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卷注记_文学论文

高中语文第五卷注记_文学论文

高中语文第五册说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全套书共六册,这里介绍的是第五册。

这套教科书的说明指出:“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高二),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阶段(高三),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高中三个年级。这样,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序列。”

这套教科书的说明还指出:“写作教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照写作过程进行分解训练,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常用实用文章(传记、游记、读后感、短评等)的能力;尝试进行文学小创作。”

从以上两段话中我们看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明显体现出高中三个年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序列,而高三的教材内容和学习安排,则带有综合、复习、提高的性质。就阅读来说,第三阶段对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章进行研读,是文学作品欣赏的高级阶段。而第三阶段的写作同样具有综合提高的性质。

阅读部分,第五册安排了六个单元,它们是哲学论文(随笔)、文艺学论文、鲁迅专题(《阿Q正传》)、外国现代派文学、李杜诗歌和《孟子》专题。前两个单元是从文章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现代论文的阅读训练。学习重点分别是积累梳理和融会贯通。这两个现代论文的学习,实际上是承续了第一、二册的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把握文意和质疑问难等现代文的六大阅读能力学习目标,并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提高。而后四个单元是文学作品,属于作家作品专题,它们承续了第三、四册的文学欣赏,这又是在它们基础上的综合提高。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第五册阅读单元的编排意图非常明确。

写作部分,安排了五个单元,它们是综述、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小论文、社会生活评论和自由写作实践。

下面对这册教材分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修订的四大变化

修订这套教材时,恰逢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颁布,根据课程标准新编的实验教材也已经投入试验。语文教学正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生机。语文课程改革马不停蹄。上半年,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行了修订,成为正式的大纲,这套高中教材也将进行再一次的修订。同时,专家们又正在着手制订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这势必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贯彻到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去,并进一步深化这些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本册教材的修订,也必然多多少少渗透着一些新的语文改革理念,这是教师们必须重视的。

1.选文更加重视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与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和天津)的第五册相比,这一次的修订换了两个阅读单元,原来的写作学论文单元改成现在的哲学论文(随笔)单元。这些名家名文,有着深广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又折射出强烈的当代意义;原来的学者散文单元改成现在的外国现代派文学单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文化含量和开放观念更不用说。而保留的文艺学论文、鲁迅专题、李杜诗歌专题、《孟子》专题这四个阅读单元,文化内涵更是非常丰富。

2.阅读单元的学习重点有新的考虑。现在的语文教材编写中,一个单元一个重点的做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教师教学时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一单元有一得;但也有缺点,就是这些单元学习重点构成线性排列,给人感觉似乎是整个单元就是为了训练某一个点,其他都可以不管或者难以兼顾。而课文却是丰富多样的,每一篇课文并不是专门为我们教材的单元学习重点而写的,这就可能造成教学中的某些牵强附会。现在一般认为,要尽量淡化传统意义上的单元教学重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重点应该根据每一篇课文的不同情况而定,一篇课文的精彩处和难点,就是它的教学重点。为此,我们修订这册教材时虽然仍设置了单元学习重点,如第一单元质疑思辨,第二单元融会贯通。但这并不是说每单元搞单打一,而要善于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而确定重点,展开教学。

3.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教材修订中贯彻了“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理由是,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大量的题海训练决不是办法;而要不断扩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对于阅读课文的练习,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精减,做到少而精。这些练习,注重引导整体把握、积累文笔精化,还注重课内外联系,进行拓展性学习。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少做题,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分出几个层次,首要的当然是课文,要对教科文中所学课文烂熟于心,该熟读的熟读,该背诵的背诵,决不含糊;其次是阅读与之配套的《语文读本》,这些文章的编排大都是有针对性的,与课内某些阅读课文相照应,熟读这每一册的几十篇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积累;最后是课外阅读,包括名著名篇、当代文学、文化及其他综合性权威刊物,甚至各种报纸等。总之,凡是有品味的,有利于增加文化知识积累的,都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

