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同义词论文

同义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同义词论文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义词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以来,同义词的研究取得很大成绩。理论的说明由浅到深,由粗转精,积累了不少辨析材料。80年代以来,编成了几部有一定影响的同义词词典。由于辨析词义的异同是复杂的工作,这种分析又难做到严格的形式化,在理论说明、具体辨析方面仍存在分歧,不尽完善。本文拟就下列三个问题作些讨论:一、同义词词义内容的说明;二、在组合中分析同义词;三、不同目的的同义词分析。

同义词的“同”指什么?一般用“意义相同、相近”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表示的概念相同,(注:见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4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石安石《关于词和概念》,《中国语文》1961年8期。 )有学者认为是“反映的对象一致”或“所指事物对象的同一”。(注:孙常叙《汉语词汇》,22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 刘叔新《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语言研究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这些说明都是把词义的构成要素“二分”,所谓“二分”就是把词的语音外壳作为词义构成要素的一方,词的所指对象为另一方。词的所指对象可以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例如“意义”、“概念”、“反映的对象”、“所指事物对象”等等。

随着人们对词义认识的深入,学者对词义的说明逐步深入。由奥格登(C.K.Ogden)和瑞恰慈(I.A.Richards )提出的语义“三角图”将词义的构成要素区分为三(即Symbol指号,Thought or Reference思想或指示活动,Referent被指示的东西),西方语言学者多在“语义三角图”的基础上说明词义内容。英国学者莱昂斯(J.Lyons )在所著《语义学》(Semantics I)一书中综合语言学家、哲学家的观点, 对词义内容作了更细致的分析。其要点是:(注:J.Lyons Semantics I 50-52,174-208,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1978。)

1.把语言单位区分为词位(Lexemes)、词位变体(forms)和应用中的词语(expressions)。如原形的find (找到)代表一个词汇单位的词,是词位,现在时的find,过去时和过去分词的found 是词位变体;find和found用在具体上下文中就是应用中的词语。

2.把词语的意义细分为:

sense :词位和应用中词语的意义。reference:应用中词语的具体所指,词位无这个内容。 denotation:词位指示的客观存在对象。 referent:应用中词语所指客观对象。

试以汉语“书”一词解释这些区分。词典说明“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这是sense,作为词位和应用中的词,“书”都有此义。 “我去买书”、“他家里书很多”中的“书”是应用中的词,它可有单称、普称、定指、不定指的区别,这是reference的变化。(按, 莱昂斯所说的这些变化,主要属于词义的指示范围,应用中词义的变化不限于此,

详后)作为词位的“书”指示客观所有的书,

这是“书”的denotation,应用中的“书”指示的客观对象是它的referent。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 莱昂斯指出同义词的同是指词位意义(sense)相同:“同义词是sense相同,并非reference相同。”(注:J.Lyons Semantics I 50-52,174-208,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1978,199页。)“两个或更多的词语可以有相同的sense,如果它们在言辞中互相替换而不改变言辞的描述义。”(注:J.LyonsSemantics I 50-52,174- 20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1978,202页。)这种说明对同义词的词义(按,这里指概念义或理性内容)的分析有相当的启发。它启发我们:1 )词义内容不只简单归结为“意义”、“概念”、“所指对象”等等,而是区分为词位义、词位义的客观所指、应用中词的意义、应用中的词的具体所指。2 )同义词只是词位义相同,它们在应用中的词义内容是有变化的。下面举例讨论这种现象。

“年龄”、“年纪”、“岁数”可以看作一组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这三个词的解释是:

年龄 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入学~│退休~│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

年纪 (人的)年龄;岁数:~轻│小小~,懂什么?

岁数 (~儿)人的年龄:妈是上了~的人了│他今年多大~了?

《现汉》的释义可看作是对这三个词词位义的说明。下面分析这几个词在几个句子中的应用。

在(1)“他今年多大_____?”中,这三个词都可以用,这时这三个词成了应用中的词,具体所指相同,而且同它们的词位义是一致的。

在(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______”中, 只能用“年龄”,不能用“年纪”、“岁数”,这是由它们的词位义有不同决定的。

由此可以说,(1)显示了它们词位义一致的地方,(2)则显示了它们词位义的差别。

在(3)“妈是上了______的人”中, 可以用“年纪”也可以用“岁数”,但不能用“年龄”。在(4)“他是一把______的人了”中, 只能用“年纪”,不能用“年龄”、“岁数”。

