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后的哲学总结,是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著作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中国传统辩证思想的基础上,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埋下了种子,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篇章。它倡导的矛盾分析法更是长盛不衰、生命力顽强,对认识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矛盾论》;毛泽东;辩证哲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哲学是“中国的”哲学、是直面现实的哲学、是具有世界视野的哲学、是创新的哲学。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类似于毛泽东哲学的哲学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代中国哲学应接着毛泽东哲学讲 〔1〕。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急需在哲学层面对以往的革命战争尤其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整理与总结,急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广大干部,为全面抗日战争做准备。毛泽东指出,《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适应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2〕109。《矛盾论》论述了如何通过“唯物辩证法”,从矛盾的观点认知和分析事物,为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
一、《矛盾论》的理论来源:辩证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建立在已有理论基石之上,《矛盾论》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丰厚的、科学的理论渊源,才有了《矛盾论》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一)《矛盾论》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哲学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运用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中的思想去深刻分析中国的革命问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学习了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斗争》、《社会民主党在民族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唯物论和经验批判主义》、《关于辩证法的笔记》,并陆续阅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等著作,因此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对矛盾的分析和思考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的,这在《矛盾论》的文本引用中也有直接体现,在25条引文中有16条直接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矛盾论》直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主旨,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再现。列宁“把辩证法简要的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4〕412,而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第一次从“宇宙观”的视角,将对立统一规律上升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并进一步科学而详细的剖析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等一系列矛盾学说。
(二)《矛盾论》也吸取了中国传统辩证思想的优良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作为饱读中国古代书籍的哲学家,充分继承了这些哲学思想,并不断补充与发展,因此《矛盾论》不仅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的革故鼎新。例如,毛泽东引用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明“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5〕312-314,引用班固《前汉书·艺文志》中的“相反相成”论证“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327。再如中国近代改革派的康有为认识到矛盾之间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而且还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转化等,这些思想都是毛泽东创作《矛盾论》最初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些思想在《矛盾论》中得到了更科学明了的论述与发展。在《矛盾论》的语言结构中,毛泽东运用中国传统典籍、传说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印证,剔除了古代朴素辩证思想的方法弊端,并且分析矛盾转化的时间、条件、地点,以及以转化可以达到的量变,提升了中国传统辩证法的理论高度。
二、《矛盾论》的内容解析:精神实质
1952年,《矛盾论》在被经过大量的修改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同年收录进《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相较于初稿,定稿不仅有部分文字的增减、改写,更有大段的删除,其是毛泽东在1937年本人对于矛盾问题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升华,是反映了毛泽东经过15年革命和建设实践后的最新理论水平。例如,在《矛盾论》的引言部分新增了第二段,即“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5〕299-300,这段表明毛泽东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教条主义对党内思想的严重危害;另外,毛泽东还将德波林学派和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相关联,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目标”〔5〕299。 理解《矛盾论》不应只局限于对文本具体内容的重新校订,更应体现于在社会实践中对文本内价值理论的再挖掘。
《矛盾论》并不是毛泽东形而上学的思辨结果,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高度抽绎,文本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国及中国共产党从辛亥革命至长征胜利所经历的重大革命历程,同时在总结的基础上又为革命与战争提供理论指导。毛泽东在思考如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现实问题中,实现了革命与战争实践与《矛盾论》的融合,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中的哲学思想。例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具体地运用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析方法,做出了对抗日战争必经“防御—相持—反攻”三个主要阶段的经典论断,准确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科学把握了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主旨,阐发了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的现实境遇。
《矛盾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需要实践的检验。在历史上,《矛盾论》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彰显:指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指导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革与继续发展。《矛盾论》的价值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三、《矛盾论》的历史运用:现实境遇
