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合法性丧失的思想分析_斯大林论文

苏共合法性丧失的思想分析_斯大林论文

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合法性论文,苏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亨廷顿指出,尽管合法性这一概念不易把握,但它对于理解威权政权在20世纪后期所面临的问题必不可少。[1](P54)合法性涉及的是一种政治统治或进行政治统治的权力主体如国家、政府、政党、当权者能获得一定社会成员认同、支持的原因问题,其现实来源一般可以从意识形态、绩效和制度结构三个方面来把握。上个世纪末苏共就丧失了这种合法性,失去了人们的支持和认同,最终丧失了政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正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这一方面来重点分析。

一、意识形态在苏共合法性基础中的地位

作为一个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一直被视为合法性的一个主要来源。[2]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通过再生产意识形态化了的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实现其维护功能的。[3](P410)一个人愈是认同某种意识形态,他在该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社会生活

就愈是得心应手,因为该意识形态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种权利义务之由来的解释。[4](P215)任何一种政治统治为了维持其稳定和发展,都进行着培养政治认同感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则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之内。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牢牢扎根于人们的观念之中,社会就能形成政治认同感,人们就希望维持既定的政治秩序。[5](P297)伊斯顿就从表达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对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功能作了充分的阐述。[6]就不同的政治制度而言,意识形态所提供的合法性程度不一。西方政党上下台执政,其合法性主要源于制度层次,而苏共之所以能长期执政,尽管也有制度上的保障,但主要的合法性来源是其意识形态马列主义。与绩效、制度结构相比,可以说意识形态是其合法性的关键因素。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苏联共产党才赢得了政权,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体系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俄罗斯,受到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多年的介绍、研究与宣传。尤其是列宁,他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并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如果说马克思只是笼统地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话,列宁则进一步指出了俄国无产阶级的使命,那就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为此他还提出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正如今天人们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列宁主义就是俄国那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获得人们认同和支持的程度可以从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壮大中看出来。沙皇统治时期,布尔什维克组织受到残酷迫害,但二月革命后就不一样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固然不是列宁所希望的,却客观上造成自由宽松的环境,“跨入了现代世界而又丧失了传统的合法原则和传统的权威制度的社会最容易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7](P307)列宁1917年四月提纲指出,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此后的三个月内,许多地方党组织的人员扩充了一倍,[8](P229)为夺取政权提供了组织保证。

第二,在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指引下建立的政治制度确保了共产党能长期执政。一个党要长期执政,必须把其意识形态合法性转化为制度结构上的合法性。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牢牢掌握政权,在制度层次上得益于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我们欣慰地看到,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初正因为坚持了这样一点,共产党才没有垮。这段历史中政治体制有不少问题如高度集权,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得到肯定。列宁主义是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理论来源,其中心是政党学说,认为政党高于一切其它社会阶级和社会势力。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必须由知识分子从外部进行灌输,革命意识是理论卓见的产物,革命运动是政治组织的产物,具有革命意识的人才能成为共产党党员,党就是最终的目标,它本身的需要压倒了任何个人和团体的需要。列宁强调党的优先性的理论前提是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当一旦开始执政,又可以把意识形态作为工具,进行广泛的宣传,来为自己的合法性辩护。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点也保证了这一点,因为它“组成了一个协调的严格的完善的整体,特别是适应当代的问题,那它就成为每个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各种集团服从一个集团即服从意识形态的正统捍卫者和正式代言人——单一政党的基础,反过来说,由这些集团组成的一整套机构和各集团以党为中心的协调一致,又保证了向公民传播这种意识形态,并使之深入人心。”[9](P95)

第三,苏共在意识形态指引下取得的绩效有利于共产党长期执政。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基于实质合理性的诉求,它天然地要求政绩的支撑。[10](P4)苏共执政的70年里,苏联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增,一度成为让世人震惊的超级大国。尽管这些绩效所隐含的问题对后来苏共的垮台不无关系,但它们多少有利于共产党执政,而取得这些成绩的指导思想就在于苏共的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宣传执行的意识形态,无论偏离马列主义多远,却总是标榜着马列主义,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终目标。党以之为指导,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在长期马列主义的宣传下,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并执行它们,成就是属于党的。

总之,苏共由于长期坚持了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使苏联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保证了人们对党的认同,党才有了执政的合法性。

二、苏共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努力与失误

共产党人从执政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尤其重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但它不幸被扭曲了。尽管每一个历史时期努力程度不一,苏共都在试图发展新理论;然而并非每一种努力都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共的某些努力还加剧了其失误。以下笔者将按历史时序简要阐叙苏共在意识形态的内容建设和对待其的方式方法上的成就与失误。

(一)列宁时期 这一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短暂的五六年时间,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内有严酷而尖锐的阶级斗争路线和惨遭破坏的国民经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强化了。但是列宁对资本主义革命过于乐观,产生了世界革命理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精神前提理解不够客观,急于采取计划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有很大的弊端。然而列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为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继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的新例证,是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1](P143-172)晚年的列宁还对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深入的思考。不过在对待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上,一种强制的特征非常明显。就列宁来说,他的一个严重缺点是一旦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便要硬性执行,对他人的批评和反对毫不宽容,他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讨论。[12](P10)就党而言,在进行“灌输”的指导下,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出版了几千册的经典著作,举办了各种讲习班、讲座,开设了马克思主义课程,但同时也采取了强硬措施,曾把200多名学术界著名人士强送出国,把他们的作品列为禁书,开了用行政命令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先河。[13](P161)

