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额叶癫痫发作的诊断意义论文_韩,洁,安利香,侯晓英,刘秀珍

邯郸市中心医院 河北邯郸 056001

【摘 要】目的:探讨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及其与睡眠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9月~2014年6月间,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额叶癫痫的21例癫痫患儿,对VEEG监测期间的45次发作进行分析,发作特点及脑电图特征均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和脑电图医师共同分析。结果:16例中4例(25.0%)仅于清醒期发作,9例(57.1%)仅于睡眠时发作,清醒、睡眠均有发作者3例(18.8%)。45次额叶发作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主要表现为过度运动性自动症18次(40%),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声或强直-阵挛发作13次(28.9%),不对称姿势性强直发作12次(26.7%),口咽自动症12次(26.7%),局部阵挛发作6次(13.3%),表情恐惧5次(11.1%),临床下放电4次(8.9%),额叶失神3次(6.7%)。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14例(66.7%)。41次监测到临床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发作时或发作前瞬间额区起源的癫痫样放电、快波活动或仅为大量动作伪差。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睡眠期VEEG亦非常重要。

【关键词】额叶癫痫;视频脑电图;癫痫发作特点;小儿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44-02

额叶癫痫是一组病灶位于额叶的癫痫综合征,占部分性癫痫的1/4左右,发生率仅次于颞叶癫痫。作者通过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症状及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分析,对额叶癫痫的诊断,特别是与睡眠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并指导临床治疗。现对我院儿科确诊的22例额叶癫痫患儿的VEEG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4年6月间,我科确诊为额叶癫痫的22例癫痫患儿,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个月至14岁;病程3天至3年,其中1例有家族史;1例有脑炎病史,1例左额脑囊虫手术史。所有患儿均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或CT检查,其中1例显示左侧额叶术后改变、左额露骨缺损,余20例均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国际抗癫痫联盟颁布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中额叶癫痫的定义[1]。

1.2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 采用日本光电(EEG1200)32通道双摄像头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仪,连续监测3.5-4小时,包括清醒期及完整的睡眠周期。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19导头皮盘状电极,同时加用肌电、心电并给予间断闪光刺激(IPS)、过度换气(HV)(能配合者)、睁闭眼等诱发试验,包括清醒-睡眠-唤醒过程,患者采取卧位和坐位,尽量减少活动及家长拍打、遮挡等影响监测结果的事件。监测结束以多种导联方式回放分析数据。如遇发作则由临床医生及脑电图医师共同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以确定发作性质,并详细记录在VEEG报告里。

2 结果

2.1 21例中监测到临床发作共计45次。其中5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间期EEG提示额叶癫痫)。16例中4例(25.0%)仅于清醒期发作,9例(57.1%)仅于睡眠时发作,清醒、睡眠均有发作者3例(18.8%)。睡眠发作与清醒发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EEG特征

2.2.1发作间期EEG 21例患儿中14例(66.7%)存在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睡眠期与清醒期放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记录到单侧额区癫痫样放电7例(50%),双侧额区癫痫样放电4例(28.5%),以额区为主多灶性放电3例(21.5%)。7例(33.3%)发作前期EEG未见肯定异常,但有典型的额叶发作病史并监测到额叶起始的癫痫发作。

2.2.2发作期EEG 45次发作中未见发作期EEG改变者4次(6.7%),其中2次因发作时大量动作伪差或肌电干扰无法辨认,2次发作期EEG未见明显异常;表现为单侧额区棘/尖慢波节律4次(8.9%),表现为双侧额区棘/尖慢波节律9次(20%),表现以额区为主的快波节律7次(15.5%),表现为额区为主的θ/δ节律6次(13.3%),表现为全导快波节律5次(11.1%),表现为全导电压下降数秒3次(6.7%),表现为额区短暂节律后全导大量动作伪差7次(15.5%)。

3 讨论

由于额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额叶发作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频繁发作,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VEEG检查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误诊及漏诊率。

本组患儿发病时具有一下特点:1)频繁发作且多为成簇发作;2)起止突然;3)持续时间短暂;4)发作后朦胧状态短暂;5)睡眠期发作多见;6)各种发作易于泛化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7)躯体自动症突出,多表现为身体扭动、翻转;8)常有先兆,多无特异性。与其相邻的颞叶发作多不频繁,起始缓慢,持续时间长,发作后常见长时间的朦胧状态。

本组患儿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同期EEG部分表现为大量动作伪差或其前伴一侧或双侧额区的快波或θ/δ节律短暂发放;其次为不对称姿势性强直发作,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损伤,同期EEG表现多见一侧或双侧额区起始的各种节律发放,波幅、频率均可见动态演变过程;而失神发作、口咽部自动症、局部阵挛发作及害怕、恐惧的发作相对较少。本组患儿中1例患儿(5岁)表现为频繁的害怕,表情恐惧,发作时常常抓住身旁妈妈的手,发作时间短暂,没有其他运动表现,本例患儿经VEEG监测证实为额叶发作;另1例13岁患儿频繁的夜间过度运动,伴精神症状,由于其近期丧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怀疑心理障碍,经本院多次VEEG监测,最后1次监测中可见发作期广泛性快波节律,结合其发作特点均为夜间,发作形式刻板,每夜多次发作,诊为额叶癫痫;以上2例均提示临床,在临床发作高度可疑时,反复进行VEEG监测是必要,且唯一的检查手段。

本组患儿均行影像学(CT/MRI)检查,多数患儿脑结构正常,可诊断为特发性额叶癫痫,与遗传因素有关。睡眠尤其是NREM期能够增加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促进特定类型癫痫,尤其是额叶癫痫发生,而快速眼动睡眠对发作有抑制作用[7]。本组患儿中记录到的睡眠期放电明显多于清醒期,其中4例患儿未监测到发作,但发作间期放电在额叶,且临床发作特点典型,符合额叶癫痫诊断;7例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及4次发作未监测到发作期EEG改变者,由于发作形式刻板,和(或)发作间期放电在额叶,符合额叶发作特点,可能由于病灶在额叶内侧或底部,位置较深,头皮脑电图无法记录到放电。此类病人需要多次VEEG监测,睡眠期EEG尤为重要。

虽然VEEG是目前癫痫诊断的最佳方法,但其在起源定位诊断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额叶发作症状说明症状产生于额叶(症状区),并不代表电活动都起源于额叶(起源区),本组病例中有1例发作前一过性黑曚,应为枕叶发作的特征,因此不排除为枕叶起源的放电扩散到额叶引起的症状。由此可见,癫痫定位诊断应结合临床及EEG特征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对于额叶癫痫的诊断伊东遥掌握其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点,长程VEEG监测对于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建议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是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对可疑患者需多次反复检查,并定期复查随诊。

参考文献

[1] 刘献增,王晓飞主译.临床癫痫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58

论文作者:韩,洁,安利香,侯晓英,刘秀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额叶癫痫发作的诊断意义论文_韩,洁,安利香,侯晓英,刘秀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