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相玮
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5
摘要:本文主要写萍安大道综合管廊设计。
关键词:萍安大道;综合管廊;设计
一、概述
萍安大道综合管廊位于萍安大道中分带下,起点~五陂变电站段采用双舱管廊,长度为642m,五陂变电站~滨河北路段采用单舱管廊,长度为558m,管廊总长1200m。
二、设计原则
1.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考虑;
2.做好系统安排,远近结合,认真选择布局合理,稳定可靠的最佳方案,保证设计质量,使工程更加经济、安全、合理。
三、自然环境与区域概况
1、气候、气象
萍乡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萍乡市气象局资料(1955-2007),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595.2mm,最大年降雨量2184.0mm(1997年),最小年降雨量1086.4mm(1971年);最大月降雨量659.4mm(1982年6月),最大日降雨量225.6mm(1972年8月18日)。降雨量以4-6月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23%。1955-2005年,历年出现的暴雨次数平均每年4.3次,多的年份达10次。暴雨以5、6两月出现最多,约占全年总暴雨次数的50%,7、8月次之,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27%。主导风向西南风,次导风向东北风,最大风速16m/s,平均风速1.6m/s。
2、地理位置及条件
拟建萍安南大道位于萍乡市城区南偏东约3.5Km,五陂镇海绵小镇北侧,道路起点为中环路,终点为X125县道,管廊起点同道路起点,终点为滨河北路。
3、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属湘江水系萍水河流域。区内主要为丘陵岗地与沟谷相间地貌形态,沟谷低洼处多分布小水塘,用于农田灌溉及养鱼。
道路横穿南坑河,萍水河I级支流,河宽50~80m,水深0.5~1.5m,河面标高约94.10m,设计道路最低点标高约96.19m,高于河水面约2.00m,故拟建道路在自然条件下遭受洪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4、地质构造
拟建道路地处萍乐坳陷西端,萍乡红层盆地南缘,场地地段断裂构造不发育。本项目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
5、区域地层及岩性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资料,本场地揭露地层有第四系松散层,主要为粘性土夹砂砾石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组(K2n)泥质粉砂岩夹砂岩地层。
四、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1.平面位置:设计综合管廊设于道路中分带内,双舱段管廊的覆土为3.1m,单舱段管廊的覆为3.0m。横断面如下:
2.综合管廊长度、断面和结构形式
为了便于施工控制,综合管廊设计桩号采用道路设计桩号。为了避免与桥梁桩基冲突导致双方施工困难,管廊从K1+120处开始向道路东侧偏转,从道路外侧向南延伸至滨河北路。综合管廊设计起点为K0+025,终点为K1+207,总长度为1.20km。双舱段管廊覆土为3.1m左右,单舱段管廊覆土为3.0m左右,设计纵坡根据道路坡度调整,考虑管廊内排水设计局部路段纵坡有微调。
起点~五陂变电站段(双舱段)管廊横断面大样图
五陂变电站~滨河北路段(单舱段)管廊横断面大样图
综合管廊断面见上图,管廊内容纳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由于缺少规划,经过多次与各部门沟通后达成一致,起点~五陂变电站段采用双舱断面形式,电力舱容纳10回110KV高压电力电缆、2回35KV高压电力电缆、16回10KV高压电力电缆热,水信舱容纳一根D400给水管道和30孔通信电缆;五陂变电站~滨河北路段采用单舱断面形式,容纳7回110KV高压电力电缆、1回35KV高压电力电缆、16回10KV高压电力电缆、一根D400给水管道和30孔通信电缆。双舱段管廊总高4.3m,净高3.5m,上下壁厚各40cm;总宽6.45m,电力舱宽2.8m,水信舱宽2.5m,两侧外壁宽40cm,内侧壁厚35cm。单舱段管廊总高4.4m,净高3.6m,上下壁厚各40cm;总宽4.1m,净宽3.3m,两侧外壁宽40cm。在管廊两侧的内壁上预埋钢板,以便于管廊内管线支架安装。管廊采用C40混凝土,内部铺装10cm的C20混凝土,给水支墩3m一座,采用C30的混凝土现浇。
3.防火设计
设置防火墙和灭火器。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天然气管道舱及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每隔200m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墙体进行防火隔断。本项目每隔150m~200m设置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为一个设计单元,每个设计单元设置一个自然进风口、一个机械排风口,分别位于每个设计单元的两端。每个分区以防火墙配甲级防火门隔断,部分有管道通过的地方,采用非燃烧材料(防火包)将缝隙填塞紧密。
4.通风口设计
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景观性通风口伸至绿化带上方,双舱机械通风口尺寸为2.0m×4.25m×1.6m,单舱机械通风口尺寸为2.0m×2.0m×1.6m,双舱自然通风口尺寸为2.4m×4.25m×1.6m,单舱机械通风口尺寸为2.4m×2.0m×1.6m,设计四面百叶窗,百叶窗尺寸均为0.6m×1.4m,百叶窗底部高出地面0.7m。管廊内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系统,电力舱与水信舱的通风系统共用。自然通风口设置配电房,双舱段配电房净尺寸为4.25×5.2m,单舱段配电房净尺寸为4.25×2.4m,净高均为2.25m。
5.投料口设计
每300m左右设置一个投料口,双舱段管廊投料口两舱段分别设置,水信舱投料口平面净尺寸为1.2m×6.5m,投料口处于长期封闭状态,在管线吊装完后需进行防水处理并封堵。电力舱投料口采用D1000电缆井,与路面齐平,投料口处于长期封闭状态,在电缆穿线完后需进行防水处理。单舱段管廊投料口平面净尺寸为1.2m×6.5m,投料口处于长期封闭状态,在管线吊装完后需进行防水处理并封堵。本次设计为了保证整条路的景观,双舱段水信舱及单舱段管廊投料口采用地下式,投料口顶端盖板距绿化顶面0.5m。
6.排管设计
在引出口处设置排管用以管线预留,通信采用D110的CPVC套、电力采用D200的CPVC套管。管廊出线口处需预埋相应管径的防水套管。为了避免与雨污水管道高程存在冲突,排管的高程需严格根据提供的排管高程表进行施工。在排管的尽头设计了给水、电力通信检查井,检查井深度可根据各管道工程进行调整,具体见各节点详图。
7.预埋件
预埋件包括综合管廊及其附属工程中预埋件的制造、保护和安装,主要有预埋槽钢、拉环、密封接头、支架及爬梯等。
8.排水设计
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管廊沿线设计0.15m×0.1m排水沟,在每个设有通风的节点及下穿段低洼处设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尺寸为:B×L×H=1.2m×2.0m×1.5m,集水井内排水通过潜水泵及DN100的镀锌钢管就近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内。
9.逃生口的设计