(3)(4)中不能用“年龄”不能从词位义找到解释。 实际上(3)(4)中的“年纪”、“岁数”是指“人生存较长的年龄”。 也就是说,当“年纪”、“岁数”作为应用中的词出现在一定的组合中,它的具体所指已不完全等于词位义,而是发生了变化。而“年龄”作为应用中的词,出现在(3)(4)这种组合中并无这种变化。这样“年龄”不能用于(3)(4)这种组合中就不是从词位义中找到原因,而是从应用中的词具体所指可以发生变化找到原因。(4 )中的“一把年纪”中的“年纪”不能换为“岁数”,也不能从词位义找到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说明这种现象,一是“一把年纪”是一种固定的搭配;二是“岁数”出现在“一把______”中不能如它出现在“上了______”这种组合中那样,具体所指变为“人生存较长的年龄”。

再如,“边境”、“边陲”是一组同义词。《现汉》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

边境:靠近边界的地方。边陲:〈书〉边境。

在(5)“战士守卫着祖国的______”中,二者皆可用。 这两个词在这里作为应用中的词的具体所指同词位义是一致的。但(6 )“中缅边境”不能换成“中缅边陲”,(7 )“祖国边陲”不能换成“祖国边境”,这从两个词的词位义找不到解释。实际上在(6 )的组合中“边境”指“两国靠近国界的地方”,在(7 )的组合中“边陲”指“靠近国界的本国领土”,它们的具体所指已发生了变化。(注:此例取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罗曼玲硕士毕业论文《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词义分析和组合分析》,1998,5。)

由此可见,将词义内容区分为词位义、应用中的词的具体所指等不同的方面,对说明同义词的词义关系,同义词在应用中有时可替换,有时又不可替换的情况有明显的帮助。

同义词的同异包括词位义、应用中的词义变化、用法的不同等都是在组合中实现的。在组合中分析同义词至关重要。

在组合中分析同义词,“替换”试验是主要方法。不能把“替换”仅仅作为鉴定同义词是否同义的方法,(注:刘叔新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导言”中提出“同形结合法”代替“替换”,如“招待”分别加上“来宾”、“来客”,招待来宾=招待来客,则“来宾”、“来客”为同义词。但换一个角度看,“招待”是不变的词,“来客”、“来宾”仍是互相替换。)而应把它作为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的方法。

在组合中分析同义词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组合中词的语义范畴有变化

50年代周祖谟和张世禄讨论过同义词词性是否应该相同的问题。周认为同义词应该词类相同。张认为“不同词类的词,只要意义近似,也就可以属于同义词”。(注:张世禄《词义和词性的关系》,收入《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326页,学林出版社1984。 )以后多数学者认为同义词应该词性相同,也有学者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不同词类的词可以构成同义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周祖谟和张世禄讨论过的一组同义词“光辉”和“辉煌”。“光辉的成就/战果”可以说成“辉煌的成就/战果”,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义词。但一般认为“光辉”是名词,“辉煌”是形容词,词性不同。《现汉》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如下:

光辉 ①闪烁耀目的光:太阳的~。②光明,灿烂:~前程。

辉煌 光辉灿烂:灯火~│金碧~◇战果~│~的成绩。

按照这种解释,“光辉”有二义,②义为形容词义,这样,它的②义同“辉煌”构成同义词,不是词性不同。但如果我们在组合中展开分析,可以有新的认识。

“光辉”带定语充当中心语组成的结构可充当主宾语:

(1)太阳的光辉照耀大地。(2)人民永沐伟大思想的光辉。

(1)(2)中的“光辉”不能换为“辉煌”。

“辉煌”可充当谓语:

(3)灯火辉煌。(4)战果辉煌。(5)成就辉煌。

(3)(4)(5)中的“辉煌”不能换为“光辉”。

“光辉”、“辉煌”作定语的比较:

(6)辉煌的战果。(7)辉煌的成就。(8 )辉煌的成绩。

(6)(7)(8) 中的“辉煌”可换为“光辉”。

(9)光辉的前程。(10)光辉的思想。

(9)(10)中的“光辉”不能换为“辉煌”。

又(6)(7)(8)中,“辉煌”前可再加程度副词“很”、 “非常”,若换为“光辉”则不可。

由此可见,“光辉”只是在以“战果”、“成就”等充当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中同“辉煌”可以互相替换而所指不变。 它不能作谓语((3)(4)(5)所示),充当定语时它也不能再加“很”、“非常”这些程度副词((6)(7)(8)所示)。因此可以说, “光辉”仍是一个名词。名词能充当定语(加“的”或不加),在(6)(7)(8 )中能同充当定语的“辉煌”相替换,但为什么在(9)(10 )中不能同充当定语的“辉煌”相替换呢?可以这样解释:“光辉”是一个名词,其词位义属体词性语义范畴(形式标志是:其词位义以体词性扩展词语释义),当它充当定语而修饰“战果”、“成就”等词时,其具体所指发生了变化,义为“光明灿烂(的)”,属表性状的语义范畴(形式标志是:它处在定语的位置上,起修饰限制作用)。这样,它同“辉煌”在这里的具体所指相同。而在(9)(10 )这样的组合中“光辉”不能生出这种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光辉”是名词,《现汉》为它立的②义,仅仅是它在一种组合中发生的变异而已。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到,词性不同的词,在一定的组合中,可以因具体所指发生变化,语义范畴变化而同义。

