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眼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资料9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分别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眼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眼科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躯体疼痛、精神状况以及情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眼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手术;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93-02
新形势护理模式中已经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因为眼睛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眼科手术患者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负担。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各类眼部疾病采用手术治疗的创伤比较小,同时愈合速度快,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患者的心理情况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资料9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分别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眼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眼科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资料9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分别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区间处于32岁到66岁之间,平均为54.4±1.9岁,其中白内障患者2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10例,玻璃体出血患者10例,青光眼患者5例;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区间处于32岁到65岁之间,平均55.9±1.4岁,其中白内障患者22例,视网膜脱落患者8例,玻璃体出血患者9例,青光眼患者6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心理护理: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需求,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疾病产生原因、疾病特点、手术安全性等;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舒适,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各项设备的作用,指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为患者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当条件允许下可以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严格观察患者手术期间各项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并且随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手术之后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眼部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为其提供止痛药物,并且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慰,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抽时间陪伴患者,叮嘱患者饮食主要食用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当患者病情好转之后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患者得分和情绪成反比;通过健康调查简表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总分100分,患者得分和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将所得P值用来判定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45例患者护理之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7.7±3.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60.4±5.7分,护理之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5.2±2.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6.0±4.4分;研究组45例患者护理之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8.4±3.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62.2±4.4分,护理之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3.1±2.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6分,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5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躯体疼痛评分77.7±9.4分,情感功能评分85.5±8.5分,精神状况评分86.3±8.2分,总体健康评分82.2±7.4分;对照组45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躯体疼痛评分63.1±8.3分,情感功能评分61.4±7.4分,精神状况评分63.2±8.8分,总体健康评分62.0±6.8分,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在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眼部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手术的成功与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基本因素。手术之前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为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改善,提高其对于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眼科手术大部分为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下接受手术,所以对于手术氛围和环境的敏感度比较高,手术过程中确保手术室内环境舒适,能够防止患者由于陌生环境出现的孤独以及恐惧感,手术之后患者的视力大部分没有马上恢复,需要包扎绷带,为其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患者容易思虑过重,产生烦躁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指导家属抽时间多陪伴患者[3]。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躯体疼痛、精神状况以及情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综上所述,眼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现代医学模式与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20(9):776.
[2] 李洁,杨晓媛,黄欣等.临床整体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西南军医,2014,6(2) : 67-68.
[3]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11): 78.
论文作者:成陶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评分论文; 自评论文; 量表论文; 眼科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