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物理教学论文,初中论文,能力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说过: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这是促进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
一、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物理教科书是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教科书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强对物理教材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得到新信息的能力。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课本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其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责任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初中学生是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时期,在刚学习初中物理之前,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兴趣、习惯以及基础知识差别较大,同时义务教育均衡化,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确实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
初中学生刚学习物理,而阅读课本有很多技巧,会不会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在学生阅读课本时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阅读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这样在阅读时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其实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思考什么问题,想着什么,把学生阅读引向一个什么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思考题是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还是在阅读之后提出,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提出了几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学生能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哪些学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如何启发引导等等。解决了这些思考,这些工作做到了恰到好处,就能使学生知道在阅读中要做什么,学会思考什么,而且能教会学生怎样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为了探讨以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三、从阅读内容的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阅读
1.章前内容的阅读
苏科版物理教材每章前都有一小段像诗一样的文字,初中学生都能读懂,语言文字都很精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一小段文字大体上提出了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文字中通过了一些巧妙的提问,在学生心中埋藏了一个又一个疑团,让学生发现有更多的奥秘等待去探索。一般来讲,为了让学生读得好,我让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让班级里读书较好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时用不着教师讲太多的话语,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达到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境界。
2.读目录,读标题
读目录知道了本章有几节内容,大体要学什么。读标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固体的压强之后,随着要学的内容是“液体的压强”。标题就是五个字,我让学生看了标题以后,我们展开了以下的教学片断:
师:标题的内容是什么?
生:液体的压强。
师:你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看法?
教师停顿一下时间,让学生思考。
学生有可能对标题看不出什么。
师:重点强调一下“液体的……压强”,在“液体的”和“压强”之间注意语气上的停顿,有意让学生发现液体能产生压强。
师:那么液体为什么能产生压强呢?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3.读表
在教学物质的密度表时,我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研读密度表,然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的讨论思考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得很好不容易。有时候学生只有了一到两个发现,这也是正常的,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我一共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三种状态的物质都用了什么单位?(kg/)
不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吗?(冰和蜡不同)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吗?(水和冰不同)
固体物质的密度都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吗?(不一定)
表中最常见的物质是什么?(水)它的密度是什么?
铁的密度是________,酒精密度是________,水银的密度是________,这三种物质的密度的写法都符合数学里科学计数法的要求吗?表中为什么这样写?再认真看一看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写法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给学生设计的几个思考题,学生通过研读密度表,可以回答,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在读书中获得了系统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阅读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培养了集体讨论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达到了积极的状态,课堂有了生命的气息,也使他们产生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读图
在研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的压强规律时,教师做了演示实验之后,课本上有了这样一个图(见下页)。在要求学生读图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最下面的一条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但方向不同)
(2)中间的一条虚线表示什么?
(压强计U型管的左管的液面高度相同)
(3)最上面的一条虚线表示什么?
(压强计U型管的右管液面高度相同)
(4)上面两条虚线平行表示什么?
(压强计两管液面高度差相同……)
在教师演示实验之后,结合看图,教师通过给学生设计了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分析思考之后,他们加深了对液体压强规律的理解,使本来较为困难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化解,变为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5.读课本中的概念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教学,教科书先安排了光的直线传播,然后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三个内容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对比,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都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此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
它们的传播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两个概念在表达时文字主要区别在哪里?
苏科版初中物理这样表述“……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从概念上看光的反射关键字在“被物体表面反射”,光的折射的关键字在“斜射入”。教师指导学生精读两个概念,找出不同概念的关键字,就能使学生弄清物理量的内涵及外延,加深了对光传播的深刻理解。
6.读例题、习题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97页的一个例题是: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时所用的电路,表格中是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请你帮他算一算,电路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是多大?
在学生看书理解本题解答之后,紧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个例题给我们什么启发?(测电阻的方法)
(2)上面表格如何使它完整?
(设计如下)
(3)为什么要测三次?
(三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一个例题、习题的解答理解如何,能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评价作用,也能起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的作用,还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启示,这样会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科学探究之路很远很长……
以上只是从几个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的阅读,谈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例。其实学生的阅读内容表现形式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是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为更进一步阅读培,养爱思考的习惯。让人生享受阅读,让阅读成就人生,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