4.写作练习更加强调自由度和可选择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就本册安排的五个写作单元内容来看,无论是片段练习,还是整篇作文,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可选择项,即提供更多的参考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第二层意思是,就安排的这五个单元作文,教师可以灵活取舍;如果有更合理的单元写作设计,教师可以自主安排,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论什么练习方式,都是允许的。从这一点上说,不要太迷信课本,也许你会有更好的办法。

二、关于阅读课文

第一单元 哲学论文(随笔) 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即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哲学类论文(随笔)属于思想内涵较深的文章,疑问必然不少,正适合对学生进行质疑思辨的训练。

本单元由四篇文章构成。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阐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作者向我们显示,这四种境界有高低之分;但无好坏之别。作者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就思想意义上来说,本文对于世界观确立阶段的中学生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而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内涵究竟应作何理解,又是值得认真思辨的。《人是什么》同样是在追问“人是什么”这个永恒的却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的回答是: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全文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阅读后自然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看作是一篇随笔,写的虽然是历史,但处处流露出当代意义。文章自然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行为、处世态度?我们要从他那儿借鉴什么?作者行文中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联系现实,怎样理解这种情绪?这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辨。《孔孟》谈的是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同中有异,这是为什么?作者把相当的原因归结为时代因素。如何看待孔孟,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这值得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几点:(1)四篇文章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师课前要作充分准备,但教学中对学生能引导多少则引导多少,不要求也不可能全面深入;(2)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主动提出有关问题,展开质疑,进行思辨、讨论,老师适当讲解;(3)可以与哲学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初步兴趣,为此,教师自己可先做预习;(4)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文章中作者表露的某些观点,联系实际分辨其积极的与消极的方面。总之,这个单元有相当难度,要认真对待,细加解读。

第二单元 文艺学论文 学习重点是融会贯通。什么是融会贯通?概括地说,融会贯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就一篇课文内的各个部分、每个方面能够串连起来理解,把握全文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由一篇课文推及其他文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由此可见,融会贯通意义重大,学习语文必须掌握这一方法。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都是谈文艺问题的,或总结文艺发展及规律,或探讨文艺的欣赏方法,或玩味文学作品某一具体意象,表达了作者独到的观点和发现。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著名的学者或作家,深谙文艺特点和规律,艺术感好。阅读这些文章,往往给人深刻的启示,引导我们思考文艺的其他问题。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轨迹,二是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能在这么短的文章里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轮廓描述得这么清楚,并总结出四条比较符合事实的规律来,说明作者具有深厚的学问功力和很强的知识贯通的能力。《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探讨中国文学、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种艺术的共同规律,用“虚”和“实”来概括,更见出作者宗白华融会贯通的功夫。《说“木叶”》则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精细的辨析,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读者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它可以启发我们举一反三地思考:该怎样玩味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种融会贯通。《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诗评家,有着较强的艺术感受力,全文紧紧围绕诗歌的艺术特点来谈诗歌欣赏中的几个问题,令人信服。对于欣赏新诗无疑起触类旁通的作用。

由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内容较深,非有一定阅读积累和艺术感受很难读懂,所以教师讲授要深入浅出,尽量联系过去所学的内容和学生课外读过的书进行讲解,真正做到全文内容的融会贯通和新知旧知的融会贯通。

第三单元 《阿Q正传》 前面说过,这套教材的编写安排是,在高中三年级,选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名家名作,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可以说,《阿Q正传》正是为此目的而设。所以,作为小说单元,选文和练习设计都比第四册的小说单元难度要大。

这样有难度的作品,讲到什么程度为止?我们的回答是:讲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什么是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当然是教师才能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地区、学校、班组级甚至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所以必须因材施教。《阿Q正传》中涉及的国民性、革命、妇女、传统等问题,比较复杂,中学生确实难以深入理解。教学时建议抓住以下几个问题:①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或作者的创作意思;②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思想性格;③分析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现及其实质;④品味小说中的精彩语言。抓住这几点,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行有余力,或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调整教学的深浅度。

