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期刊研究初探_档案学论文

中国档案期刊研究初探_档案学论文

中国档案学期刊研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期刊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档案学期刊发展历史简介。

1.1930~1949年。

我国档案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1930到1949年是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档案业务活动、档案管理的专著。例如,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1936年),殷钟麟编著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49年)。但尚未出现综合类档案专业学术期刊。

我国档案学是在机关档案室工作的基础上产生,所以早期一些档案学的研究成果刊登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期刊上。最为典型的是1934年创办的《行政效率》。居统计,《行政效率》杂志先后刊载了60多篇有关档案工作研究的文章。它成为近代档案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园地。《行政效率》宣传档案学知识,对推动我国档案学研究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行政效率》不仅刊登了我国档案界、史学界、行政界的学者撰写的档案学论文,而且介绍了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档案管理的情况。例如,《行政效率》第2卷第3期上刊载了《英国外务部之组织与其运用》,介绍英国外交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行政效率》1935年5月还专门出版了一期《档案专号》,刊载了张锐、甘乃光、滕固等行政界著名人士调查档案工作,指导机关档案管理的文章。

自古以来,档案与历史形影相随。档案学诞生后,档案界与史学界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历史档案是史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这个时期,史学界积极参与历史档案的整理、公布、利用等活动,并出版了一系列期刊:《文献特刊》、《史料旬刊》、《文献丛编》、《明清史料》等。《文献特刊》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于1935年10月出版发行。《文献特刊》后改名为《文献论丛》,它是我国史学界研究档案学最早的刊物。《史料旬刊》又名《史料丛编》,也是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印发行。《史料旬刊》共出了40期,约118万字,是公布清代档案的集刊。《文献丛编》,最早为《掌故丛编》,分134个专题,共公布明清档案3300余件,至1943年一共出版了62期(有6期增刊)。

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刊行的《明清史料》、《史料丛刊》。《明清史料》公布了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近200年来形成的上万件官方档案史料。

这些以公布历史档案为主的资料性期刊与现在专门研究档案理论的学术性期刊不同,前者目的是为了满足史学界的研究需要,而后者才是真正的研究档案学。

2.1949~1979年。

建国后,我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时期,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业务活动的经验总结,而是逐步涉及到档案学理论问题。1951年5月,中央办公厅创办了档案业务刊物《材料工作通讯》,1953年5月改名为《档案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份综合类档案专业期刊。它成为联系档案工作的桥梁,一方面将党和国家关于档案的重要决定和指示下达到基层;另一方面,它也是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档案工作者在此交流工作经验,进行档案学理论的探讨。1951~1965年出版了103期,1965~1979年停刊。1980年1月复刊,由国家档案局主办。1994年改为《中国档案》,现在是我国档案学专业的核心期刊。

这个时期,我国档案界另一重要的学术期刊《档案学通讯》创刊。《档案学通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它创刊于1978年5月,开始为《档案通讯》,不定期出版。1979年改为《档案学通讯》,季刊。1981年第8期改为双月刊。《档案学通讯》现成为档案学专业的一流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1949~1979年创办的档案学期刊还在《档案》(甘肃省档案局)、《航空档案》(航空航天档案馆)。

3.1980年至现在。

这段时期,我国档案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档案专业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多层次网络体系。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档案学会,还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档案学专著。在这种大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档案学专业期刊。据1996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统计,全国各种类型的档案学期刊多达107种。这个时期创办的重要期刊有《档案学研究》(1987年),它是中国档案学会会刊。此时,档案学期刊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除了综合类之外,还有各个行业的档案学期刊。

二、档案学期刊结构分析。

本文以1996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07种档案学、档案事业类专业期刊为统计依据,对其地区分布、出版周期、主办单位、期刊类型等要素进行分析。

1.地区分布。档案学、档案事业类专业期刊分布极广,每一个省(包括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档案学期刊。其中最多的地区是北京,有21种。其次是四川省有8种,以下依次是江苏省6种、山东省6种、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各有4种。地区分布最多的几个省、市见下图:

档案学期刊地区分布表(前9名)

省、市

北京市 四川省 山东省 江苏省 湖北省 上海市 浙江省 云南省 山西省

期刊数量

21

 86

 64

 44

 43

档案学期刊的广泛分布为档案宣传、档案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受到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档案学期刊地域性十分明显。大多数档案学期刊的名称标识出版地,例如:《四川档案》、《湖南档案》等。

2.出版周期。从出版周期看,有双月刊、月刊、季刊、不定期几种。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例如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山西档案》为双月刊,《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为月刊。与其它学术性期刊相比,发行周期相当。随着信息量的增大,档案学学术期刊的发行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3.主办单位。大多数档案学期刊是由各个省或市档案局、档案馆和档案学会主办。只有极少数是由高校的档案系或相关院系主办。例如《档案学通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现信息管理系)创办了《文献工作研究》,苏州大学档案系学生自办刊物《东吴档案》。

从主办单位的级别看,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3个层次的档案学期刊网络。国家级期刊主要有3种:《中国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地方性档案学学术期刊占绝大多数。

4.期刊类型。107种档案学期刊中有100多种为综合类期刊,专门类档案期刊不多。以公布历史档案为主的档案期刊有:《北京档案史料》(北京市档案局)、《档案史料与研究》(重庆市档案局)、《历史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档案史料》(云南省档案馆)。还有一些专门档案的期刊,例如,《城建档案》(全国计划单列市城建档案工作协作组)、《艺术档案工作》(内蒙古艺术档案馆)、《冶金档案》(冶金工业部办公厅档案学会)、《机械电子档案》(机械电子工业部档案学会、档案馆主办)。

