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域性经济金融状况的简析和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看法论文,状况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金融形势继续看好。在这一前提下,笔者试图通过对江西今年以来经济金融形势的观察分析,提出一些发展区域性经济金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以请教于经济界同仁。
综观江西省今年以来经济、金融形势,总体看,运行良好,态势平稳,实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表现在:从经济方面看,工业仍保持了高速增长,1—6月份乡及乡级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累计增长16.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01%;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尤其是特色农业成果累累;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物价指数逐月回落,1—6月份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平均上升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升3.5%,像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机电类产品的价格呈绝对下降态势,应该说,抑制通胀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财政状况较好,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增长,1—6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7%,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7.6%,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支出增长速度。从金融方面看,存、贷款均有所增长,到6月底止,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年初增长7.5%,其中企业存款与年初大致持平,同比呈下降态势,城乡储蓄存款为869.15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同比有一定幅度下降;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64%,同比亦有一定幅度下降,存贷差呈缩小态势,贷差为69.9亿元,缩小43.81%;现金持续保持回笼,1—6月累计净回笼现金37.03亿元,其中六月份即回笼8.82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了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提高了信贷管理水平,不良资产占比有所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
在肯定大好形势的同时,可以看出,与往年相比,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或者说,有一些带有萌芽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关于存款增幅的问题
总体看,金融机构的存款是增长的,但增速下降较大。至6月底止,各项存款比上年底的增幅为7.5%,增幅下降6.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幅度更大一些。其中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增幅均呈下降态势,反差比较悬殊。上述情况是近几年来较为少见的。存款尤其是储蓄存款增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两次减息,使居民储蓄心态发生变化,是形成定期储蓄仍保持一定增速,而活期储蓄则增速下滑明显状况的主要原因;(2)储蓄分流渠道增多,主要流向股市、邮、币、卡市以及各种形式的集资;(3)部分居民收入增速呈下降趋势。资料反映,我省城镇居民一季度月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95%,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低于上年同期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水准。存款增速的下降已经开始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缺口有所扩大。
二、关于贷款增幅问题
至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4.4亿元,同比增幅下降34.2%,其中银行贷款比上年末增加22.46亿元,同比增幅下降27.43%。
贷款增量减少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或肯定。首先,从资金结构上分析,1—6月银行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67.01%;金融机构贷款中,信托贷款同比多降4.75倍,中长期贷款下降83.7%,其他短期贷款同比有所下降,而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同比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银行短期贷款则基本持平。这一态势反映了加强信贷管理、调整信贷结构、增强信贷资产流动性的发展趋势,是合理的。其次,从另一方面看,反映了由于受信贷资金来源匮乏的制约,抑制了信贷资金的增长。有的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资金和规模脱节的现象,再就是各家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加速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考虑,贷款非常谨慎,有的行基本上收回了基层行的贷款权,从改革的方向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银行面对转制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部分逃、赖债现象,未能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有效信贷管理措施,有的采取了对改制企业不放款的“一刀切”态度,客观上也抑制了贷款的正常增长。
当然,银行贷款增速下降还包括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和合理因素,诸如企业产品积压,筹资成本高,部分股份制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等。但贷款增速下降,对象江西这样一个基础较薄弱的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是有影响的,对这一带有倾向性的经济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三、关于经济增长问题
今年1—6月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3%,比全国平均约高3个百分点,速度是较快的。从结构看,非国有工业增长达30.7%,产值占比达38.8%;国有工业为8.7%,产值占比为61.2%。
与工业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陷入困难境地,下岗职工不断增多。资料反映,一季度我省困难企业达2507户,占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总户数的9.8%,涉及职工47.65万人,占职工总人数19.2%;全省城镇破产、停产、半停产企业不断增加,涉及职工的人数有所扩大。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的高增长可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上述现象似乎反映了一个矛盾的命题,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实行重大结构调整的格局下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应从全面的观点加以考察。一方面,我们要正视当前存在的大量职工下岗的问题,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发展再就业工程,使这一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根据投入产出原理,目前的高速增长反映在统计口径与实际情况是有一些差距的,速度含有一定的水份,这样来观察问题比较符合实际。