对于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将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作用明确地界定为规定和影响事物其他矛盾的性质,由占事物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并且随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矛盾双方既具斗争性,又具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矛盾的这两个方面以各自的对立面为前提,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同时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毛泽东在分析矛盾的斗争性问题时,把焦点放在有关“对抗”的问题上,并且将它定义为矛盾斗争的特殊形式。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可以相互转化,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矛盾仍然存在,但是对抗这一形式却已然不复存在,我们必须将对抗与矛盾之间的区别和关联加以理解。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自此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问题,在新的大背景中与毛泽东矛盾学说相融合,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确定了“中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事实,立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转化的理论,提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战略,认识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开启了改革开改的伟大实践。
(一)《矛盾论》与革命和战争
《矛盾论》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关于辩证法的矛盾思想,指出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作了整体性研究,他从宏观层面讲述了两种对立的宇宙法则——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形而上学要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而辩证法则是把事物“内部的矛盾”视为事物发展运动的根本原因。《矛盾论》指出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普遍因素,但是只有深刻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明确辨别,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2)制度支持。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清晰明确、不断完善,以使实验室管理人及实验室使用人依照制度管理及使用实验室,从而保障实验室良好高效地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经过“三大改造”,中国社会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成为首要任务,《矛盾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矛盾论》的理论内涵也不断推陈出新,正如毛泽东曾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也是不行的〔2〕109。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毛泽东坚持了《矛盾论》的矛盾普遍性原则,重新认识苏联模式的弊端,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论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12个问题,通过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以达到 “社会主义内部的统一和团结”。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共讲了十对矛盾关系,完整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经验,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道路。
(三)《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由表2可知,经不同澄清剂处理后的红枣白兰地与原酒相比,在400 nm和70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均有所减小,表明色度有所降低,透明程度升高。对上述5种澄清剂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知,20%vol红枣白兰地宜选用壳聚糖、明胶和水不溶玉米面作为澄清剂;72%vol红枣白兰地宜选用硅藻土和水不溶玉米面作为澄清剂。
四、新时代视角下《矛盾论》的新运用:现实意义
真正经典性的哲学著作具有深远性的影响和意义。《矛盾论》虽然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对于今天已经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讲,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5〕306,《矛盾论》 中的原理已被证明具有普遍性,矛盾原理应用于经济领域,主要体现需要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将矛盾原理在政治领域的应用结果上升为理论经验,以指导经济领域的应用结果。这种新的应用结果又会伴随着时间流逝成为指导下一领域的经验总结,新一轮的循环则又将开启,周而复始,我们对于《矛盾论》的理解总是不断的超越原初,提升至更高层次。自党的十九大伊始,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阶段,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国理政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图3所示为液流韦伯数和雷诺数对表面波增长率的影响。其中,实线所示为近反对称波形,虚线所示为近正对称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液流韦伯数Wel和雷诺数 R el的增大,表面波增长率增大,而且支配表面波增长率支配波数都增大,说明液流韦伯数和雷诺数是液体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实线和虚线曲线可以看出,在液流韦伯数和雷诺数一定的情况下,近反对称波形的表面波增长率比近正对称波形的表面波增长率大一倍左右,这表明近反对称波形的表面波比近正对称波形的更不稳定。
(二)以矛盾的特殊性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6〕”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状况所做出的重大研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视域,随着视域改变,新问题就会浮现,将《矛盾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相融合,彰显出其巨大的时代价值,为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路径。社会主要矛盾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步骤分两个阶段进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是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理论支撑。
华觉明:在国内,有一种将工艺美术代替传统工艺的倾向。其实,工艺美术只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在传统工艺的十五个部类中,有八类是工艺美术。在陶瓷行业中,生产得更多的是日用品,土布生产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都不是艺术品。一直以来,由工艺美术行业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手工艺理事会,这种情况应当有所改变。工艺美术行业制作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产品,但不是手工艺产品的全部。
〔参 考 文 献〕
〔1〕常改香.当代中国哲学应接着毛泽东哲学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1):76-82+108.
〔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4〕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34(2019)07— 0028— 03
收稿日期:2019— 07— 1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四进”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高校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问题研究”(SJGSY2017001)。
作者简介:苑承丽(1993—),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矛盾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辩证哲学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