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基础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系统性工作。伴随现代经济、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工程建设中更好的做好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使之直接作为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并作为规避工程建设资源浪费的有效措施。目前工程造价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将主要提出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问题,并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问题;对策
工程造价审计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建设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法律、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建设工程造价审计这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1 工程造价审计概况及我国的发展现状
所谓的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一项工程所要开支的投资费用,而工程造价审计它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具体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实施的审核与监督;并通过审计监督,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
2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存在体制和制度上缺欠
国外先进国家(如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健全、成熟,工程造价管理在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中进行。建立了相对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使工程造价在前期、中期、后期能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审计效益,降低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我国工程造价审计业务发展较晚,导致国家、政府机构(造价站)职能作用不突显,制度不健全,缺少工程造价审计方面专项法规等。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只能参考相近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有时存在着无章可循、甚至是有章不循和循章不严的现象。由于相关的审计规范及审计监督法规的缺失,给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及有可能造成不必要损失。
2.2 事前、事中审计滞后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着工程竣工才进行造价审计,有时存在有不合理的情况,工程施工中有的存在建设周期长的问题,有些大型项目的建设时间跨度可以达到5至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项目完工后才进行审计而言,对建设工程管理存在诸多弊病,未在项目立项、图纸方案设计、招投标过程及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审计,可能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很多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纠正,导致工程结算中存在大量的扯皮、纠纷等,从而给企业与社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及危害,另外也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2.3 社会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规范
乱借资质,从业人员注册择业不规范,资质不合规定等。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采取工程造价人员挂证的方式来维持公司的资质等,并未真正通过扩大业务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审计服务监督意识淡薄、工作意识缺乏、效率低下,审核报告质量低劣,这些现象无疑对工程造价审计业务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完善我国工程造价审计的对策分析
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从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造价审计法规,从根本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造价审计市场,真正营造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局面。
3.1 完善工程造价审计制度和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造价审计立法,针对工程造价审计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认真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结合我们自己的客观实际,尽快出台造价审计制度,该项制度力求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突出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的建立,有效的治理当前造价审计市场之乱象,统一和规范工程造价审计方法,便于全面理顺和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增强工程造价审计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落实造价审计监管,工程造价审计其实是对工程全部建设过程的审计,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造价审计就必须对工程实施全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工程进度做好各个节点相关纪录,搜集有价值的审计资料,尤其做好隐蔽工程的文章。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依据工程造价审计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定期报告、考评办法,必要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造价审计结果,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3.2 注重前期审计和审前调查
全程跟踪审计,对提高工程造价审计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那么工程前期审计和审前审计调查对于全程跟踪审计可谓重中之重。投资立项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造价审计关口必须迁移,必须从立项开始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监督。审计人员要参与到立项调查论证当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督促解决问题,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相互配合,提高工程透明度、公信度及工程建设质量,防止问题及错误延续发生。审前调查中,还要关注和掌握工程建设其他基本信息,如:工程资金来源及筹措到位情况、工程款项拨付情况及各相关资料准备情况等等。
3.3 规范工程造价审计、咨询执业
改革传统的工程建设审计监督模式,建立合法、真实、有效的审计监督模式,一是重视对项目审计工作,建立造价部门负责制、建设项目审计组长负责制及审计人员责任制,实行出现问题“问责制”。二是强化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工作作风,不得有行政干预。从事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必须持证上岗,廉洁从审。三是造价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促使造价机构(企业)严格履行职能,依法执业,并为造价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金待遇。
4 结语
我国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受体制的制约,审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总结与分析我国工程造价审计模式的缺陷,寻找改革的方法以及突破口,推动我国工程建设造价审计依法、公平、公正开展,真正体现造价审计的作用,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益性,更有效防范工程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徐慧光,张海红.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6
[2]周建平,蔡珉.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1.1
[3]邬美君.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9
作者简介:李元媛,身份证号码:64038119870918XXXX。
论文作者:李元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