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夏凌翔[1]2003年在《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文中指出自立是我们耳熟能详但又对其知之甚少的一个人格概念,在新时期从心理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通过理论研究得到的大学生心理自立结构模型经过了155人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调查、379人的预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1073人的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叁次验证和修订,最后得出了比较合理和适宜的大学生心理自立结构模型。对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进行了尽可能多角度、多指标的信效度检测。有关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心理自立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可以划分为“核心特质”、“基本特质”两个层次,核心特质层次包含“自主性”、“自控—社会性”两个维度,基本特质层次包括“自我坚信”、“自我负责”、“目标管理”、“自我抚慰”、 “开放包容”、“自我认识”、“自我做主”七个维度, (2)根据大学生心理自立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重测信度、折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效度等信效度指标均较佳,该问卷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心理自立的适宜工具。

刘卫华[2]2006年在《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心理自立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决策差异,以及高校就业指导中所出现的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引起的指导效果差异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追根溯源,大学毕业生心理自立与其职业选择可能关系密切。本研究从这一设想出发,以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大学本科毕业生(简称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访谈、预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了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问卷。运用该问卷和夏凌翔所编制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测量了100名不同专业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其结果如下:一、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结构大致可划分为职业选择态度和能力两部分,其中态度分为“卷入度”、“满意度”、“自信程度”叁个维度;能力部分可分为“目标进程”、“抗挫折能力”两个维度。二、依据上述结构编制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的指标较好,可以作为评价其职业选择的工具。叁、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心理自立与职业选择存在显着正相关。就整体水平而言,心理自立程度高的群体在职业选择上得分更高。男生比女生、已就业比未就业的群体无论在心理自立上还是职业选择上的得分都高些。就业率高的专业的群体比就业率低的专业的群体在心理自立和职业选择上得分略高一点儿,但差异不明显。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促使高校就业指导更有效的建议:一、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自立的培养。二、从培养学生心理自立入手,达到加强就业指导的目的。叁、高校就业指导的着眼点应更倾向于职业的长期发展。

潘月英[3]2016年在《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对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榜样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许多适应社会的行为。榜样激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以榜样来教育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自立自强。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对榜样激励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体,许多研究停留在经验性和描述性分析的水平上,缺乏实证研究作为支持。在我国,听障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听障中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以及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导致他们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容易出现抱怨、泄气、自卑等心理问题。听障中学生尤其需要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自强不息。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对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的影响问题。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教育,为提高听障中学生的自立能力,加强针对性教育对策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结果发现:(1)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对听障中学生的榜样激励问卷》和改编的《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严格遵守了教育测量学的编制要求,能够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2)特殊教育教师对听障中学生的榜样激励分为叁个维度,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同伴榜样激励>教师自身榜样激励>大众传媒榜样激励。(3)在榜样激励总分上,全聋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有残余听力的听障中学生;农村地区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地区听障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4)在教师自身榜样激励维度上,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5)在同伴榜样激励维度上,农村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听障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6)在大众传媒榜样激励维度上,全聋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有残余听力的听障中学生;农村地区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地区听障中学生;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7)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有四个维度,各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活自立>社会自立>学习自立>心理自立。(8)在自立能力总问卷上,农村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听障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9)在社会自立维度上,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10)在学习自立维度上,农村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听障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11)在生活自立维度上,农村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听障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12)在心理自立维度上,初二年级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其他年级;师生关系很好的听障中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师生关系较差的听障中学生。(13)大众传媒榜样激励、同伴榜样激励、教师自身榜样激励以及榜样激励总分和听障中学生的生活自立、学习自立、社会自立、心理自立以及自立能力总分呈显着正相关。(1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了特殊教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开展多种形式的榜样激励教育活动;特殊教育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学识、品德上给听障中学生树立榜样;关注听障中学生的心理自立能力并给予相关支持的教育对策。