再如“红”是形容词,“红色”是名词,按同义词应该词性相同的见解,它们不是同义词。在下列句子中它们可以替换而所指相同。

(11)她穿一件红上衣——红色(的)上衣

(12)衣服镶上了红边——红色(的)边

在下列句子中这两个词不能替换:

(13)这块布染红了——*染红色了

(14)这块布染成红色了——*染成红了

(15)他喝了酒,两颊变红了——*变红色了

(16)他喝了酒,两颊泛起了红色——*泛起了红

(13)(15)中作为补语的“红”不能换成“红色”,(14)(16)中作为宾语的“红色”不能换成“红”(“红”可作为表心里活动动词的宾语)。这可以说是“红”、“红色”词性不同,构不成同义词。

但在(11)(12)中,“红”、“红色”皆作定语,它们可以替换,替换后所指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在这种组合中,它们表示的不同语义范畴的对立消失,“红色”原表体词性语义范畴,在(11)(12)的组合中,变成表性状语义范畴,同“红”一致了。这个例子说明,不同词性的词,在一定组合中可因语义范畴对立消失而同义。

2.显示同义词组合的差别

从聚合、组合关系来看,同义词是聚合词群。但这种聚合词群的成员,在各种可能有的组合格式的同一位置上,并不都能同时出现。其差异是各种各样的。例如上举“年龄”、“年纪”、“岁数”这组同义词,在“他今年多大______?”中这三个词都能出现,在“妈妈是上了______的人”中,只能出现“年纪”、“岁数”。在“他是一把______的人”中,只能出现“年纪”。同义词的细致辨析,正是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下面再举一例。

《现汉》释“见”义为“看到;看见”,释“看见”为“看到”,“看见”和“见”词位义相同,是同义词。从下面的句子可看到它们组合上的差别:

(17)他抬头看,看见了云层中的飞机。(18)他往远处看,看见一个人影。上二句多用“看见”,少用“见”。

(19)你坐在前排,能看见台上的演出吗?(20)他坐在前排,应该看见台上的演出。上二句“看见”不能换为“见”,这表示“见”表示“看见”义时,其所构成的谓词性结构,不能作助动词“能够”、“应该”的宾语。

(21)你去天津,能看见老张吗?(22)他去天津,应该看见老张。在上二句中,“看见”若换为“见”,则“见”义为“会见;会面”,在《现汉》中是“见”的⑤义。这表明“见”在表“会见,会面”义时,其构成的谓词性结构可以充当助动词“能”、“应该”的宾语。

(23)只见水静如镜,岸柳如丝。(24)此诗为他见了友人一画有感而作。上二句中“见”换为“看见”显得不协调,用“见”更合语体的要求。

由此可知在组合中,同“看见”比较起来,“见”的基本义的不少用法已受到了限制,“见”的基本义多用于书面语色彩浓的组合中。(注:参看拙文《“看”和“看见”等词义的异同和制约》,《汉语学习》1993年5期。)

3.在组合中辨析词的词位义

有时通过组合分析,可以更好地辨析词的词位义,对某些有争论的问题,作出更合理的解释,例如“改良”和“改善”,有学者认为是词义相同而不能替换的同义词,有学者认为既然二者不能替换,就不是同义词。下面就此作一番讨论。

《现汉》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如下:

改良 ①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土壤│~品种。②改善。

改善 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生活│~两国邦交。

为“改良”立②“改善”义,却无用例。在“改善”条列举的用例中,“改善”不能换为“改良”。

张志毅《简明同义词典》对这两个词的差异之处说明如下:

改良 着重指改得更好一些(去掉个别缺点)。对象常是较具体的东西,如品种、土壤、作物等,有时也是技术、生活等。

改善 着重指改得更完善、更好一些。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生活、关系、条件、待遇、状况、方法、工作等。

张着重说明两个词所用对象不同,已显示了这两个词组合的重要差别。又如:

(25)地方对军队的关系必须改善。

(26)技术的改良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27)群众的生活这些年来大大改善了。

(28)经过几年努力,我们改良了果树的品种。

(29)改善工作条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0)改良社会,改良文学,开发民智。

上述六个句子中的“改善”和“改良”都不能互换。这样,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这两个词经常结合的意义上的受事对象应该进入词位义的说明:

改善 改变关系、生活、条件等的原有情况,使更好。

改良 改变品种、土壤、技术、环境等的不足之处,使更良好。

从这两个词以上词位义的说明中可以看到,它们在“改而变好”这一点上义同,在改变的对象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别。这样,这两个词的同异和不可替换从词位义得到说明,避免用它们是不可替换的同义词或不是同义词这类简单的说法。

