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珠海经济从何入手——对珠海经济运行的观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珠海论文,经济运行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珠海经济运行态势:经济低迷,增长乏力
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珠海经济驶上快车道,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火爆行情。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企业存款、市场物价等指标一路上扬,红灯闪烁。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从1992年7月开始活跃, 市场兴旺繁荣景象持续到1994年6月,两年时间消费品零售额实现了1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市场1992年初开始升温,每月投资完成额都大幅度超过上月,在经济指标景气状态图上一路红灯,1992—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11%、50%、24.5%。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也大幅度上升, 特别是1993年上半年高速增加。从1992年10月到1993年8月银行贷款余额增加了31.3亿元。经济热潮也使市场物价变得异常兴奋。消费价格指数1993年、1994年分别达到121.3%和122.9%的高峰,以致其它经济指标都放慢了增速,它还保持着劲升的势头。
从1993年7月开始中央政府实施宏观紧缩政策, 珠海过热的经济很快冷却下来。首先是金融紧缩, 企业存款急剧减少。 珠海企业存款从1992年6月到1993年5月存款余最高时达83亿元。但从1993年7 月开始内地资金大量撤走,企业存款到1993年年底降到50亿元的最低点。银行贷款从1993年8月开始收紧,到1994年底才刹住车。 其次是投资市场萎缩。投资品市场是宏观紧缩政策首先涉及的物质产品生产领域。1993年在建规模为230亿元,实际完成76.5亿元。 投资领域还存在比较大的未实现的投资欲望。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后,1994年许多工程已处于停工下马的境地。由于机场等命运工程的志在必得,加上急剧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刹不住车, 使得当年投资完成额在紧缩环境下仍达到历史高峰, 为98.6亿元,但增速已明显下降,到1996年则急剧下滑。再次是消费品市场趋淡,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逐渐下降,到1996年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第四,工业生产萎缩。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珠海市工业生产涨幅逐渐回落,在前九个月中,有两个月出现了负增长。工厂库存的增加使得资金短缺,债务增加,以致企业停工停产,失业增多,设备闲置。最后是市场物价的持续下降。市场物价是商品买卖的一个条件,当人们少买卖甚至不进行买卖,作为买卖的条件的商品价格也就不再高贵了。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是在交易萎缩条件下实现物价的平稳下降,而不是通过建立价格波动均衡机制实现物价的自由波动。
从1993年7月开始的宏观紧缩,到目前已持续三年有余。 珠海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现为一冷、再冷、三冷:最初是金融紧缩,资金市场变冷;1995年开始消费品市场、投资品市场趋冷;1996年初工业生产开始下滑,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疲软”的特征。财政减收,财政收支差距扩大,债务负担加重,经济景气灯已开始显示蓝灯,从偏冷状态进入过冷状态的临界区。
二、珠海经济运行为什么会一冷再冷?
影响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萎缩是珠海经济运行的一种现实。国家实施紧缩政策的目的并不是压抑经济增长,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紧缩政策是对经济失控的一种纠正,是为了经济运行建立一套理性的正常的管理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在合理的规则约束下正常运行。那么珠海经济为什么会在紧缩环境中显得弱不禁风,持续下跌,回升乏力呢?从1996年6 月全国部分地区经济已经开始经济复苏,而珠海却看不到经济启动的力量,以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把经济不振的责任全部推给所谓紧缩的宏观环境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还应进一步思考影响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首先是珠海国民经济对紧缩政策的适应能力。1992年珠海经济起飞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的,大量的内资、外资流进珠海。投资的增加扩大了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带来了生产增加和市场繁荣。可以说,珠海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外部资金投入的刺激,外部资金既扩大了生产能力又带来了产品销售市场。而对经济运行的实质性问题影响不大,如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制度创新等问题都没有实质性改善,追求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种纯粹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在外部刺激缺位时就会受阻。宏观紧缩首先是外部资金抽回,企业存款下降。当珠海经济运行失去外部刺激而本身增长机制不到位,其运动速度不得下降下来。
其次是三年来的宏观紧缩政策对珠海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明显的是经济增长趋缓。宏观紧缩政策实质上是经济增长的促进力量,它除了把不合理的速度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求生产经营者按市场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创造力,通过内因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我认为宏观紧缩政策对珠海经济负面影响比较大,积极作用比较小。宏观紧缩三年来珠海不仅经济增长趋缓,制度创新的进程也比较缓慢,多数企业没有利用紧缩的机会建立起一套自我约束机制。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还没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切实建立起来。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珠海特区新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制度创新的自由度比较大。现实情况是珠海并不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体制优势,某些方面甚至还显得落后。这几年珠海宏观经济形势平稳,市场供求宽松,加上特区的优势,改革的环境是比较好的,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改革和发展,谁更为重要和紧迫?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正在启动。但新的经济增长是在“两个转变”制约下的增长,而不是货币数量刺激下的经济增长。
