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目标意识确保规范的实施_教学技能论文

增强目标意识确保规范的实施_教学技能论文

强化目标意识,确保规范落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是语文教学追求科学管理以达最佳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接受任务、明确要求与了解学生、把握现状的坚实基础上,需要确定清晰有效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目标”含有“标准”“指标”之意,具有一种规范色彩。目标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伴侣,目标的重要性人人都认可。人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目标是成就一切的起点,它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们既认识到短期也认识到长期的追求。美国哈佛大学曾对该校毕业生做过一个跟踪调查①,(见下表)调查显示:人们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目标决定行动,决定你是否成才。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人与人如此不同,并非人们能力上有多大的区分,而在于人们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在教学中,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对于教学的价值取决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备的多种功能。首先,它能有效指引教和学两方面。教与学要有效就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师生教与学共同追求的目标,有“的”才有放“矢”的种种步骤和努力。其次,它能促使教师更合理有效地对教学方法、技术、媒体进行选择和运用。因为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者为追求目标的有效达成,就会去自觉选择和运用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技术、媒体比如: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和结果,就适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的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的经验,则适宜选择发现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现法。再次,它能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一篇课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册课本的教学任务终结时,就需要测量和评价。那么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依据什么?通常而言,只能依据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唯一最可靠、最客观的测量和评价的标准。换言之,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必须针对目标。如果试卷上的测试题没有针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那样的测量就没有了效度和信度。

调查时跟踪调查----25年之后:

27%的人----无目标3%的这些人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这些人中上层各专业人士

10%的人----目标清晰但不明确具体和长远; 60%的这些人中下层安稳的生活

3%的人----目标清晰长远具体明确和有时限 27%的这些人最底层,失业或者靠救济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在实际教学中,确定目标并不难,难的是确定一个合适可行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上,人们最普遍的错误是因为好高骛远往往选择雄心勃勃、不切实际的目标。如一些缺乏经验的或能力一般的教师,他们常常会设定一些理想化程度很高的目标,如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教学成绩有一个快速的提升,如希望通过某个新了解的教学行为去一下子改变学生的薄弱环节等等,因为目标的不切实际,其结果自然只能以失败告终。其实确定的目标是否适合的最重要的依据是能否达成。一个合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群体或个体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就像跳起来刚好能摘到果子一样。

一旦确定了合适可行的目标,我们就需要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目标陈述不能空泛、含糊,需要避免习惯采用的诸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健康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掌握……知识”“认识……道理”“进一步学习……”“继续学习……”或“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不可捉摸且空泛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要求弹性太大,学生对究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经受哪些训练以及学到哪一步才算“认识”、学习多少知识才算合格等是茫然不知的。在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经验,如美国的行为目标理论代表马杰提出的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因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比如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如果陈述为“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就是一个十分含糊的目标,它不能给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而按马杰提出的行为目标因素来表达,该目标需要修正:“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析得正确。”②显然,修正后的目标陈述就很清晰具体了,它清晰地告诉人们,要求培养的分析能力意味着什么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总之,我们在设置并力图清晰表现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注重其内容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能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情感态度),注重其明确、具体以便观察和测量。

目标还需要细化和优化。目标有大小之分,例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总的课程目标,但它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三年一步步的教学过程来达成。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教学有不同层次的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必须细化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文目标。同时,中学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该知识体系由若干知识群集(如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组成,每个知识群集又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因此,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此外,语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层级的子技能构成的,而子技能的获得是技能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语文技能的学习也必须由部分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逐步累积。既然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应该细化为一系列的子目标,将这些子目标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特征加以排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确定不同侧重点的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最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对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清晰明确,绝不能模糊不清,一头雾水,否则,语文教学不可能避免少慢差费。

