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电子化——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电子化论文,战略论文,金融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如同人类发明蒸汽机一样,生产手段的更新导致产业革命,伴随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社会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化,它使得金融电子化潮流在短短的十几年便席卷全球,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革命,给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身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金融电子化,我们的惟一选择是:顺应潮流,顺势而发!
一、金融电子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金融革命
美国90年代以前,华尔街的金融业、底特律的汽车业和好莱坞的娱乐业号称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1997年上述产业的市值分别为4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但是同期硅谷的市值超过了4500亿美元,华尔街的老板们发出了惊叹,电子信息产业开始把华尔街的金融业抛在了后面。金融企业的任何业务都离不开货币,并受制于支付方式金融全球化以及客户行为,而这些要素已经不可逆转地受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
从金融史的角度看,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贵金属,从贵金属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货币的一系列演变。货币形态的演变,与技术进步密切联系,不断为金融企业引入更为良好的经营基础。目前,完全手工操作的银行支付体系已经走向消亡,更加讲求速度和安全的现代化电子清算体系已经建立,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金在跟着太阳走”。以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系统(SWIFT)为例,1998年该系统平均每个营业日处理的业务量高达257万笔,金融约折合5万亿美元。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将这么庞大的业务完全恢复到手工操作,无论投入多少人力,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时清算更是难如登天!
从金融全球化角度看,金融电子化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急剧扩张。1998年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2个成员国中,资本账户比较开放的国家有70多个,其中20多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了有代表性的可兑换货币,银行跨境债权总额从1992年的1855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9038亿美元,国际融资总额从1992年的2149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8.8万亿美元,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从1989年的5900亿美元猛增到目前的1.5万亿美元,当前全球流动资本已达7.2万亿美元,全球证券市值高达25万亿美元,1998年全球有代表性的十大证券市场成交为23万亿美元,所有这些金融市场全球性的背后都离不开金融电子化。
从人们的行为观念角度看,计算机由机械结构到电子管结构,到晶体管结构,再到集成电路结构,又借助现代通讯系统实现网络化联接,运算能力以几何级数递增,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人们已经比较普遍地接受了电子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不懂外语和计算机,就无法漫游21世纪”,可以说,将来的金融企业不运用网络发展业务,就将吸引不到优质的客户。
自1973年自动柜员机问世以来,金融业步入“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时代”,即“分布式计算时代”。自动柜员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而且成为许多建筑物厅内、门旁以及街边的一道风景。人们还可以在有消费终端的商店或收费机构用银行卡进行相应的付款结账。精品电话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协助制定投资策略,执行客户指示,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自助银行借助于银行卡及相关设施,全天候连续不断地提供自助式取款、查询、定向转账、存折补登等金融业务。
随着“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时代”,即“数字化革命时代”的到来,金融业全新的经营模式——网上金融开始形成。1995年10月,美国3家银行在因特网上联合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它在刚开业时仅仅占有一座写字楼的半层楼面,但其业务遍布美国各州,包括电子钞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支票转账等,使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地办理各种银行服务,网点问题不再成为银行的束缚,股价在上市头2个交易日就由招股价20美元/股升至40美元/股,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同,3年多来,其市场份额已超过美国总支付交易的2%。今年6月,美国最大的股票经纪公司美林公司宣布,从今年12月份开始向投资者提供全面的网上交易服务。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外金融企业都在考察因特网所能提供的金融业务机会,纷纷上网。在欧洲,已在因特网上建立网址的银行有154家,且在未来4~6年中将以年均90%的速度不断递增。
金融电子化是金融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举,金融企业将可以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生产力,而不会被电子信息产业所消灭。
二、金融电子化是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任何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邓小平指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电子信息技术与金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现代银行经营模式——金融电子化,是金融业的第一生产力,创新了金融企业的业务与管理,发展了金融市场及体系。
第一,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金融电子化能够融合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的金融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针对同样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金融企业进行产品功能解捆和综合的创新空间,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由此,金融企业将从事全能银行业务,如存贷款、国际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等。更进一步,全能银行借助自身的网点,从事如资信评估、气象预报发布,甚至联合其他实体的网络,从事旅游组团、商品零售等,开展“保姆银行”业务,正如有广告语所说,在人们将来的生活中,“有病找医生,有纠纷找律师,如果您还有其他的事请找银行”。
第二,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金融电子化必然形成和提升金融自动化,使金融业务能够突破时间限制。金融电子化还促进了无形金融市场,即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传统银行业务采取的是柜员办理业务的方式。这种市场模式需要客户不断“走动”来维持,离特定网点较远的客户“走动”费时费力,形成了银行的空间局限。银行建设虚拟化金融市场,其受固定营业网点的空间局限性不再存在,理论上只要是网络和通讯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可以成为银行的市场范围,客户可以坐在家中、办公室,或远在异国他乡指令特定银行服务。万事达国际组织指出:“因特网的广泛流行正使得传统金融业务从固定销售点方式转变为随时随地方式”。“有银行业务,没银行网点”,“银行24小时永不关门”,这些话都揭示了金融电子化对银行服务带来的深远影响。因此,将来的银行将能够提供“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服务包含更多的针对性、个性化和人情味。