对于一部中篇小说,教学时如何进行具体操作?这个问题,以前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的先朗读、分析后综合、概括的教学思路,至少经过教材编写组的讨论并认为可以一试。当然,我们更希望老师们努力创新,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思路。

再提一点要求,《阿Q正传》的研究资料很丰富,教师要尽量充分占有资料,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

第四单元 外国现代派文学 试图通过对这几篇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窥一斑而观全豹;即在与现实主义作品比较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和欣赏变形、夸张、象征、怪诞、人物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等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本单元,要指导学生在反复研读课本所选作品的同时,认真阅读《语文读本》中编排的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和课外其他尽可能接触到的类似作品,以增强感性认识,开拓视野。还要大体了解每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对情节和主题可以适当介绍和把握。对艺术特点的把握则应该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变形记》的难点在于理解“卡夫卡式”的特色,即化奇异为平凡,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无法解释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让荒谬悖理与合情合理、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神秘、魔幻、梦魇般的非现实的;好像又是现实中处处可以见到的图画,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墙上的斑点》的难点在于,意识流小说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方式,表现的一种“内心真实”究竟是什么;意识流小说作家为什么否认客观的真实;如何理解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等等。《等待戈多》作为一部荒诞剧的代表作品,其荒诞性表现在哪里,该如何理解;怎样理解剧本强烈的象征意义;它与传统戏剧区别何在……而《百年孤独》作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可感,充满生动的细节描写,可读性非常强,这些方面与现实主义小说无异;但它又是魔幻的,这魔幻究竟表现在哪里?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根本区别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一种艺术形式,才能充分地表现它描写的那一种生活?总之,四篇作品,各是四种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其难点便是: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如何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

教学本单元,要始终用比较的方法,先是理论上需要了解一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派别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再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看现代派文学理论是如何在这些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篇课文中,因为大多是节选,所以有些不见得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学派别的理论观点,这就要求尽可能地读整部书,甚至同一流派的其他更多的作品,力求全面地了解它们的艺术特点。

教学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不需要让学生记住一些现代派文学的概念、理论、术语,而是引导他们尽量多接触一些这类作品,了解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养成尊重多样文化的态度。决不能认为自己看不懂的就一定不是好作品,更不能因为作品中有一些消极悲观的思想,而把它一棍子打死。这是庸俗社会学的做法。

第五单元 李杜诗歌 李杜的诗,小时候读,长大了读,老了也要读,一辈子读不完。这里开个专题,有在以前学习李杜诗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的意思。所以这个单元的学习,不再是过去的读读背背,老师串讲,而是一种研讨、评价。具体要求是,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不仅可以欣赏理解李杜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还能结合过去学习过的李杜诗,就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理解评析。所以,这个单元,除了完成常规教学外,还要有专门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研讨。所谓常规教学,是熟练背诵这几首诗,读懂、理解其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品味这几首诗中的意境。所谓研讨教学,即主要艺术风格、章法、气象等。关于艺术风格,不仅要了解李杜的总体风格,也要了解总体风格之下呈现的多样性,如杜甫以沉郁为主兼有清新活泼的风格。

几首诗的研讨要点是:《蜀道难》,章法、气象和基调;《将进酒》,感情大起大落、夸张的写法;《兵车行》,章法严密,场景描写生动;《客至》,情致理趣;《旅夜书怀》,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咏怀古迹》,王昭君形象、诗人的寄托;《阁夜》,诗中用事;《登岳阳楼》,雄浑的意境。抓住这些,本单元的研讨就能落到实处。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①分析全诗的篇章结构,并以此指导诵读全诗;②结合过去所学的李杜诗,贯通起来学习;③诵读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④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多让学生动口。