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优化目标也极为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或养成的能力总是有限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语文学习结果是比较复杂的,可以分成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等不同的学习类型。受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影响,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常常会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多方面去分列,以致构成了庞杂的组合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自然难以有效达成应该达成的目标。只有分解而没有优化整合的目标设计是不完整的设计。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优化整合必须突出其“部分”对于整体的独特功能,必须清晰明了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时,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理,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宜根据教学实际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有机综合在具体的行为系统之中,以追求优化教学目标。例如,特级教师李元功在执教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时,避开了一般教师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罗列多个教学目标的固有套路,而以情感作为认知的重点设置了“依据线索给课文描绘的五幅画面命名并分别概括其特征”这一总体教学目标,并围绕它设置了三个子目标:(1)画出文中表述线索(光线、色彩的变化)的词语;(2)从各段表示时间的词语判断所写景物的环境;(3)根据各段中的比喻句概括出画面的特征。③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目标设置最后很好地达成了该课文的教学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仅仅拥有合适可行且陈述清晰的目标还不够,我们更需要用行动去实施并实现目标。没有行动的目标,再伟大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因此,当我们锁定了目标,就要围绕目标全力以赴地去制定周密的计划,以确保目标的规范落实。对这一点认识深刻的美国的阿尔·威廉斯曾说过:“生活在当今的美国,你完全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④

计划,是预先拟定的实施目标内容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目标实施的总体谋划。它能使工作规范有序,能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调查显示,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定计划者高达78%⑤。计划重在谋,谋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它需要研究最佳途径、最经济的时间和投入及最佳方法等,以求取最佳效果。一个科学而周密的计划,应当具备以下因素:1.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它建立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及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了这些,有利于人们迅速进入角色。2.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对完成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是目标落实的具体步骤,可以让我们免走弯路。3.对某一步配备哪些资源,用什么办法,对某个问题采取什么措施。事先考虑并基本定好这些轻重缓急、先后步骤、时间安排、资源运用和方法层面的问题,就能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高效率地直奔前方,保证目标落实的质量。因此,计划不能仅仅是一张“进度表”,更不能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

制定一个切实的计划并非易事,它需要制订者有很强的全局观念、洞察力及协调轻重缓急的能力。如余应源先生早年在做从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技能训练计划时,“不得不做系统的全局性的思考,进行周密的计划。要作纵向的发展的思考:目的确定、项目的安排,要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和学校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有所了解。要了解小学教了什么,小学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如何,使初中的教学切合实际有针对性。还要认识初中毕业走入社会或升高中应该并可能达到什么样的语文水平,使初中的训练前后衔接。”⑥计划与目标的大小相一致,在日常教学中,在课程的总体计划下更多的是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文教学设计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对教师而言,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就非常关键。

认真制订学期计划可使学期教学目标全面明确,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拥有一个心理参考框架,从而切实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认真制订学期计划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前针对学习目标重组、选取相应的课文及资料,以适应教学实施中的需要。此外,认真制订学期计划有助于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策略及教学器材,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效率;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起点行为、已有经验、兴趣、能力及需求;有助于增加教师的信心和安全感,使之随时了解教学进程,保持教学过程的衔接流畅。因此,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建立在透彻领会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选用恰当教法的基础上,它涵盖教学重心、单元组合、课时安排、资料配备、训练数量、测试安排、教学手段、活动安排等内容。只有透彻领会了大纲对本学期本年级的具体要求,才能在计划中具体落实各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计划;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所在,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各单元课文在全册中的地位、在体现《大纲》《课标》某方面的要求与意义,这样,方能确保突出重心,合理统筹课时、训练等。当然,了解教学对象、选用恰当教法也能加强计划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落实学期教学计划的最小环节是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发生频率非常高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支持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外在活动形式。概括地说,教学问题实际上大多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困惑和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是某些学习行为的经验缺失或不足。解决的途径是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经验和能力,即从事相应的学习行为。教学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做的工作是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扫除障碍。例如以“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的教学目标来作教学设计,由于该教学目标主要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即什么是神态动作描写,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的写作规则指导自己的构思和行文过程,对此,我们不妨将该教学目标作如下设计:

(1)从所学的相关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说出所学的相关课文中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

(3)能对所提供的习作中的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存在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4)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形象地续写一段描述神态、动作的文字。

上述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个步骤体现了学生对“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属于写作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学习,该环节的学习是为了学习后面的写作规则作铺垫,而步骤(2)(3)(4)则反映了写作规则学习的层次性,从理解、复述写作规则到运用写作规则分析习作的错误,再到运用写作规则指导写作,体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简洁精巧的设计凝聚了教学者的能力和智慧,循序渐进的步骤有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综上,语文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有客观程序步骤的工作,如果我们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善于设置清晰有效的目标来引领、控制教学过程,并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来确保目标的规范落实,那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就不怕落不到实处。

注释:

①④⑤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②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P229

③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P243

⑥《中学语文教学》2007.1,P12

标签:;  ;  ;  

增强目标意识确保规范的实施_教学技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