第三,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根据英国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调查,利用网络进行付款交易的每笔成本平均为13美分或更低,而利用银行本身软件的个人电脑银行服务为26美分,电话银行服务为54美分,银行分支机构服务则高达108美分。金融电子化的引入和深化持续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并使网上银行代表着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网上银行的经营成本只占经营收入的15%~20%,而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左右。
网上银行无须开设分支机构,雇员极少,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员工只有19名。由此省下的巨额资金可以用来提高利息,如花旗银行储户必须在活期账户上有6万美元余额,才能获得1%的利息,而亚特兰大网络银行规定的最低限额是100美元,存款所付利息为4%;另以1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为例,花旗银行为4.8%,而亚特兰大网络银行为6%。高利息增加客户收益的同时,也壮大了银行的客户基础,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将来,许多金融业务还可以通过广泛的其他企业和社会公共网来完成,进而使金融企业可以借助别人的“成本”来完成自己的业务。比如乘车,拿钱买票不是银行业务,借钱买票就变成银行业务。
第四,强化了金融管理。金融电子化还变革了金融企业管理,提高了金融企业管理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金融企业管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业务组织、风险控制和后勤保障。从业务组织来看,金融企业将依据计算机原理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现在的金融软件主要模仿传统的手工劳动和人员配置设计,未来的金融软件将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账务组织分离。金融业务的基层网点将仅仅负责数据采集,科目设置、赁证处理、记账(记总账、记明细账)、填报表等都将全部拿到上级处理中心去做。二是柜员制作业。金融临柜人员将放弃传统的面向功能和面向账号的工作方式,转而采取面向数据和面向客户的工作方式。三是改变传统的单式录入为复式录入,达到一记双讫。四是信息共享。公用信息(如利率、汇率等)、客户信息(如账户信息等)、管理信息(如统计报表、头寸报表)根据不同的管理级别生成所需求的各种报表,强化内部核算。从风险控制来看,资产质量问题关系金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是所有金融企业的生命线,有关资产质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反馈等环节将进一步自动化、综合化。从后勤保障来看,在许多发达国家,银行正进行功能再造,实行电子化外包,借助计算机批量处理银行的内部服务,将各部门的成本费用、员工福利等反映于办公网,方便部门统筹。在综合层次上,银行的行长则可以借助金融“管理驾驶舱”计算机智能系统,随时综观全行状况,更为科学地进行总体决策。
所有这些,都是金融电子化为银行业所提供的巨大生产力。
三、金融电子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商业银行如果不希望成为在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就必须充分利用金融电子化提供的种种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网上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历程中脱胎换骨的变革,构成了商业银行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有专家预言,在2005年前未能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被迫出局的危险。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一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剥离和许多劣质网点需要缩减,新兴商业银行正经受个别金融机构倒闭的社会信誉弱化的不利影响;二是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增长减速,企业效益普遍滑坡,影响银行的结算存款,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三是利率连续7次下调,利差所剩无几,而且降息的空间仍然存在;四是征收利息税等政策刺激股市,分流银行资金;五是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加剧了银行间竞争;六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等。为迎接挑战,更好地迈向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最佳的出路、最优的途径就是金融电子化,借助现代科技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促内涵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充满活力的发展天地。
从招商银行的具体实践来看,招商银行的发展依赖于体制优势、人才优势,更依赖于科技优势。1995年初,招商银行开始发行一卡通,借助后台电子业务网、自动柜员机、消费终端、自动存款机、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迅速完善并具备了15项功能,包括一卡多户、通存通兑、自动柜员机存取款、特约商户消费、自动转存、贷款融资、长话通服务、自助转账、直接证券买卖等。招商银行一卡通到1999年8月末累计发卡量达600万张,作为招商银行的拳头产品,深受用户的喜爱。
目前,网上银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拥有了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招商银行于1996年率先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一网通,向客户提供包括公司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在内的各种网上金融服务,办理信息查询、银企对账、代发工资、定向转账、网上购物等业务,继储蓄通存通兑、消费终端全国联网之后,1999年9月又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与其1000万张长城卡相结合,推出“支付网上行”,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集成效益。中国建设银行则在其总行成立网上银行部,统筹经营,逐步实现可以日处理业务130万笔,同时允许5万个客户访问和交易的网上银行,投入巨大。目前,招商银行一网通日均处理400笔,中国银行“支付网上行”日均处理500笔,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日均处理700笔,由此产生的各家银行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其广告费,入不敷出。然而,各银行仍然花大力气推广,看中的是它的发展前景,加大宣传和开展力度,目的在于抢占这个前沿市场。
此外,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现代商业银行亟待深化的工作,重点在于充分开发和利用银行数据仓库,进一步提高银行管理电子化水平。网上银行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网络法律问题、网上公用认证中心建立问题、网上拥挤问题等,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和协调解决。
展望未来的5~10年,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电子化手段从多方面改革业务与管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以及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业绩回馈社会,将作为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和发展大潮,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