第六单元 《孟子》专题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其思想、艺术都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值得一代代学习继承。初中和高一,学过五六篇《孟子》中的文章,为什么到了高三还要开一个单元专题呢?这里也有一个总结提高的意思,希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对《孟子》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单元共选编四篇课文,其中《齐桓晋文之事》和《庄暴见孟子》是教读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孟子〉短文两篇》是自读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与以前对《孟子》篇章的学习相比,要求更高了。学习重点不能像过去主要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的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而对《孟子》这部典籍有总体了解。所以单元明确提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孟子》的语言特色,全面综合地理解《孟子》。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定位。

为了达到研讨的目的,对教读课文,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齐桓晋文之事》:①孟子在文章中表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②你对“君子远庖厨”是怎样理解的?③孟子描绘的未来社会蓝图是怎样的?你作何评价?④孟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庄暴见孟子》:①孟子的民本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②如何理解“与民同乐”?③本文的对比说理表现在哪里?自读课文研讨问题,教师自行设计,目的也是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应该注意的是,对《孟子》思想内容的研讨,不可能过深,教学不可深究。比如,关于《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放在《孟子》的整体思想背景下,就要作深一层的理解,但深一层的理解短时间又难以解释清楚,学生也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的处理是就故事本身论故事,不作深度发掘。

三、关于写作单元

第一单元 综述 综述是一种应用文体,掌握得怎样,直接看出一个学生对材料的梳理和概括能力,所以这个单元的学习很有意义。教师教学过程,先要花一二十分钟时间简要介绍综述的写法。教材所举例子不够,教师可自行收集有关综述;以佐证知识指导。学生也许初次练习这种文体,所以不容易下笔,不容易写好,尤其是不知道要综述什么东西。关于这个问题,“写作练习”中提供了几条线索,可以参照训练。教师如果有更好的题目,也可以自行安排。“借鉴实例”课本所附有限,也不一定很好,可指导学生多看《人民日报》等大报上有关综述一类的文章;也可以看有关学术刊物上的学术会议综述,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第二单元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设置本单元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重点有二,一是了解寓言故事和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练习编写寓言故事或科幻小说。写作指导中,既包含了对这两种文体特点的简要介绍,又包含了写作方面的指导。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不必都做。两者有难易之分,寓言从小学就广泛接触,显得更容易一些,所以写作难度相对小一些;科幻小说要求既要符合科学,又要有想象力和预见性,还要是文学创作,难度较大,故不易写作,但学生可能喜欢阅读,也想尝试。不过,不管是练习写寓言还是科幻小说,都要提醒学生不要摹仿其他作品,而尽可能进行独立创作。

第三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学习这个单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求实的精神,严谨的表达,以及观察习惯、研究能力等,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写作这种小论文的意义。现在一般还分文、理科,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学习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当然是必要的;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否也有必要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将来的人才,必定是文理双通的人才,本着全面发展的考虑,文科学生也要多多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但如果确实有困难,也可以变通,比如,可以改为练习写社会科学小论文。其实,无论是自然科学小论文,还是社会科学小论文,基本特点都大同小异,而其写作步骤更是一致,都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这样几个阶段。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选择好研究的题目,教给一些研究的方法。

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学习这个单元,写作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广泛查阅资料;事后可以模拟一个论文宣读或者答辩会,评出优秀论文若干篇,给予表扬或鼓励。

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评论 社会生活评论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项新的写作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就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发表评论,这可以说试图使学生把语文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这一点上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学生在校读书容易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对于全面发展显然不好。写社会生活评论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现在信息激增,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来源很多,同样的信息,有些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有些却感慨良多,这是正常的。写社会生活评论,就是应该有感而发。否则就是无病呻吟,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没有多大意义。这一点,要十分注意。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前四册都已经安排了“自由写作实践”,意在强调学生写作的自由。而本册侧重在练习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较大的自由写作空间,其主要表现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三个方面。立意自定是指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写作的内容,自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文体自定是指根据写作内容,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文体;题目自拟,是说作者可以自由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高考所非常重视的,教师可以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时也要大胆摸索,勇于尝试,走出自己的路子。

标签:;  ;  ;  ;  ;  ;  ;  

高中语文第五卷注记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