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媒体运用在电力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探讨论文_刘正林

互联网+新媒体运用在电力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探讨论文_刘正林

(国网聊城供电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社会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品牌价值理念的传播根植难度不断加大。在之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基础上,新媒体网络舆论传播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方式,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不断驱动媒体传播格局和信息传播手段发生深刻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电力品牌建设;策略

1前言

当前,“互联网+”、新媒体、移动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词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存、竞争、发展、融合也日益白热化。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的重要职责,一直倍受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发展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平台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其特点是普及率、涵盖率、到达率较高,复阅读性强,其专业类栏目受众较为明确,威望高,公信力强。其实,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目前,门户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了。博客、微博热闹了几年消停了,微信朋友圈、移动新闻客户端又盛行了。下一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媒体,我们不得而知。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样存在同样的困境:一个新媒体在迅速干掉别的媒体之后,又被更新的媒体迅速干掉。因为受众太喜新厌旧,经常在养成一个新的习惯的同时立即抛弃一个老的习惯,这对媒体人来说是个天大的麻烦,也是个巨大的乐趣。传统媒体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被赶尽杀绝,新媒体也不会被“新新媒体”的发展而被赶尽杀绝,受众在它们竞争、淘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与满足。

3.电力企业新媒体品牌创新策略

3.1强化专业意识,创新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机制

电力企业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熟悉电力企业日常专业运营工作,还要熟悉新媒体品牌宣传建设专业工作。随着企业逐渐由“科学管理”进入“人本管理”阶段,人的素质日益成为电力企业新媒体品牌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培养既专又精的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队伍。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工作重要性,但对其专业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必须创新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机制,通过固化电力企业新媒体传播平台,建立新媒体品牌建设人才储备库,定期开展新媒体品牌建设研讨等方式,强化新媒体品牌建设队伍专业意识,打造电力企业专业领先品牌形象。

3.2强化价值意识,创新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思维

要创新电力企业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思维,以“优质服务”思维为导向,通过新媒体传媒手段及时高效地反馈内外需求。对内要做好广大电力企业员工服务工作,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主动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外更要坚持一口对外,根植好国网价值,履行好社会责任,展示公司敢于担当、主动履责、服务民生的责任央企形象,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推动企业和经济社会互促共进。最终以服务思维为导向,实现电力企业、电力员工、电力用户等各参与方共赢局面,进而提升电力企业新媒体品牌价值。

3.3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新媒体品牌建设工作方式

新媒体传媒发展日新月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众多新兴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势崛起,我们进入了新闻信息爆炸式传播新时代。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着力打造融通行业内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方式,并大力加强新媒体品牌互动力度。品牌互动是指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通过建立电力企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创新对内对外品牌互动机制,和电力用户保持实时互动交流,不断增强品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公司品牌建设工作创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增强互联网舆论下的品牌修复力

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不断颠覆与重构企业品牌,导致企业形象难免面临危机,必须增强品牌传播管理修复力。

4.1建立健全“控负机制”

一是制订制度规范,为品牌传播“控负”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健全舆情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免疫力。三是建立用户意见规范化反馈机制,修复用户对品牌的负面认知。四是落实应急处置机制,避免自媒体爆料式传递信息失真和滞后造成品牌形象公信力的损失。五是完善舆情修复机制,维护品牌形象安全。六是坚持实情决定舆情的思维,平衡各方诉求,实现共有价值最大化。

4.2提升舆情监测处置能力

基于互联网传播特性,开展舆情信息大数据收集及分析,对舆情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消除管理瑕疵,发布《年度舆情分析报告》和《外联品牌工作情况通报》,对舆情处置中的典型经验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不断提高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能力。

4.3加强舆论引导

积极参与重大政策话题讨论,通过官方微博正面转发评论相关话题,发动系统内网络通讯员积极参与。加强重要节点议程设置,利用官方微博滚动开展抢修直播,让网友及时获知抢修现场情况,提前释放舆情风险。加强舆论引导和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按核心、骨干、普通三级实施差异化分级管理,完善国网重庆电力两级46人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开展舆情应急演练。

4.4借力“第三方”专业平台

与第三方互联网思维前瞻研究机构和实践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并组织第三方专家团队对网络通讯员骨干队伍进行舆情处置、微博运维、新闻写作等专业培训,紧跟社会化媒体变化步伐。

5实施效果

5.1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良好的线上沟通和线下处置,赢得了客户赞誉,有效提升了公司话语权,塑造了“诚信履责、可靠信赖”的品牌形象。

5.2促进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联动机制为核心、以闭环管理为手段、以源头治理为根本,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资源共享的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体系。通过梳理反馈网络信息,及时推进媒体或当事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切实改进生产、经营、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薄弱环节。

5.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通过全媒体应用的品牌建设管理,赢得了社会公众和关键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有效解决了供电企业“强大的实力与弱小的公共话语权的不对称”及“社会公众对电网功能价值的高度依赖和对公司情感价值的严重缺失的不对称”等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不断提高品牌传播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电视广告、大型活动、地方媒体宣传等重复投入;通过良好的互动,接收客户反映的电力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等信息,为企业挽回大量损失。

6结语

在当前“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的大形势下,供电企业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使之拉近供电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提高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认知和信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使供用电和谐发展,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全媒体应用的品牌建设管理实践,有效促进了供电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效,为打造“一强三优”现代电网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权,高然然.互联网思维下品牌故事的发展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44-45.

[2]于智慧.电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7,(11):430.

[3]李静,王其荣,陈朝晖.品牌理论研究综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2-13.

论文作者:刘正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新媒体运用在电力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探讨论文_刘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