10mL浓度为1.5%氯普鲁卡因+20mL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注入。②坐骨神经阻滞。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间,做一连线,在该线中垂线处,向尾端移4cm,此点即为穿刺点,垂直方式进针,初始电流控制在1.0mA,若出现足部、小腿肌肉颤搐,减少电流,维持在0.4mA,仍仍然有肌群收缩,可将穿刺针固定,回抽无血后,取10mL浓度为1.5%氯普鲁卡因+20mL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注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诸如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麻醉医生血管活性药物、镇痛药等术中静脉用药;记录麻醉前及完成麻醉后的痛觉评分;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两组痛觉[2],完全不痛为0分,难以忍受的疼痛为10分,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来打分,分值0~10分。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阻滞后,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阻滞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阻滞前、后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在麻黄碱用量上,腰硬组为(14.00±7.95)mg,神经阻滞组(4.32±1.14)m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的使用
阻滞前,两组均有严重疼痛,其中,腰硬组评分为(9.21±0.74)分,神经阻滞组为(8.30±0.59)分,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腰硬组疼痛评分为(0.37±0.18)分,神经阻滞组为(1.71±0.87)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神经阻滞组氟比洛芬酯用量为(50.33±34.47)mg,腰硬组为(45.00±9.25)mg,神经阻滞组多于腰硬组(P<0.05)。
3.讨论
股骨头置换术以高龄患者居多,且经常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并发症,或存在全身其他脏器功能减腿或潜在心血管疾病。因而此类型手术具有失血多、手术创伤大等特点,在实际手术治疗中,选择合宜麻醉方式至关重要。股骨头置换术可选用气管插管方式实施全身麻醉[3]。通过全麻能更好的进行气道管理,但却有着拔管期循环波动大情况,手术可能会造成肺不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股骨头置换术多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此种麻醉方式效果确切,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减少肺不张情况,另外,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另外,如果是持续性的硬膜外置管,还能根据手术时间连续给药。但此种麻醉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如一些老年患者既往有长期性的抗凝药物使用经历,髋部手术手术前后需开展抗凝治疗,易出现硬膜外血肿风险[4-5]。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阻滞单侧下肢上,有完善与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机体影响、干扰较小,这对维持循环稳定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并发症、麻醉禁忌证也比较少;针对高龄且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而言,在实施手术麻醉时,稳定全身循环系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在麻醉选择时,神经阻滞方式更为适宜。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腰硬组术中补液量、麻黄碱用量较神经阻滞组,明显多于后者。腰硬组麻醉后疼痛评分相比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用量大于腰硬组。由此表明,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均适用,效果好,起效快,应结合现实情况及充分考虑利弊前提下选择临床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帮远. 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47-1048.
[2]舒毅. 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38-39.
[3]张继梅,李杰.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与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18-118.
[4]张玉良,黄涛,尹尧,等. 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椎管内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76-179.
[5]于健,单士强,聂宇,等. 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62-165.
论文作者:陈平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坐骨神经论文; 股骨头论文; 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高龄论文; 方式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