逃生口设计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00m,逃生口井筒采用C4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逃生口均高出地面0.4m。
10.伸缩变形缝设计
除设计图中标明外,按设计要求每30m设一道变形缝,可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断面中部预埋橡胶止水带。
11.综合管廊标识系统
综合管廊的主出入口内应设置综合管廊介绍牌,并应标明综合管廊建设时间、规模、容纳管线等。
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采用符合管线管理单位要求的标识进行区分,并应表明管线属性、规格、产权单位名称、紧急联系电话。标识应设置在醒目位置,间隔距离不应大于100m。综合管廊的设备旁边应设置设备铭牌,并应表明设备的名称、基本数据、使用方式及紧急联系电话、
综合管廊内应设置“禁烟”、“注意碰头”、“注意脚下”、“禁止触摸”、“防坠落”等警示、警告标识。
综合管廊内应设置里程标识、交叉就应设置方向标识。
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管线引出口、灭火器材等部位,应设置带编号的标识。
综合管廊内所有标示用阻燃材料及自发光材料制作。
12.附属设施设计
综合管廊附属设施的内容有: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及标识系统等,具体内容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五、回填
1.回填材料选用砂砾或改良土。回填前,确保基坑内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质。
2.管廊在回填前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3.基坑回填时应对称回填,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限位措施。
4.基坑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对中管顶0.4m范围内用人力夯实处理。
5.基槽回填的密实度要求按以下执行:
1)基地和台阶下部持力层:>0.95;
2)综合管廊两侧:>0.9;
3)综合管廊顶板以上25公分范围内:>0.87;
4)综合管廊顶板以上25公分至地基:>0.93;
6.回填土夯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适量石灰土、砂、砂砾或其他可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的材料。
7.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在进行上一层的填土。
六、综合管廊施工及运营要求
1.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制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2.施工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并掌握设计意图及要求,对施工图有疑问或发现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3.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相关规定执行。
4.电缆支架的加工、安装与验收,议标工程的安装及验收,电气设备、照明、接地施工安装及验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施工及验收均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5.综合管廊工程应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管廊施工时保证绿化带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一致,管廊所处绿化带上部不得有堆土。本土标高为绝对标高,节点大样中为相对标高,管廊标高穗路面标高而变化,详见综合管廊纵断面设计及详图。
7.管廊预留检查井及排管与综合管廊同时施工。综合管廊预埋过路排管的关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排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弯扁程度不宜大于排管外径的10%。金属电缆排管不得直接对焊,应采用套管焊接的方式,连接时管口应对准,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排管外径的2.2倍。
8.管廊内应按一段间隔设置桩号标识牌,同时对阀门、防火门、机械排风口、投料口、逃生口等进行编号,以利于辨认。
9.检修口及逃生口的上部盖板均采用特制盖板,应保证外部人员开锁才能进入,管廊内部人员可以快速开启,便于逃生。
10.综合管廊侧壁上预埋钢板,以便于管廊内管线、电缆支架安装,具体位置及尺寸详见节点大样图。支架及桥架宜优先选择耐腐蚀的复合材料。
11.为保证相关施工人员及各管线安装人员安全,管廊内部土建施工及各类管线安装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通风措施,确保管廊内空气流通顺畅,避免由于通风不畅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12.综合管廊的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沟槽回填及施工注意事项详见其专业图纸。
13.管廊内各分区应设置逃生方向指示牌,同时设置应急灯,以利于人员逃生。
14.管廊施工时应结合电气设备图纸进行预留孔洞。
15.综合管廊内实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16.图中排管标高应与管线设计图纸相对应,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如存在差异,请与相关设计确认后实施。
17.综合管廊建成后,应由专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和工程维护档案,并应会同各专业管线单位编制管线维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应急预案。
18.综合管廊的巡视维护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应配备防火装备。
19.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应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协商解决。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 50065-2011)
4.《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 (YD/T 5151-2007)
5.《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8175-2008)
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T 8175-2008)
7.《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GJJ 105-2005)
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11)
论文作者:卢相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管线论文; 标高论文; 通风口论文; 滨河论文; 降雨量论文; 道路论文; 尺寸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