周坤[4]2008年在《高中生自立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自立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本土化的人格概念,也是我国自古以来人格教育中备受重视的一项内容。但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受到心理学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在综述已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生自立结构模型,并通过134人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调查、316人的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770人的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反复验证和修改,最后得出了较为合理的高中生自立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中生自立问卷》。此外,还借助问卷调查,探讨了高中生自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生自立可分为行为自立、心理自立、社会自立和经济自立倾向四个维度。其中,行为自立可分为独立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危机应对四个因子;心理自立维度中包括七个一阶因子和两个二阶因子:认知自立(包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与完善、自我决策与控制、自我坚信)和情绪自立(包括情绪稳定、情绪独承与调节);社会自立包括人际交往、人际关系、责任感和理想四个因子。经济自立倾向则包括金钱获取、金钱支配、就业准备和发展预测四个因子。(2)根据高中生自立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的《高中生自立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效度等信效度指标均较佳,该问卷可以作为测量高中生自立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3)高中生的社会自立、心理自立、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行为自立、经济自立倾向、自我效能感的城乡差异显着;文理科学生的经济自立倾向、应对方式差异显着;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自立、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上差异显着;高中生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倾向、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显着。(4)不同自立水平的高中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其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显着差异。高自立者比低自立者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低自立者则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自立对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均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均以心理自立的预测力最高。

牛丽[5]2010年在《大学生心理自立的结构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文中认为自立是一个重要的人格概念,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黄希庭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和论述有关自立问题,他最初认为自立属于意志形式,是自我控制的一种(黄希庭,1988,1991);后来他又提出:自立(self-supporting)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并将自立大致区分为身体自立、行动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1]。心理自立是自立的核心,它与自尊、依赖、职业选择等关系密切,近年来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首先对心理自立的含义、结构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心理自立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建构,然后根据理论构建以及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了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利用16PF中的独立性分测验对心理自立的结构进行了验证。本研究的具体步骤:首先通过相应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心理自立结构模型,然后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调查、预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叁次验证和修订,最后得出了比较合理和适宜的大学生心理自立结构模型。对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利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和张智勇等修订的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施测,初步探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自立结构及其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心理自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一阶6因素二阶2因素的模型,大学生的心理自立可分为独立性和自控性,独立性主要包括认知独立、学习适应和行为倾向独立,自控性主要包括人际适应、责任心和情绪管理。2、编制的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一阶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的范围在0.536-0.832之间,二阶因素的α系数为0.869和0.837,而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07;一阶因素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423-0.826之间,二阶因素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24和0.752,而全问卷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26。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其指标分别为:χ2=954.758,df=384,χ2/df=2.486,RMSEA=0.049,GFI=0.906,AGFI=0.886,NFI=0.825,TLI=0.871,CFI=0.886,IFI=0.887。3、男生在心理自立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责任心和行为独立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女生在学习适应、责任心、情绪管理、行为倾向独立、独立性、自控性和心理自立得分比男生高,而在认知独立和情绪管理上低于男生,二者在责任心和行为倾向独立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4、心理自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责任心和行为倾向独立这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5、文科学生在责任心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理工科学生,p=0.000。在行为倾向独立和自控性两个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但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6、担任不同职务的大学生的得分在人际适应和行为倾向独立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责任心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00。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理自立各维度的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7、心理自立及其各维度与职业成熟度呈显着相关,与职业成熟度下的职业参照和职业自主两个维度呈显着相关。在职业目标这个维度上,认知独立、人际适应和心理自立与其呈显着相关。

钟慧[6]2003年在《高中生自立结构问卷的初步编制》文中研究表明自立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条件。国内外这在方面缺少系统研究,更没有成型的理论及专门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访谈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想,通过209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分析和873人的初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了高中生自立结构正式问卷;在对1090人进行正式问卷的调查后,运用多种信效度检验方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等考察了问卷的信效度。其研究结果如下: 1.高中生的自立结构包括四个维度:行为启立、心理自立、社会自立、经济自立倾向。行为自立包括四个因素:生活自理、卫生习惯、应对紧急事件技能、生活习惯;心理自立包括两个二阶因素、六个一阶因素: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学习、目标管理、成果评定)、情绪自主(情绪控制、情绪调节);社会自立包括两个二阶因素、四个一阶因素:责任感(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人际关系(合群、利他行为);经济自立倾向包括两个二阶因素、四个一阶因素:消费意识(金钱分配、金钱来源)、职业意识(职业准备、发展预测)等。 2.在根据大量文献等资料建构的高中生自立结构的理论构想基础上编制了《高中生自立结构问卷》,其各种信效度指标均较好,因此该问卷可以作为高中生自立的评价工具。 3.男女学生的总体自立水平相当,但在行为自立、心理自立、社会自立、经济自立倾向上差异显着。 4.在对样本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的分析发现高叁年级学生的自立水平出现下降趋势。

