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哲学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哲学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的哲学与哲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在国家哲学基地建设中,应当振奋精神,脚踏实地,走出低谷;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自觉地与时代合拍,加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建设的力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既培养哲学家、思想家,又培养具有高度哲学修养的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与企业管理等院系联合培养有哲学头脑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努力为素质教育服务,成为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中坚;为此,必须综合举措,务虚求实,特别是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设置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课程,并推出相应的教材。
振奋精神,走出低谷
直到十年前,哲学还堪称名副其实的“显学”。不论在大学本科抑或研究生层次,无例外地都有许多人趋之若鹜。改革开放伊始,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波澜,理论界拨乱反正,空前活跃。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不但社会上重视哲学,在高校,哲学专业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表现在:
——80年代初各地高校纷纷设立哲学系,各种哲学进修班应运而生,社会上参加哲学自学考试的学员人数甚众。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共建立哲学系30余个,招收哲学专业本科学生数以千计;各地高校相继设立与哲学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学、政治学、思想政治、行政管理等),它们有的是从哲学系分化出去的,有的是借鸡生蛋出世的,形成相互倚重之势。
——哲学各分支学科逐渐成熟。除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发展很快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东方哲学等,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哲学分支,其中个别学科招收本科生,大多数都招收研究生,并渐成规模,有些还开始招收博士生。因此,哲学不但仍然是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础课,而且成为一个内容各有侧重的学科群。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大致从1988年开始,高校人文类基础学科(尤其是哲学),不同程度地陷入低谷,与应用性、实用性学科的热门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反差。大学本科生源中,第一志愿报考哲学的急剧下降;部分研究生也心不在焉,仅把学哲学当作跳板。更有甚者,有人干脆认为哲学学科毫无用处,哲学专业应当停办或尽量少办。
到90年代初,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正负面复杂影响突出地在高校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教育中表现出来:
——社会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和巨大变迁,暴露了某些原有哲学理论和课程内容与活生生现实的隔膜。由于对国内外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特别是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趣味的变化,缺乏真情实感,因而使哲学显得落后于时代,哲学教育也就底气不足,巨大的逻辑力量和理性感召力发挥不出来。
——过去流行的纯哲学的教育模式,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给知识领域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更新,面对当代人类在实践领域提出的充满变化的全球性问题,显得知识面狭窄,敏感性很差,仿佛仅仅是过去时代的回声而不能像当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学说时那样,既通晓人文社会科学,又熟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因而能站在世界文明的制高点上。由于不能及时回应时代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难以在理论思维方面培养具有较强功力的学生。
——市场经济运行初期膨胀起来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强烈冲击高等学校这片过去的所谓“净土”。贫困的哲学不仅意味着哲学在精神上的贫困,而且标志着哲学在物质上的实际贫困。对哲学的经济投入渐行减少,部分人耐不了寂寞,心态失衡;队伍中亦不乏浮躁习气。给人的印象是,有些哲学家(以及一部分学生)已不再遵循哲学家一向遵守的规范为人、处世、治学了。这也对哲学学科建设和哲学教育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部分哲学同行还是坚持操守,淡泊名利,执着于哲学的追求。他们坚信,虽然搞哲学是发不了财的,哲学或许比任何学问都更“无用”,然而,正是这种“无用之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一个人的真伪、善恶、美丑,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一不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了一定的时候,越过启动阶段,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这对哲学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的影响当然是决定性的。中央强调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学意识的培养,把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这对人文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的契机和迫切的要求。
国家教委决定设立一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力度很大的举措。建设文科基地的部署是现代化建设之所需,工作抓到了点子上。它没有停留在一般号召和口头强调上,而是在高要求中伴随强投入。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文科基地建设尽管抓的是部分院系,其效果却决不会仅限于少数基地,它将会切实地促进我国整个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坚持方向,重点开拓
学科建设是基地建设的基础,为此,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根据社会需要和我们的实际情况,选择好重点和切入点,脚踏实地,开拓出新的局面。
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考虑是:
——由于哲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只是历史的插曲,这告诫我们要用更为成熟和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随着向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目标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必将大为转变,价值观念体系也将逐步转换,哲学应当在这场“转换脑筋”的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并不在于为人们提供了永恒不变的结论,以及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如何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和思考,并且因袭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哲学的发展必须清醒地正视传统的力量,善于继承传统,防止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尽力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许多西方哲学观点,是当代欧美资本主义的复杂状况在思想上的折光,既反映经济相对迅速的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迁,又反映各种生态危机、生存危机频仍不断,由于当代世界经济上的密切关联和文化上的相互渗透,立足于中国现实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研究和再思考,必定是富于启发性的。
——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追踪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发展,分析它们对经济结构、社会转型、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哲学上作出恰当概括,这是我国哲学跟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方面。如果唯物主义不能随着科技的重大发现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就不可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哲学教育的改革始终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发扬传统与不断创新结合起来。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宗旨,以中西哲学文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为广阔背景,按照哲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改革和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也有雄厚实力,正在争取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们在巩固发展我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与科研上的优势的同时,将重视和加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和科技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学科建设,使我系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得以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为研究内容,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认识论、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列宁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科学方法、人与文化等。这个学科点在这些方向的研究中较为深入,一些研究如认识论、价值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学术界所公认;这个学科点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受到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们的重视。
