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论文_王爱霞

润物细无声论文_王爱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743033

这里所说的城镇低文化家庭子女:指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城镇,但负有抚养义务或承担法定监护责任或与其长期共同生活履行监管职责的家庭主要成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标准或没有接受系统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家庭的未成年人。笔者将其命名为“特殊学生”。鉴于“特殊学生”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教二十年来,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他们的教育的同时,一直在探索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校举行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比如: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知识竞赛、好人好事事迹的宣传讲座或视频;学校好人好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表彰;组织学生听励志、感恩、诚信事迹讲座、观看励志视频,开展相应的话剧、小品、相声等活动。作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性地、不间断地举办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比如: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价中让他们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认识自我价值,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树立自爱、自强、自信的意识,才能改变他们学习的目标,改变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我执教中,曾经班上的刘烨是一个其他科任教师眼中的“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上课顶撞老师、课后欺负学生、破坏公共财物、校外打群架,可以说“无恶不作”,万般无奈之下,我苦苦寻找他身上闪光的地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不放过,只要找到一丝“星火”就在班会课上表扬、同学评价、自己评价,慢慢地引导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对于“特殊学生”,更应该设法,不断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二、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用友情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乏

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殊学生”的家长往往疲于生计,无暇过多地与孩子交流相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长期的“自力更生”使孩子有种亲戚缺失感。情感的沟通,爱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个充满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个别谈话。这里的个别谈话是心理交流而不是政治思想教育。这种谈话中,我主要采取倾听和协商的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倾听”,绝不是只是教师的“苦口婆心”或“语重心长”,而应该是尽量让学生诉说,教师当听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倾诉而教师耐心聆听,这本身就是种心理辅导。所谓“协商”,是指教师倾听学生诉说之后跟他谈话,只是一种“仅供参考”的意见,而不是替学生做决定,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而是平等真诚的朋友,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书信交流。“特殊学生”一般比较自闭,有时候,面对面的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书信变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前提必须是平等谈话,谈话中师生双方是绝对平等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表达期望,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双方可以展开坦率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但都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样,既避免了面谈的局促不安,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有趣的心灵交流。对于老师来说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意味着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大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间的书信来往,老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准确、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游玩。我经常利用节假日,邀约“特殊学生”一起去公园或野外游玩,有时候把这样的活动当做对进步学生的奖励。当学生忘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尽情游玩、说笑打闹时,我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加强家校合力的作用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首先是要改变一些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家长座谈,交流经验。班主任在本班家长中广发征集家庭教育难题,然后召开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们就这些难题展开讨论、交流做法、共同切磋。班主任还可以请本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做专题发言,介绍自身经验。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分别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其对子女的教育。

建立家校联系本,每当新学期开始,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设计定制好一本自己心爱的家校联系本,并且让“特殊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每天将当天的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教师写评语,然后让孩子带回家去让家长看,并由家长写上自己的评语,这样,家长和老师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以期达到全面教育。

总之,城镇低文化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城镇低文化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地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才能使低文化家庭孩子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论文作者:王爱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润物细无声论文_王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