比较不同的同义词典,可以发现,不同的词典所确定的各组同义词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一致的,也有不少是不一致的。例如,张志毅《简明同义词典》以“盯、看、瞧、望”为同义词,刘叔新主编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以“看、望、瞧、瞥、瞅、视、观、顾”为同义词,又另以“看见、见、瞥见、睹”为同义词。

笔者曾用“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说明过汉语表眼睛活动的词群中各成员的意义,上面这些词的词义是:(注:参看拙文《汉语表眼睛活动的词群》,《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6期。)

B

│ d[,1]D[,1]│ E

───────┴────────────┴───────

看眼睛 注视事物或方向

瞧同“看”。

视同“看”。但在现代汉语中,“视”一般已不作为词来用,多

作为语素存在于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如:视线、视觉、环视、俯视、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B

│ d[,1]D[,1]│eE

───────┴────────────┴──────

看见眼睛 感受到注视的 事物

见 同“看见”。

睹 同“看见”。“睹”在现代汉语中也不作为词来运用,多作

为语素存在于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如:目睹、先睹为快、惨不忍睹。

B

│ d[,1]D[,1]│ E

───────┴────────────┴──────

瞥眼睛 很快 看

一下

瞥见

眼睛 一眼 看见

望眼睛 望远处看

顾眼睛 往回 看

观眼睛 仔细地看

盯眼睛 集中视力 看某物

以上“顾”、“观”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作为词来用,多作为语素存在于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如:回顾、环顾、顾影自怜、瞻前顾后;观看、观望、隔岸观火、坐井观天。

根据上述说明,“视”、“睹”、“顾”、“观”不应作为现代汉语词的成员看待。“看”、“瞧”义同;“看见”、“见”义同;“瞥”、“瞥见”义近;“望”含有空间限制的内容,同“瞻望(抬头往远处看)”、“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义更接近;“盯”含有特定的关系对象的内容,同“注视(注意地看)”义更接近。这说明在词汇成员众多、词义区分细致的词群中,要恰当地说明词的同义关系需要在更大的词汇系统、词义系统中进行分析。

颜色词中的同义词分析也属这种情况。例如现代汉语表“红”的颜色词是一个很大的词群,其中有形容词(红、鲜红、绯红)、区别词(大红、朱红、宝石红,不能作谓语)、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红丹丹、红艳艳)、名词(红色、绛色、茜色)。这些词的出现就是为了表示红颜色范畴中的细微差别,如何在这个词汇词义系统中确定同义词,应该根据更严格的标准。(注:参看拙文《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上、下),《语文研究》1988年3期,1989年1期。)

综观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发展,我们认为,因目的需要的不同而形成了三种同义词分析:

1.古代学者为理解古籍中词义的异同所作的同义词分析。这就是《尔雅》为代表的、以“×××,×也”形式对词义共同内容所作的概括。其中有同义词,如“流、差、柬,择也。”(《尔雅·释诂》),有的用来解释的词是被解释的词的上位词,如“禋、祀、祠、蒸、学、禴,祭也。”(《尔雅·释诂》)其中“禋”是烟祭,“祠”是春祭,“蒸”是冬祭,“尝”是秋祭,“禴”是夏祭,“祀”是永久祭祀。“祭”是这些词的上位词。有的“×也”只是概括了被释的几个词的共同的意义内容。如“曩、尘、伫、淹、留,久也。”(《尔雅·释诂》)其中“曩”意为从前、过去,表示过去较长的时间;“尘”通“陈”,指时间长久,表性状;“伫”为久立,“淹”为久留,“留”为停止在某处时间长,此三词皆表行为。“久也”之“久”是对这些词包含的共同意义内容的概括。(注:参看拙著《汉语词汇学史》 21-22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为指导语言应用,对现代语言词义、用法异同所作的同义词分析。建国以来的同义词研究,多考虑语文教学、促进语言规范、指导语言应用的需要。其特点是:确定同义词较宽松,多考虑指导应用的需要,不同的同义词词典确定的同义词有较多差异;出现了罗列众多同义、近义、相关义词目,以供应用中挑选的词典。

3.为研究词汇、词义系统所作的同义词分析。随着学者对同义词这种现象认识的深入,出现了词汇、词义系统中分析同义词的研究,上文已指出这一点。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提出同义词是一种“结构组织”的观点,(注: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287页, 商务印书馆1990。)也体现了从词汇、词义系统中确定、分析同义词的要求。但是明确、深入地从这个要求分析同义词,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如何在词汇、词义系统中,从聚合、组合关系两个角度分析同义词,无疑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标签:;  ;  

同义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同义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