——伦理学学科点是国家教委确定的首批重点学科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学科点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该学科点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真正起到了带动中国伦理学健康发展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点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伦理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该学科还与其他学科和专业保持了紧密的协作,带动了德育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几年来,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该重点学科均取得了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我国首次提出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对全国伦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传统道德》丛书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
——中国哲学学科点的实力非常雄厚,是国内从事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单位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该学科点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哲学流派、中国哲学范畴、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同现代化关系、中外哲学与中外文化比较等,在这些研究方向上都有独到的贡献,尤其对先秦诸子思想、《周易》、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佛教、儒家及日本和朝鲜的儒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中国近代思想史、现代新儒家、先秦人生哲学、中国心性学说、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国哲学问题的发展、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传统、中国佛教禅宗等问题,均有成系统、高水平的研究,居于学科发展的前沿。该学科点的研究对于总结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反省民族文化特性、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智慧、增强民族自信、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主要从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环境与发展、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等方向的研究。该学科点早先在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所编各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基础教程在全国采用者众多。80年代中期以后加强了与现实联系更密切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等课题的研究,并加强了国际交流。所探讨的问题从人对自然的认识及其发展过程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全面相互作用及所涉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而包括了有紧迫现实意义的当代全球问题。今后准备在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估、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发展战略和优化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上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学技术价值论、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等方向上取得有影响、有现实意义的重要成果。
素质教育,别开生面
综合大学的哲学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怎样定位,这是哲学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问题。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就是培养毕业后能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干部和管理人员。这个目标与当时的集中型管理体制也是完全符合的。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还需要培养一些这样的人,但在人数上已大为减少。加紧开发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那么,在招生计划和报名生源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大学哲学系应该做些什么?
——搞哲学虽然不能钻进象牙之塔面壁虚构,然而,如果没有一些超越精神则肯定是不可能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固然需要许多人去搞经济性的、技术性的所谓热门工作,把民富国强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理论思维,否则是没有前途的。哲学在我国古代传统中,教人安身立命、治国兴邦,这也是现代中国人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社会的大转型之中,历史上任何一种文明的进步,必然伴随着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的更新,经济、政治的巨大发展也必然带来相应的哲学上的突破。这一切,召唤着当代悟性高、素养好的哲学工作者。不一定要很多人,但必须有真正的哲学家。为社会培养这样的人才,乃是哲学系,特别是哲学基地的责任。
——在一些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的课程设置,必定有一部分所谓通识课,或称素质教育课,它们与专业课并行不悖。哲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一个人不仅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满足社会,而且要以良好的素质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开设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正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具备社会对较高层次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这类课程贯穿着社会所提倡和要求的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方法论,市场经济不是排斥而是强化这类基础理论学科。因此,在这些国家里,虽然哲学并非热门,却是少不了的专业。哲学系主要不是培养吃哲学饭的人,而是塑造有哲学头脑的人,为非哲学专业学生开设人文社科方面的有关课程,应该作为高校哲学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紧开发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但是,高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等同于按照社会职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社会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多端,门类繁多,高校的专业不可能与之一一对应。实际情况是,一种专业人才往往能适应多种专业,而同一种职业又往往会聘用多种专业人才。严格要求高校的专业和职业“对口”,乃是传统的计划体制的产物。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专业的课程结构怎样才恰当,基础理论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就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全局性问题。哲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它将使应用性人才有较足的后劲,对于职业岗位及其变动有更强的适应性。要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供需之间经常出现的矛盾,根本的办法不是把专业愈分愈细,而是让应用性专业与基础理论专业相互靠拢,相辅相成,以使各种人才可以相互调剂,迅速转行。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中,哲学对提升人才层次的无形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工作。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人才培养上把目标定位在:1.首先培养两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哲学家,即能高质量地从事哲学教学和科研的专门人才;二是具有较高哲学素质的能够适应各种实际工作部门需要的人才,他们有能力参与党政或企业等部门的决策和管理工作。2.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采取主副修制和二学位制,与企业管理等院系联合培养有哲学头脑的经济管理工作者。3.组织力量为一般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成为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中坚。4.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将以先进的评价手段、切实的激励机制、妥善的安排措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以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优化为目标,进行教师的分流。将以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组建“基地”科研与教学梯队。
