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第四册第二、三、四课教学提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民论文,第四册论文,课教学论文,提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第二至第四课是讲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教学时必须把握两个关系:一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是主要的方面,“两个基本点”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展开的,且应为这个中心服务。首先,“两个基本点”是由“一个中心”来规范运行的,是为了确保“一个中心”的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两个基本点”是通过“一个中心”来达到高度统一的。“一个中心”是它们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二是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为的是发展生产力,僵化停滞、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不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也难以坚持。只有坚持这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才能使我们国家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经济上的繁荣活跃。互为条件,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
第二课以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作为开头,课文着重阐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一框讲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对于所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是适用的。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第二框则是说明这一根本任务要落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经济建设、实现四化要分三步来完成。第三框进一步说明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该课的重点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问题既是第一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落脚点,又为讲解第三、四课打基础,“两个基本点”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的。而第三框又是这一问题的继续和深入。所以这一问题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真正领会了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领会全课以及第三、四课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可以从“主要矛盾”、“物质基础”和“奋斗目标”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讲“主要矛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住房难、交通难、能源(水电)难等问题入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着重分析这一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特点。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途径,只能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二,从“物质基础”看,发达的、社会化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容纳不了它所创造的发达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但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些生产力并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因而更需大力加快发展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方面赶上并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才能巩固和发展。第三,从奋斗目标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将来要向共产主义过渡,根本条件是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这也必须通过长期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我们党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带来了人心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
第三课主要是阐析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说明怎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为本课的中心要求是使学生坚定四项基本原则的信念。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差距,加上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影响,使有些学生产生一些困惑,其中最主要的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等问题。切实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内化为信念,落实到行动,这是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公民课目的任务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解决和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一,比较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不同,在学生的脑子里深深打上我国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可用党的十四大制定的方针政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的材料来分析说明。第三,可列举近代中国人民饱尝动乱和军阀混乱之苦,以及十年“文革”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而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人心稳定,民族团结。这一反一正的事实,来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
第四课的中心是讲改革开放,着重阐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巨大成就,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似同鸟的两翼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课文最后对第二、三、四课的内容做了小结。
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改革、开放的涵义及其必要性。这些问题是本课的理论基础,只有把这些问题真正搞清楚了,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拥护并支持改革开放,才能澄清学生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如对外开放是不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等。
讲清“改革”这一基本概念,着重说明两层意思:第一,改革是新的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是广义范围的社会变革,它既不是指向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也不是指向已经消灭的剥削阶级,而是以那些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对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它“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指通过解除旧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第二,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对体制的革命,绝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进行,其任务是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讲解改革的必要性时,也应讲清两层意思: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本身就需要有一个改革和完善的过程。第二,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要求。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旧体制中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等弊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旧体制,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进行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
“对外开放”的涵义应讲清三个小点:一是对外开放的原则─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互守信用;二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建立经济特区、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等;三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内容:要把国外一切好的先进的东西学过来,为我所用。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其一,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日益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往广泛频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发展经济文化。闭关自守,就势必陷于落后和挨打的境地。因此,可以说任何国家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其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外开放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技术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因此,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正如邓小平同志说:“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标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