(二)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也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4](P279)尤其是阐发和捍卫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如忽视和轻视了政治民主化建设,认为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没有把政治民主作为其中的一个内容;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苏维埃机关团体努力程度不一,苏共都在试图发展新大,它们对党的压力和反抗也愈大,会削弱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愈大,阶级斗争就愈激烈。在对待意识形态的方式上,粗暴的行政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在政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的全部论断成为判断是非、划分敌我的唯一标准。在学术界,正常的争鸣探讨被禁止,许多著名哲学家、文学艺术学、政治经济学家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不能发表作品,不能从事正常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甚至被逮捕、流放、镇压、这就导致了教条主义的泛滥,苏联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判断成了神圣不可触动的信条,它掩盖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闭锁性也特别明显。斯大林被二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孤芳自赏,不愿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导致了苏联人视野狭隘,精神世界闭塞、贫乏。总之,这一段时期,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的意识形态现实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经济建设出现了很大偏差,党高度集权,党群关系恶化,整个社会死气沉沉。

(三)赫鲁晓夫时期 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全民国家”理论。苏联官方和

理论界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国家变成了全民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显然包含发展斯大林理论的努力的成分,然而它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赫鲁晓夫时期,斯大林的一些明显的错误理论受到清算,但他就苏联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所作的基本结论却被当作无可怀疑的定论而被因袭下来,如认为苏联1936年就已建成社会主义,从那时起已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15](P166)为发展这个理论,“全民国家”理论出笼了。在它的指引下,苏共提出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方针。这一理论所体现的问题是,苏共夸大了社会主义发展方面的成就,夸大了人民思想觉悟水平。在方式方法上,赫鲁晓夫先紧后松。在配合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基础上,斯大林那种粗暴行政手段也受到批判,意识形态气氛宽松起来,宣传和理论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受到批评。苏共呼唤理论工作中的科学探新勇气,要求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到后来,由于一些改革的失败,赫鲁晓夫又重新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尽管不再搞大规模的批判和压制,正常的学术争论还是开展不起来。理论不触及现实司空见惯。

(四)勃列日涅夫时期 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与赫鲁晓夫时期一样,苏共领导人认为当时的苏联正走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勃列日涅夫1967年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论,理论界为此绞尽脑汁进行论证。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所继承的前提仍是“全民国家”论,它同样脱离了苏联实际。由于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由于勃列日涅夫注重世界霸权,当时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矛头都指向国际舞台,防止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时的方式方法体现未以党的决议和有关社论来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党对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发号施令,动辄警告和敲打,一旦发现有人思想不纯或离经叛道,这些人就会遭到批判和责难,被清除出科研和教学队伍,被禁止发表作品。整个意识形态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表面文章的水平上,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效果。这一时期唯一的进步就是开始从精神文化的广阔视野上看待意识形态,提倡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原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方法,提出把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劳动和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二个原则。当然,这只是少数从事理论工作的学者关心的问题。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 由于长期意识形态上的失误已经积累了重重矛盾,戈尔巴乔夫决定改革,企图赋予革命的意识形态,但他犯了一些根本的错误,直接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在理论上,他推行新思维,主张全人类的价值高于阶级价值,严重干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党开始否定一切,包括自己的功绩,还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昔日对西方文化、学术的排斥变成了对西方思潮的盲目崇拜,结果反马列主义的思潮成为苏联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取消后,苏共对错误的思潮不是进行回击争鸣,不是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对之姑息纵容,对坚信马列主义的力量采取不支持的态度。造成以上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对国情作了错误的判断,经济政治上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已经表现了一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方法。[16](P201)此外,苏共中央本身指导思想的混乱及某些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背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就希望埋葬共产主义。[17]

三、若干历史思考

由于“苏共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已无法为他们继续掌权提供合法性”,[18](P244)我们探讨他们意识形态上的失误对我党意识形态建设就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共为鉴,笔者以为,有以下若干问题思考。

(一)如何对待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和表达性。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使它与政治紧密相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首先要反映现实,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支持,通过他们的劳动实践正确地改造世界。无论现实中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多么复杂,思想教育、以理服人的方式是解决它的唯一途径。而以意识形态为武器对他人进行打击报复只会使矛盾激化。为此,一个党必须停止使用粗暴的行政手段,以建设性的心态在争鸣中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不能垄断真理,以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19](P108)这需要在全国造就一个百家争鸣的气氛。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非马克思主义的辩论中才能更进一步地体现其生命力。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要在争鸣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发展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平等地看待。

(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极高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以此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做出更全面的理解。在苏联东欧巨变后,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三大挑战。[20](P124)一是普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与特殊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各有特色,怎样解释这种一般和特殊的矛盾。二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建设日益重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日益依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理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间的矛盾。三是无产阶级日益复杂化、共产主义同传统的革命理论之间的矛盾。这三大矛盾基本上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困境。只有从这二个方面去思考才能避免二种弊病,既不妄自称大,把自己的一种叫马克思主义而否认其它模式,也不会轻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轻视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

(三)要在争鸣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符合实际,不断地解放思想。苏共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主要失误是其理论内容的失误,它没有反映出苏联的国情。斯大林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也是错误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否认了阶级性,并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一错到底,提出了不可行的建设共产主义的口号和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论断。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更是超越了现在社会状况,当今世界远没有达到人类的共同价值高于阶级价值这一地步。他在改革时进行的理论准备也近于荒芜。[20](P73)教条主义和全盘否定都不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正确估计。当然怎么样在实际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困难的,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理论工作者加以探讨。它并不是不允许犯错误,关键是要会纠正它。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把实践提升为根本的思维方式,从社会中寻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升华的源泉,从实际出发,创新意,讲新话。[21](P22-23)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意识形态才会促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合法性。

标签:;  ;  ;  ;  ;  ;  ;  

苏共合法性丧失的思想分析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