为此,将采取下列措施:1.提高生源素质。在正常招生的同时,与全国50所重点中学建立固定联系,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理论兴趣和理论思维能力、较深厚的人文教养或科学素养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以保送免试的方式招收到人才培养基地。多方筹集资金,设立以哲学系学生为对象的专项奖学金,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2.改善培养方式。一是实行连续培养。对品学兼优者实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连续培养,本科生特别优秀者可在三年级结束后直接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硕士生特别优秀者可在二年级结束后,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博士生优秀者可在攻读学位期间选派到国外深造;二是实行导师制。本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实行导师小组制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阶段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博士生阶段实行导师单向选择,同时充分发挥“基地”整体力量进行培养。3.实行淘汰制。4.强化能力培养,包括:分析能力,即加强逻辑分析、语言分析、心理分析、社会分析等方面的训练;创造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反思、批判、想象和综合概括能力;外语水平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即本科生具备基本听说读写能力,研究生能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非专业计算机教学大纲要求,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办公和调研软件。5.与企业管理等院系联合招收经济与哲学二学位制学生,课程结构涵盖经济、哲学两个专业。将配置一系列适合经济管理专业类学生的哲学课程,使学生通过总共五年的学习,具有系统的经济知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能与物打交道,又善于和人打交道。
综合举措,务虚求实
有了基地建设的思路,最重要的就是配套措施了。务虚乃使心中有数,求实方能达到彼岸。重点建设的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硬件配置的选择,不啻为一个系统工程。
——通才和专才培养相结合,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质量,选派有水平的教授充实本科教学,加强教学力量。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采用诸如计算机等先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调整和开拓。在今后2~3年内开设出十几门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示范性的哲学专业课程。
——改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本科低年级将减少单科时数,增加课程门数,使学生广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逻辑、伦理、宗教、美学及科技哲学等哲学分支学科;本科高年级强调学生以反省、批判、体悟、创新的理论思维去学习中外哲学史和中外哲学名著,学习各门哲学课程,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与研讨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生阶段则以加强素质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在导师指导下,攻读重要的哲学论著,探讨重大的哲学问题,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最终完成有创见、有功力的学位论文。
——编写内容新颖的哲学专业教材。在5年内对本科和研究生的主干课教材加以修订和重新编写,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材丛书,包括本科系列和研究生系列,以用于培养高水平人才。其中,本科9部,修订: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现代科学技术导论,新编:哲学导论、人文社会科学导论;研究生12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原理、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中国哲学史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史专题研究、伦理学、科学哲学、逻辑方法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
——加强科学研究。引导师生破除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形式主义的研究方式和陈旧枯燥的话语方式,主动研究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前沿性和世界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组织课题攻关,创造条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科技战略与政策等方面提交高水平的成果。应成为研究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重要基地,并培养出一批研究该问题的专家。
——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高级职称师资的年龄结构努力趋于年轻化。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应获博士学位。同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确立良好的学风和精神风尚,组织重大课题的集体攻关,今后5年内推出100部有份量的科研成果和专著。
——加强资料室、实验室建设,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建立一个比较先进的适应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多媒体电脑创设哲学史、人与自然等教学软件。
——扩大内外交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会议,邀请知名学者讲学。积极筹集资金,扩大交流的规模和范围。邀请部分校内外、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基地”的兼职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开出选修课或进行系列专题讲座,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专题报告。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哲学与哲学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作为国家哲学基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是,只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自觉地与时代合拍,我们相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哲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能实现下述总目标:加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巩固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外哲学史、伦理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四个方面的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既培养哲学家、思想家,又培养具有高度哲学修养的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与企业管理等院系联合培养有哲学头脑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组织力量为一般大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服务,成为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中坚;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设置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课程,推出相应的教材,力求达到课程的整体性、内容的科学性和效用的实践性;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办成名副其实的我国哲学学科研究和理论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办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世界一流的哲学系。
标签: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中国哲学史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伦理学论文; 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