冯洁玉[7]2013年在《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立意识是指人们认识到应当自己控制、支配自己的行为,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在生活上、经济上渴望能够独立的一种意识倾向,也表现为个体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希望自己能够克服外界的阻力、诱惑力,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的一种愿望。大学生独立意识主要指,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有想要独立的愿望,并且希望在独立意识的支配下,在思想、生活、学习、交往、自处等各方面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状态的意识倾向。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亲切地称为“90”后,他们是未来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身上具有同以往时代大学生相比较突出的特点,但也有固有缺陷。当代大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完善自我,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成为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完成从心理到行动上的独立,真正把握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课题研究价值和理论基础,确立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交往、经济和自处六个方面独立意识的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并从人口统计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各因素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相关方面影响的显着性。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交往方面的独立意识较强,在心理、学习、经济、自处方面的独立意识相对较弱;学习上独立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强,经济上独立意识始终较弱。针对调查结果,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因素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和学校教育是对大学生独立意识影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为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袁娟娟[8]2015年在《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结构;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学生特点的“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问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自立发展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访谈以及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242名学生、家长及老师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分析、368人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正式问卷;对1342人进行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反复验证和修改,最后得出了较为合理的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结构模型。结果:1、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通过因素分析后确定了五个维度,分别为:道德品质、责任行为、责任意志、人际关系、协作能力;2、编制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测量工具;3、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学校类型差异显着,重点中学学生的社会自立水平显着高于普通中学;4、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在是否是寄宿生差异显着,走读生社会自立水平着高于寄宿生;5、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在家庭来源上差异显着,城市来源的学生显着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6、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在性别上差异显着,女生的社会自立水平着高于男生的社会自立水平;7、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着;8、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在年级上差异显着,从初一(最高,点)到初二(最低点)之间下降很大,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自立水平有着逐步提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初一>高叁>高二>高一>初叁>初二。结论:1、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通过因素分析后确定了五个维度,分别为:道德品质、责任行为、责任意志、入际关系、协作能力;2、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自立在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不同住校情况上存在一定差异。

郑剑虹[9]2004年在《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说明自强是个体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努力进取,克服困难的一种人格动力特质。迄今未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此种人格特质进行理论与实证探讨,对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人格心理学的中国化、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公民道德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传记内容分析、相关研究以及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对自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共包括11项研究。首先,纵向考察了从《周易》、儒家到近代的自强心理,调查了当代公众的自强观,分析了90名现当代中国学术界、文艺界和商界自强式人物的人格特征,剖析了自强特质的构念结构。其次,根据理论构念和前期研究,编制了自强意识问卷。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当代大学生的自强意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实验者在场的情况下,不同自强意识水平的大学生在完成困难性任务上的表现,和实验者不在场的情况下,个人成败经验对不同自强意识水平的大学生从事后续难度性作业的影响。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 自强是一个蕴涵丰富的中国文化历史内涵的本土概念,具有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特征。 (2) 当代公众的自强观主要指持久的意志力,其心理结构涉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内容。自强既是一种综合性人格特征,又是一种动力特质。 (3) 意志品质是现当代自强式人物所共有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某些人格博士学位论文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特征对某一行业领域的自强式人物特别重要,可以看出,这些人格特征是与其行业特点相吻合的。 (4)自强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包括总体自强意识和一般自强意识两个层次。前者包含总体肯定和总体否定两个维度,后者分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均由动机强度、自立、自信、自尊四个维度构成。 (5)本研究编制的自强意识问卷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包含叁个分问卷:总体自强意识问卷、社会取向自强意识问卷和个人取向自强意识问卷。 (6)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取向自强意识显着地高于个人取向自强意识。不同学校类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强意识水平上差异显着。总体而言,重点大学的学生优于一般大学的学生,男生高于女生。 (7)父母抚养方式、家庭环境、成就动机与自强意识四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温暖型的父母抚养方式与自强意识之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型、拒绝否认型和干涉保护型的父母抚养方式与自强意识之间则呈负相关。大学生的自强意识与亲密型、成功型、知识型和娱乐型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显着或十分显着的正相关,而与矛盾型的家庭环境之间则存在负相关。 (8)成就动机、家庭环境和性别变量对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成就动机的预测力最好,其次为家庭环境,再次为性别。成就动机、家庭环境和父母抚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强意识的叁个因素,其中成就动机可对自强意识产生直接影响,父母抚养方式则产生间接影响,而家庭环境对自强意识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9)实验者在场的情况下,高低自强被试在完成困难性任务的坚持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独立性上差异显着,高自强被试的独立性显着高于低自强被试。实验者不在场的情况下,高低自强被试在成功和失败反馈后从事困难性任务的持久性上存在显着的差异,高自强被试的坚持性显着地长于低自强被试。 (10)实验者在场的情况下,从完成难度性作业的平均持续时间来看,高社会取向自强意识的被试长于高个人取向自强意识的被试。实验者不在场的情况下,高个人取向自强意识的被试在成功和失败反馈后从事难度性任务的持久性上好于高社会取向自强意识的被试。博士学位论文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 (11)无论是高自强被试还是低自强被试,在获得成功反馈后完成难度性任务上的坚持性均比失败反馈来得长。但高自强被试在获得成功反馈后与在获得失败反馈后完成困难性任务的持久性上相差不大,而低自强被试在获得成功反馈后与在获得失败反馈后从事后续难度性作业的持久性上相差则较大。 (12)自强可能与个体的认知因素有关。