5.发行范围。发行范围可分为国内和国外公开发行、国内公开发行、内部资料3种。107种档案学期刊中只有少数期刊拥有国外发行权。例如:《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浙江档案》、《上海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档案》、《民国档案》等。拥有国外发行权的期刊都是公认的高质量核心期刊。这些期刊促进了我国档案界的国际学术交流。绝大多数期刊只在国内发行。由于诸多原因,如期刊本身质量不高、档案机构的资金有限,所以多数地区性档案学期刊的影响范围只限于自己所在的省、市。

6.联系方式。现在绝大多数期刊编辑与作用和读者的联系仍局限于信件、电话等传统方式。只有极少数期刊,如《中国档案》、《城建档案》、《广东档案》开设了电子信箱,在当今强调信息交流的时代是远远不够的。扩大读者与编辑、作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对于提高期刊的质量十分必要。通过信件邮寄稿件,不仅时间长,且不便于作者与编辑再联系。如果时间过长还会挫伤作者的积极性。通过E-mail寄发稿件不仅时间短,而且编辑收到稿件后,无需再次录入便可在原文上修改,大大提高编辑效果,缩短出版周期。

7.栏目设置。在栏目设置上一般采用动态栏目、固定栏目、特色栏目相结合的方式。《档案学通讯》设置的栏目有: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经济科技档案管理、档案自动化、文书学、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专业教育、外国档案工作、档案保护等十几个栏目,每一期根据稿件特点进行组合,并保证几个固定栏目的连续性。从栏目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内档案学研究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

三、档案学期刊论文附加资料的比较研究。

从期刊论文的附加资料上可以看出期刊的规范性、期刊的质量、期刊的编辑等情况。笔者对《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版)所列的12种核心期刊的附加资料(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文摘、英文关键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见下表:

档案学期刊附加资料比较

A

B

C

D

E

F

G

H

I

J

K

档案学通讯 * *

* *

档案学研究 * *

* *

中国档案

* *

* *

北京档案

* *

 * *

档案与建设 * *  * *

山西档案

 * *

湖南档案

 * *

浙江档案

 * *

上海档案

 * *

档案*

 * *   *

档案管理

 * *

四川档案

* * * *   *

A:作者单位 B:所在城市及邮编 C:中文摘要 D:中文关键词 E:英目录 F:英文摘要 G:收稿日期 H:每篇论文责任编辑或栏目责编 I:论文首页标有刊名、年、期 J:作者简介 K:参考文献或注释。 标*表示有。

从所列图表中可以看出,档案学期刊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也许出于节省版面的原因,几乎所有档案学期刊都省略了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缺少提要和关键词很不方便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利用。相比之下档案学的姊妹学科——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做的就好得多。在标识“收稿日期”方面档案学期刊也是一片空白。从收稿日期上可以反映出编辑的工作效率,确定所刊文章的首发时间,判断同一时间内同类文章是否存在抄袭等信息。标识收稿日期,也体现出期刊对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与注释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不少档案学期刊标明参考文献和注释,但是标识的格式不统一或不详细。档案学期刊,特别是可在国外发行的核心期刊,应在刊登论文的规范性方面有所改进提高。

四、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情况。

虽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上全文转载的文章并不一定都是优秀文章,但无可否认《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在学术界的影响。许多作者把所写文章被转载情况作为自己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对于期刊而言,所刊载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率可以反映出期刊的质量和影响。笔者统计了10年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档案卷)》全文转载情况,超过50篇的有《中国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上海档案》、《浙江档案》、《北京档案》等。其中《中国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3种杂志遥遥领先。这3种杂志还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包括光盘版)收录,是我国档案界最具影响力的期刊。

五、档案学期刊的问题与思考。

据1996年的统计,我国档案学期刊近百余种,虽然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期刊已经停刊,或处于半停刊的状态,但绝对数是不少的。在为数量繁荣表示庆贺的同时,我们也对多数期刊的质量表示担忧。目前,不少档案学期刊以机关刊物的面貌出现。翻开一看,某某首长的会议讲话,某某文件批示等赫然醒目,占据相当多的版面。的确,作为官办的机关刊物,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期刊能不能多为读者考虑,毕竟读者才是期刊真正的“上帝”。现在不少档案学期刊是靠政府拨款,并靠行政措施保证发行量,这种温室里的花朵很难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一旦不给财政拨款,不靠行政措施搞发行,多数档案学期刊恐怕只好关门打烊了。作为专业期刊,学术性是本身地位的体现。对于《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学术性和权威性尤为重要。这些期刊有良好的基础,固定的读者群和长期发展形成的学术性传统。但对于其它档案学期刊,能否考虑其它途径。除了纯粹的学术性,档案学期刊应有其它的办刊方法。在创新办刊特色方面,《档案与建设》、《上海档案》、《广州档案》做得相当好。它们为其它档案学期刊指明了一条新路。以《档案与建设》为例。《档案与建设》是一份颇具影响的杂志,以其高质量受到广大档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青睐。近年来,《档案与建设》还在不断调整,以期进一步扩大读者群。1999年,《档案与建设》宣布定位为档案文化月刊,展示社会发展脉络,宣传档案文化信息。如今,档案与档案工作已广泛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存在方式已突破了部门性、事务性的局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社会活动的档案背景。我们应从社会文化角度重新审视档案和档案工作。这种期刊定位是富有创意的,也是符合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这种办刊宗旨对其它期刊应该有所启示。

标签:;  ;  ;  ;  ;  

中国档案期刊研究初探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