在经济转轨复苏时期,在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中,我认为深化改革更为重要和紧迫。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目前某些产品需求不足,市场疲软,失业增长,企业呼声很高,宏观管理层感到压力很大,以为这样下去会走向萧条,于是寻找资金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刺激经济发展。殊不知,这样简单的启动,只能是重复过去的老路,即扩张——过热——整顿——恢复——再扩张——再过热的恶性循环。在体制内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这样长期以往地循环下去,必将使沉淀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如何解决结构、效益、质量等深层次问题和改革、改组、改造等重大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当前是深化改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好时机:(1)当前我市宏观经济平稳,市场供给略大于需求, 为企业重组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2 )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且保持稳定。这也为企业改革的进行留下一定的调整产品价格的空间。(3)我市工业企业有1/2亏损, 对这些企业进行深化改革,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优胜劣汰。(4 )政府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比较宽松稳定环境朝市场化方向进行一些制度创新。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经济升温
在实行宏观紧缩的过程中,人们普遍感觉到“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以进行生产。针对这种状况,在调整宏观政策时,首先要放松银根,增加资金供给,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提高企业的开工率。
增加流动资金供给可以使许多企业开始恢复扩大生产。但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没有把资金真正用到生产上。据有关部门最近对部分省市工业企业的调查,1996年前5个月, 这些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只有一半被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等正常的生产经营周转,其余部分大多被企业用于发工资、缴税、偿还利息,以及拆借给其他企业赚取高额利息。有的则通过各种渠道流到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这种情况在珠海市企业中也是存在的。再者即使用于生产的资金,如果只在某些环节上增加了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而没有最终需求的增加,中间产品生产出来后,也只有变成“存货”。生产暂时增长之后紧接下去的是库存增加,企业负债(坏债)增加,亏损增加。
再进一步看,在经济紧缩过程中,珠海市货币投放、银行贷款一直是在增加的。1996年1—9月金额机构增加贷款14.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8亿元。其中工业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亿元,商业贷款多增加近6亿元,这些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 但这期间珠海经济并未出现回升迹象,反而逐渐趋冷。据调查资料显示珠海市工业企业只有1/3认为资金紧张是主要制约因素,相反有2/3的企业认为订货不足才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从珠海实际情况看,启动经济应从扩大最终需求入手。珠海经济编冷主要反映在投资、消费、出口的全面萎缩。
从消费来看,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不足”,但决定消费规模的第一个因素是收入水平。虽然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56亿元, 但从存款结构上看15%的人存了70%的钱。有人提出让住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以目前的消费水平,即使房价再降50%,工薪阶层仍买不起。另外,一些消费品生产开工不足并不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供给能力相对过大,是由于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下这些部门的生产能力在前一阶段增长过快,脱离了收入与需求结构的现实。而结构的调整不是“将就”已有的生产能力来扩大过剩产品的销售,而是要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能力。
因此更重要的是扩大投资和积累,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能力。统计经验表明,60%的投资支出最终会通过支出的链条变成本期的消费基金,投资上去,消费很快也会多起来。
综观珠海市经济发展的几个周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经济过热主要是由投资膨胀引起的,经济收缩也主要通过压缩投资来实现。因此,要使经济升温,可以从适当扩大投资规模入手。根据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应适当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不能仅仅增加流动资金贷款。
扩大投资要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配合,也就是通过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新经济增长点是带动未来珠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是超越现有产业而且能带动现有产业发展又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产业增长点。产业增长点可分为先导产业增长点(如高新技术产业等),支持产业增长点(即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建筑等),基础产业增长点(即农业、能源、交通通讯等)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新经济增长点唯一的选择是高科技产业。从产业关联的高度性来看,高科技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带动传统产业质量的提高和产出的增长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如果离开了高科技产业的渗透、影响与带动,仅靠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自身增长无法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目标。因此应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影响与牵动整个珠海经济越上新台阶的增长源泉。虽然发展高科技在我市已有几年的实践,但许多高科技项目仅仅是对传统的新的发现,而不是引领未来的高科技。因此,进行制度创新以及在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下扩大投资,真正培育起高科技产业群,将是珠海经济启动和持续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