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合唱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发现想要让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全面发挥,教师必须遵循其基本的有教无类、协调动能、打破常规等原则。幼儿可以沉醉在这些有趣的教学游戏、实践中,不仅获得了参与的乐趣,也从中掌握的技能,锻炼了音乐赏析的基本素质,在幼儿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的使用这些方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合唱;有效运用
引言
幼儿合唱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兴趣带领幼儿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满足其探索、感知世界的欲望,同时与其他幼儿合作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团结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机会培养。所以这是一个百益而无一害的过程,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相应方法让整个过程的“奥尔夫”教学特征更明显,整个过程幼儿将会更为投入,获得的也就更多。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幼儿合唱教学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发幼儿的心智。并遵守相应原则,让教学方法的作用可以全面发挥,选择那些幼儿喜欢又吸引其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幼儿可以在合唱中时刻主动跟随教师的安排。
1.1有教无类原则
奥尔夫教学中,对音乐教育工作的定义较为复杂,因为音乐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知识,而是囊括了音乐、舞蹈、诗歌等多种艺术种类。因此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时,决不能局限眼光,教师要让音乐学习的过程因为其他元素的加入更有趣,更生动,让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一直在教师的布置的教学活动上。愉悦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可以获得音乐才能方面的提升。这种“有教无类”的原则,让知识训练成为了一个互动与寻找乐趣的过程,不再枯燥无味。
1.2协调动能原则
在奥尔夫教学方法中,幼儿的才能得到了全面性的锻炼,无论是表达、合作还是感知能力,都在参与的过程中被不知不觉的激发。尤其是幼儿,如果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其头脑、手脚、身心都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会让知识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幼儿也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接收与消化更多知识。幼儿由于其年龄所限,在认知获取方面偏向直观形式,因此教师必须熟知这一特点,最大化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时间,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3打破成规原则
奥尔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才智,因此传统的合唱教学方法只会让幼儿的才智被束缚,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尽量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住。同时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而不是对幼儿的行为与想法进行规范,尽量引导幼儿“想要怎么做,更喜欢怎样做”作为教师应尽量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收集信息,注意使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布置,不应鼓励幼儿“墨守成规”应努力开启幼儿的创造性才能,给幼儿更多表达自我的空间与时间,注意跟随幼儿的步伐,而不是让幼儿时刻跟随教师,将这些教学方法与知识强加给幼儿,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遵从儿童发展的特点,让幼儿自己去理解音乐与合唱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可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手脚并用,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少儿合唱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师以节奏旋律为基础练习,从体感入手,基本形体练习,将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的一种综合教学手段。这不仅可以让教学方法的价值被最大限度挖掘,也让幼儿的才能被整体开发,教师还需自其中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细节调整,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节奏旋律,激发兴趣
识别节奏旋律训练在幼儿的合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幼儿的年纪尚小,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乐理知识讲解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是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幼儿不识字,更不能对其中的原理深刻进行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其它的方式让儿童的“节奏练习”教学过程更为有趣、高效。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注重语言、律动与音乐教学的结合,通过律动节拍的辅助,幼儿可以更为直观感受音乐律动方面的原理。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幼儿进行感知与记忆。同时这种方式也更为符合幼儿知识接收上的偏好,幼儿做事时的无意注意特征明显,一切以自由快乐为主,因此教师就应利用这些可以吸引幼儿注意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润物细无声的将乐理知识传授给幼儿。
例如开展合唱教学时,为了让幼儿可以更为迅速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或是跺脚的形式固定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配合一些色彩明亮的物件辅助教学,不同颜色的物体代表不同的节拍,通过调换这些物品让幼儿进行声音、动作上的反应,慢慢体会二拍、三拍、四拍的节奏差异。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更为高效,不仅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也让整个学习过程中富有乐趣,幼儿会不由自主的开展学习工作,并主动跟随教师的安排。
2.2声形结合,诱发体感节奏
“发声训练”同样是合唱教学中异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开展此部分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兴趣吸引的方式让学生更为专心的参与。如组织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将那些复杂的开口音与动物叫声进行混合编排,让幼儿以模仿动物叫声的方式开展训练,此时幼儿的重心会放置在这些叫声的发声模仿上,越投入幼儿掌握的越牢固,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程度进行后续引导,让学习的过程高效且有趣。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跟着节奏律动,让动作的节点与音乐的节点重合,这种以身体作为感知节奏的方式更容易掌握,幼儿也更能快速的接受,并掌握其中的规律。
2.3舞台效果,激发表现欲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在合唱训练中加入更多的表演成分,让合唱作品以一个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幼儿的合唱形成更为新颖,学生会被其中的表演情节安排吸引,进而更出色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教师开展“牧羊人之歌”的合唱作品时,可以组织幼儿对这个合唱的背景进行展示,利用道具、幼儿自身对整个场景进行构建,如有些幼儿扮演小羊群,有的幼儿扮演小牧羊人,还有一些小朋友做环境背景。而后教师让牧羊人进行高音领唱,然后其他幼儿进行低音伴唱,再有一些扮演小羊的幼儿可以对羊的叫声进行模仿,低音伴唱,这种不同声部的组合演唱方式让一首合唱作品内容更充实,也让幼儿因为自身承担着角色而更为卖力的表演与演唱,教师可以节省出很多主持纪律的心力,减轻了负担。同时,为了增加合唱的亮点,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对其中的场景进行表演,如扮演羊群的幼儿在舞台中间进行“顶角”动作的演绎,小牧羊人可以手拿小鞭子道具挥手示意等,这些戏剧元素与动作的加入让整个合唱的情节性更强,幼儿也因为这些动作的配合进而更为精确的掌握音准、音色、音调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结语
“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合唱训练时,必须要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幼儿的无意注意利用的淋漓尽致,才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尽量让幼儿乐于参与,乐于学习,把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镶嵌在游戏中,让合唱教学更接近生活,保证幼儿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邱静.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合唱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22):161+163.
[2]王晨.探索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艺术评鉴,2018(18):104-105.
[3]黄倩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109-113.
[4]郭昳.浅谈奥尔夫音乐对幼儿的影响优势和实践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1):159.
论文作者:谢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幼儿论文; 合唱论文; 教师论文; 音乐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奥尔夫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