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条件走向市场——访北京科技条件市场董事长丁辉先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论文,市场论文,科技论文,北京论文,董事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仪器存在使用率不高和重复购置的现象,而且不能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资源浪费严重。对此北京条件市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日,本刊走访了北京科技条件市场董事长丁辉先生。
问: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科学仪器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请您谈谈我国科学仪器的使用状况。
丁辉:的确如此。科学仪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从来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度量衡就是人类发明最早的科学仪器。在当今社会,科学仪器已不仅仅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长,不仅仅作为一种探索自然的手段,而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广泛运用的技术手段。科学仪器不仅运用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也广泛应用于生产活动、技术创新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高新技术领域,科学仪器是“先行官”,我国经过多年建设,科学仪器的装备虽然具有一定水平,但存在产学研长期脱节,企业对科学仪器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在发达国家,科学仪器的最大用户是企业,科学仪器是企业开发创新的伙伴,在我国,大学和科研单位拥有众多的仪器装备,不少企业则缺少装备科学仪器的要求,对科技检测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也说明我国企业的科技素质还有待提高。此外。科学仪器存在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大力推动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做到合理配置、向社会开放是迫切的。
问: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北京科技条件市场的建立就是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请您谈谈该市场的成立背景及运行模式。
丁辉:北京科技条件市场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创建的一个全面市场化运营管理的经济实体,是我国第一家集科学仪器装备、化学试剂展览、展示、协作共用、调剂租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会议讲座、配送服务、网络信息等于一体的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市场现有近5千平方米的展示厅、咨询室、网络信息中心和分析测试实验室。科技条件市场的网站(http://www.Chinaallinone.com)也已开通,收录了国内外科学仪器信息6千条,化学试剂信息近万条、专家信息和检测机构等相关信息;构筑起一个科研条件数字化服务平台,广大用户,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可以利用该平台得到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服务;政府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宏观管理和调控。科技条件市场还拥有理化分析测试与研究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面向企业服务。
北京科技条件市场自开业以来为一些企业就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购置等方面提供了整体方案的咨询服务,举办了多场讲座和技术交流活动,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条件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今后还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利用北京科技条件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近在咫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建北京共享实验条件服务体系构架和数字化中国实验室网络,推进科技条件资源管理、供应、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国际化、使其成为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创新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条件服务平台。
问:科技条件包含哪些内容?
丁辉:所谓科技条件,是指从事开发和创新活动中,科学仪器、化学试剂、软件信息、文献资料等工具和手段,许多情况下人力资源只有依靠这些高科技物质条件才能完成创新活动。在新经济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人、财、物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开始向知识劳动者转变,用于创新和生产力提高的资金渠道也已多元化,各种投资、融资使得财路广开,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劳动者和资金渠道。就更需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定意义上讲现在人、财、物中的物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提供的必需的科技条件,以科学仪器为例,仪器是信息的工具,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和分析加工信息的工具,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仪器是创新过程中的伙伴,是知识者的武器,科学仪器本身的开发也是创新过程,仪器本身的开发又是工具和条件的创新过程,利用好的科技条件这个“物”,才能不断地发现原始事物,创造新生事物。
现代科学仪器装备是科学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手段。现代科学仪器正在向着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科技成果的诞生固然离不开科学仪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更离不开科学仪器的参与。
如果说到新经济时期人、财、物的变化,除了人和财的变化外,科技条件正在越来越快地进入社会和市场,影响我们的生活。
问:北京科技条件市场是高度开放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它能提供哪些服务?
丁辉:科技条件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北京科技条件市场的产生为加速科技条件从计划经济的供应模式向市场经济的服务机制转变起到了催化作用。
(1)在整合资源方面:在北京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当中,以科学仪器装备为主
的首都科技条件资源占有很大比重,构成了强大的科技条件支撑体系,形成了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体系。这些资源还没有充分与市场相结合,科技条件市场就是根据这一需要提出了科学仪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装备的资源共享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实验室设计、改造、实验技术手段咨询、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仪器设备租赁调剂等全方位集成化的服务。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大型精密仪器承担对外测试项目8328项,检测样品11.7万个,提供对外服务机时20.5万小时,年均机时利用率提高42.1%;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对市属50多个院所价值4000余万元的100多台套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拓展了仪器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仪器的性能。
(2)在信息化方面:依靠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优势,优化供应链结构和业务处理流程,以增强科技条件市场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开发了“实验室采购网”网站,收录了科学仪器供应商信息6千余条、化学试剂产、供、销信息31万余条、上百家检测机构信息,可为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厂矿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方便、快捷的供应信息;作为数字化北京的一部分———“北京科研条件电子地图”把首都科研院所信息、科技条件信息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
(3)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广大中小企业用于研发创新的科研条件和信息化基础很薄弱,科技条件市场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实验室全面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市场已为数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技术服务,包括研发机构实验室设计、仪器采购、协作共用等,为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展示会、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培训活动数十场。为科技人员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撑,市场成立的“北京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条件窗口”正是为中小企业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搭建了这样一个务实的服务平台。
(4)面向社会开放的分析实验室:北京科技条件市场成立以来,实验室全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开展了食品、化妆品、燃煤、车用汽油、木板材料、蔬菜、水等检测项目,仪器利用率提高了,社会影响扩大了,增强了条件市场的实力;同时在市科委的支持下组建的北京清华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北京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都同时向社会开放。
问:科技条件的市场化运作是首创的、务实的,初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特别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所欠缺的技术创新条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和创业环境提供了一个既省钱、省时又高效的平台,实现了多赢。您在这方面有何设想?在深化市场服务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
丁辉:科技条件市场实际上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研发、技术创新重新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尝试。市场的工作还刚刚起步,谈不上已经实现了多赢,但毫无疑问,实现多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科技资源基本上是围绕着科研课题和项目来配置的,产学研脱节导致科技条件虚置,进入市场经济后,科技条件开始为社会提供服务,主要靠机组人员或者单个的实验室,围绕自己的条件到处找活干,由于企业对科学仪器的接受程度不高,有时很难找到活,有什么提供什么和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比较差。科技条件市场化,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思路,围绕企业需求来重组和定位各种科技条件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条件市场经纪人缺位,是科技条件如何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条件市场化需要方方面面的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牵线搭桥”,把科技条件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创新的各个层面,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问:北京科技条件市场对“两个中心”自身的发展有何促进?它对非赢利性的同类机构的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丁辉: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条件市场的关注和支持给市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北京科技条件市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围绕科技条件为企业服务的思路,整合仪器装备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建立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开辟企业和科技条件资源之间的快速通道和科技条件快速反映系统。地方科研院所正在进行的改制,将科研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科技条件市场的建立,原来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科学仪器已全面对市场开放;北京科学仪器装备中心的大部分协调组织工作也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
几年来,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和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按照市场定位、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之中。科技人员不再“守株待兔”,在市场经济中学会了游泳,自身素质大大增加。完成了从封闭的中心向开放的圆周转变,服务半径越来越大,这充分说明了走企业化的道路进入市场才是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丁辉简介
丁辉40岁,清华大学毕业,研究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在丹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
近五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有关奖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2000年创办北京科技条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