程科[10]2009年在《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指明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它的一端是心理疾病或障碍,另一端则是人格健全,中间还有心理机能正常或其它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疾病或障碍属于不健康的层次;心理机能正常属于“消极的心理健康”,已经被过分关注,甚至主导了心理学的研究;而人格健全作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目标追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调整,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编制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力求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立足中国与借鉴西方相结合、发扬传统精神与适应现代需要相结合,采用多方法、多视角较系统地探讨适合于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和内涵,编制测量工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探讨心理健康的内涵;然后用测量学方法来测查心理健康的结构,获得其操作化界定;然后用经过信效度检验的工具在概念关系中,运用相关、回归、结构方程等方法,探讨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五个研究包含10个小研究,共涉及被试4504名。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两个角度进行综述。本文从西方积极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心理和谐等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梳理了国内外新近的一些研究,厘清了积极取向心理健康的内涵。通过对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综述,发现大多数评估工具缺乏系统的方法学研究,缺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方法学依据。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的初步探索”。采用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逐步厘清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数据表明:心理健康具有广泛的行为表现,以健全人格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能够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第叁部分为“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建构和量表编制”,共有2个研究。在总结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结构,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法,编制出包含6个维度,共27个项目的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效度考察综合了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种方法。使用的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自我和谐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维度都具有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效度水平,量表的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校标效度都较佳,健全人格取向的心理健康量表能够测到我们的理论构想所期望测到的心理特征。第四部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采用相关法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和生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数据表明:女性组在情绪调控和勇于挑战维度上得分显着低于男性组,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其它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着;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差异显着;不同类别的学校在“幸福体验”、“积极乐学”和“目标追求”维度上有显着差异;城市生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大学生。第五部分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从心理健康的人格基础到心理健康的功能为基本线索展开,包含4个研究。研究工具包括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信问卷、自尊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拖延量表、实际课业分数。数据表明:心理健康与自立、自信、自尊之间正相关,自立、自信、自尊都能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进一步支持了“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是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之基础”的理论假设。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显着,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心理健康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与时间拖延呈负相关,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对学习和工作不拖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与文化成绩呈正相关,尤其是“积极乐学”维度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文化成绩。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就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健全人格框架中,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获得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结构的初步说明,编制了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填补了国内大学生积极取向心理健康测量的空白。但量表的编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会随着心理健康量表的理论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量表,以其健全人格取向和简洁实用的鲜明特点,成为心理健康的研究者及咨询、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乐于使用的测量工具。在健全人格框架下,通过分析这些较系统的数据结果,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1.本研究初步完成了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建构工作,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六个维度:幸福体验、人际和谐、积极乐学、情绪调控、目标追求、勇于挑战,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合理性,能够涵盖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心理健康。2.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该量表的结构较为合理,各项信效度指标均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3.心理健康具有个体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上表现不同。4.心理健康者具有高稳定性、高兴奋性、低忧虑性、低紧张性、自立、自信、自尊等人格特点。5.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和谐的内心体验,领悟到更多社会支持,善于管理时间,少拖延,并且学业成绩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D]. 夏凌翔.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2]. 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心理自立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D]. 刘卫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 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对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的影响研究[D]. 潘月英. 西南大学. 2016

[4]. 高中生自立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 周坤.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5]. 大学生心理自立的结构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D]. 牛丽. 济南大学. 2010

[6]. 高中生自立结构问卷的初步编制[D]. 钟慧.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7]. 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研究[D]. 冯洁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8]. 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初步研究[D]. 袁娟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 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 郑剑虹.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10].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 程科. 西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