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新局面论文,大力推进论文,经验交流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于1997年9月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委负责同志共19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钱正英,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树文,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国家教委党组书记陈至立,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孔令仁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李岚清、朱开轩、柳斌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组织参观了烟台市素质教育的现场;讨论了国家教委《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交流了各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就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坚定了信心,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
代表们一致认为,正如李岚清、朱开轩和柳斌等同志在讲话中阐述的那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底,全国已有92%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52%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生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8%和82.4%,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分别达到1.36亿人和5000多万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在校生达到177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近770万人)。基础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合格的劳动者,并为培养上千万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积累了许多单项的或综合的改革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了重要探索。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倾向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紧迫课题。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全国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涌现了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丰富而又深刻的经验,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了很大进展。
——上海市徐汇区为全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出了“长桥教育工程”;北京市政府通过加强对基础薄弱学校的领导、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建立申报验收制度等措施,加大治理薄弱学校的力度;天津市把治理薄弱校列为今年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之一。
——上海市、浙江省在课程教材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组织编写的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
——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实验已被广为接受,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许多地方开始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山东、山西、吉林、辽宁、河北等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流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评估制度改革方面,山东烟台、辽宁鞍山、上海市静安区及江苏、浙江等地都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少地方改革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办学基础需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校办学质量。
——辽宁、吉林、黑龙江、广州、浙江、上海、青海等地在小学和已普九地区的初中校开始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出现多种方法并存的局面,辽宁大连市、湖北荆门市将招生名额与初中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挂钩;山东省招远市、辽宁省、河北省、浙江省、江苏省锡山市都把中考招生名额与地区、学校办学水平挂钩,把升学竞争引导到办学水平的竞争上来。
——上海、江苏、天津、湖北、浙江等地开始进行高中学分制的探索和实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素质学分制、学科学分制和部分学分制等模式。
——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在试行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探索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思路。
——上海徐汇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出“名师工程”;浙江省采取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逐步确立起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素质教育的观念,江苏省苏州市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建设了一批科研型的先进学校,造就了一批科研型的校长和教师,推出了一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广州、浙江、四川、吉林等省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建立了本省定期评定中小学教育成果的奖励制度,鼓励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一些地区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天津、长春两市在办学模式上提倡多样化,办学体制改革对治理择校生起了重要作用。
——中小学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家教委《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发布后,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各地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修订了当地的中小学督导评估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开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中小学进行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并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机制。湖南省汨罗市的经验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推广。
通过学习领会李岚清同志、朱开轩同志、柳斌同志的讲话精神,通过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它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自身完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既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又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因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既要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也要动员和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创设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区域实验,又要下大力气整体推进。
李岚清副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一要加快薄弱学校建设,缩小中小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二是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三要加快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四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评估机制;五要建设一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改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六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发展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拓展升学就业渠道,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李岚清同志还指出,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工作,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力争在本世纪结束前素质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
朱开轩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在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上,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涵义,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二是要正确看待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关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有助于克服在教育方针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和保证。三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四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五要处理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立足点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开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发展特长,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
朱开轩主任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时,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八项主要政策和措施。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上的一场变革,学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于政府行为是否到位。
第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过于紧张,是造成“应试”竞争的直接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扩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看,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应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而高等教育只能采取适度发展的方针,因此,在教育结构上,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开放教育和教育分流(如发展广播与卫星电视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并为高中后就业提供回归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和机会(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建立纵横交错、相互沟通的教育网络,使年轻一代有多条成才之路,多次成才机会。
第三,大力加强薄弱学校,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薄弱学校的存在使家长不放心,于是出现了“择校”,加剧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客观上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校间原已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这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就是要尽可能办成规范化学校,以体现国家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样做有利于缓解“择校”和“应试”竞争。
第四,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和测评制度,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小学升初中制度改革的总的原则是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段,中间再没有选拔考试;初中升高中制度的改革应提倡多种办法、多种模式并存,但首先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分流导向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考虑采取升学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结果合理挂钩的招生办法;高考制度改革则要将高校招生工作的权力逐步由政府为主转到高校手中,并逐步实现高考报名社会化;学校中平时的考试测评制度也要改革,烟台市一些学校取消小学考试成绩百分制,而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开轩主任还特别提到评语改革。他说,正面引导式的鼓励性评语能给学生以温暖和鼓励,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值得推广。
第五,抓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性环节,课程教材改革要注意基础,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并重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尽快制定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教学是学校的一项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第六,加强师范教育和教师在职训练,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教师更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职前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第七,切实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素质教育的有效科学的督导评估机制是湖南泪罗、山东烟台等地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各地应根据国家教委修订下发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即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从教书育人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从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同时,还要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监测指标,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估监测体系。
第八,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学历本位的用人制度是应试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原因,它与应试教育中追求高学历、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教委应配合劳动、人事部门逐步实行学历与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加快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为全体受教育者都提供成才的机会和条件。
柳斌同志在总结讲话中针对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提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突破口,即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考试、评估制度改革则是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地发展的突破口。
柳斌同志在讲话中还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规划,制定出明确的改革目标和阶段性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以素质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核心,以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合理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为机制,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以教育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社会的支持、参与为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
回顾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关系祖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一定能够在全国得到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