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论文_沈世香

浅谈手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论文_沈世香

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 沈世香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welfth Five Year Plan")“手指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1201572874)的研究成果。

手指游戏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也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景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其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主动转变观念,从尊重幼儿发展和需要出发,主动寻求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发现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园的教学适宜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手指游戏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手指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表现力,还能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动手做事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手指游戏能让幼儿学会动手、勤于动手、爱上动手。幼儿的常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幼儿园、家庭一起努力,共同配合,达到家园共育。如果只是单一的说教,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的方法进行教育,效果不太明显。如果把手指游戏运用到常规习惯中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在冬季进行午睡时,需要把外套脱下来,小班幼儿都不会叠衣服,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帮忙,于是为了锻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就要求幼儿自己叠衣服。首先老师正确示范一次叠衣服的方法,还把叠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小儿歌:小衣服,关上门,抱一抱,弯弯腰,叠好了。幼儿学儿歌很认真,为了能记得更快、更熟,我还加上了手指动作,幼儿的兴趣更浓了,通过空手练习,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到真正操作时,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小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基本能把自己的衣服叠好。为了能做到家园配合,鼓励家长在家里也能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把这首小儿歌及手指游戏拍成小视频上传至班群,把叠衣服的本领带到家庭里。为了巩固的更好,每次午睡前都先玩一次叠衣服的手指游戏,幼儿的这个习惯就培养起来了。又如刚上幼儿园的喝水常规,手怎么拿茶杯,怎么喝,都编成手指游戏,一边说一边做,喝水的时候老师稍作提醒,幼儿就能很好的掌握了。小班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手指游戏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 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手指游戏是通过手部动作和语言去构造游戏情境,进行表现、想象、创造开展的游戏活动。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例如《两只小鸟》,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老师在音乐活动中只是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当幼儿熟悉歌曲后,有一次课间时间,我听到桐桐在念“两只小鸟”,还用手指做了几个动作,于是我加入了她的游戏中,一起商量把这首儿歌编成简单的手指游戏,出示食指“它叫丁丁”、小指“它叫东东”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丁丁飞走啦!东东飞走啦。”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桐桐当“小老师”,把刚才这个手指游戏教给小朋友,手指游戏生动、有趣、易学,幼儿从中得到了快乐,桐桐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有好动心、好模仿、好奇心、游戏心等心理特点,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多元化内容来丰富手指游戏的运用及操作学习,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共同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手指游戏在过渡环节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合理需要,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点滴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幼儿开展手指游戏,将手指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环节过渡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结,使幼儿能顺畅地由前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后一个教学环节,用得好的话,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反之,如果过渡不好,就会使教学脱节,互不连贯,影响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效果。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这时候,手指游戏的魅力得以体现,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变变变”“红红与黄黄”“两只小鸟”“包饺子”“小饭碗”“小茶杯”等趣味的手指游戏活动。例如,进餐前我们会玩些与进餐有关的手指游戏,有“包饺子”“小饭碗”等,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讲究卫生、细嚼慢咽等要求,同时避免消极等待现象,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让洗干净的小手不触碰其他物品,保证小手的干净卫生。又如,要去户外活动时,一起玩“小球拍拍”的手指游戏,幼儿就知道要到户外体育游戏了。户外活动回来班上要进行盥洗及喝水,我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小茶杯”,幼儿就知道要上厕所后喝水。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全体幼儿进入厕所产生拥挤打闹现象,老师通过玩手指游戏进行人员的分流,也为幼儿安定好情绪,更好地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也让幼儿知道接下来的环节需要做些什么。

四、手指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

经常做手指活动有很多好处,它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集中注意力,它是幼儿接受知识的一种手段,可以作为教育活动开展前的热身活动,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例如: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幼儿经常还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在讲话,有的在做小动作。这时候,以往的方法是老师用话语进行提醒。当老师改用手指游戏,就会发现,幼儿听到做手指游戏后,很快停止与同伴讲话,小手也不再乱动,而是手、眼、嘴都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做动作。在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手指游戏“土豆歌”。“土豆土豆丝丝,土豆土豆片片”,在不断变换拳、手指动作,让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接着,老师就能很顺利地导入接下来的新授内容,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学习新授内容时掌握得就会比较好。

五、课间活动中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合作交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好品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较弱。而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去友好相处,去学习合作。课间活动时幼儿自由而快乐,在短短的课间时光,手指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很好地进行交往。手指游戏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合作游戏的。例如有“拉大锯”“金锁银锁”“捉蜻蜓”等,这些游戏往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一起玩。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又如幼儿在玩“捉蜻蜓”这个游戏时,需要请朋友,寻找身边愿意一起玩游戏的同伴一起来进行,一个幼儿伸出手掌做捉蜻蜓,一个幼儿伸出一根食指做蜻蜓,念到儿歌最后一句“捉到一只小蜻蜓”的“蜓”字时才能去捉,捉到的为胜利者,然后交换角色。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并且有机会对那些“处于沮丧或不幸状态”的伙伴给予帮助。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找朋友、学习邀请朋友参加,帮助幼儿从经常一个人玩耍过渡到与同伴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手指游戏可以为幼儿创造充满情趣的天地,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手指游戏具有便捷、简朴、轻巧、灵活的特点。手指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它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作为教育者,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就是给幼儿带来手指的活动、语言认知的发展、合作交往能力和创造表现的欲望以及愉快的情感体验。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可操作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中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让幼儿更全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沈世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浅谈手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论文_沈世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