四、关于投资和消费需求问题
今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下降11.5%,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5.2%。反映出投资需求处于偏冷状态。
从消费情况看,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5%,与去年同期的名义增幅和实际增幅相比,分别下降8.6和3.2个百分点。因而,消费需求也是呈相对下降的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的,但居民收入相对不足是直接的原因。据资料反映,我省因失业、下岗职工而减少职工年收入达8亿元左右,因利率下调使利息年收入减少20亿元以上,因投资少增而减少即期收入约1亿元。今年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幅为5.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1.3%,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4.75%和4.99%,分别下降8.8个百分点和3.69个百分点。当前消费品市场日趋突出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尽管也有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问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五、关于物价问题
今年以来,我省物价呈逐月回落之势,1—6月零售物价指数为0.6,逐月呈相对下降态势,5、6两月呈绝对下降态势,物价如此平稳,一是食品类价格涨幅低,1—6月份为-1.3%,由于食品类价格所占价格指数的权数超过50%,因而影响整个价格水平处于稳定状态;二是呈绝对下降的商品类别较多,计有家电、建材、机电等六类商品呈绝对下降,占商品总类别的42%。
抑制通胀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虽然已经较好达到了预定目标,但仍然要看到通胀压力释放的潜在可能性,不可掉以轻心。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毕竟大体反映需求的状况。没有有效需求的支撑,经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要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也是不现实的。况且,在合理比价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低物价水平也不利于价格体系的合理调整,不利于缩小“剪刀差”,因而影响农民的实际利益。同时,低物价也对利率的下调产生一定的压力,因而对储蓄率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六、关于经济效益问题
经济问题说到底仍然是效益问题。从客观看,我省和全国一样实现了宏观调控目标,大环境得到优化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转轨时期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经济运行质量不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经营效果差,1—5月我省预算内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轧抵后为净亏损1.19亿元,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经济效益差的局面。二是实际产销衔接差。1—6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销率96.01%,比去年同期高0.1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4月份产销率为94.4%,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从指标看是不错的,问题实质在于实际情况比指标反映要差,据统计,1—5月全省2488户国有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8.69亿元,同比下降4.3%,月末存货同比净增9.30亿元,上升6.3%,应收帐款净额同比增加8.46亿元,上升11.6%。依此推算,实际产销率比名义产销率要低一些。这是由于核算方法改变——即从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主制形成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产品积压、货款拖欠的问题,硬化了财政税收收入,增加了财政收入的水份,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经济效益差必然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信贷资产质量差、收息率低、经营亏损,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综合上述情况,我认为,首先,当前我省经济、金融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平稳,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有些指标如经济增长、物价、现金回笼等还比较先进,反映了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次,应该客观和辨证地看待当前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要看到其成因的历史性和体制性,是改革过程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成果,因而是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最终是可以克服的。最后,从经济领域各个方面所发出的信号观察,我倾向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已经在经济生活中成为一种带有萌芽性或原始倾向性的现象,如不引起重视,也可能成为新的制约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应采取适当的微调措施加以引导。根据我省实际,我建议:
一、努力提高江西经济运行质量,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
江西地处内陆,基础薄弱,实力不强。因此,经济发展应相对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但是,这种速度只能建立在较高质量的经济运行基础之上。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点,任何企业都应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坚决摒弃那种不管市场,只管产值,争上项目,扩大外延的粗放式发展经济道路,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投入不足,是江西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劣势,到“八五”时期开始有了较大的改观。应充分认识适量增加投资对发展江西经济的意义。今年我省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下降较大。鉴于江西地处内陆老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特点,应成为中央扶助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同时,江西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引进各种省外、境外资金,解决本省资金匮乏的矛盾,促进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只有江西经济真正发展了,前述各种困难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也会带动金融高速向前发展。
二、深刻认识和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内涵,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法定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这一目标基础上,我国制定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长期宏观调控政策。这一货币政策的科学内涵,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要适当,正确处理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货币供应要适度,控制好货币供应量;货币结构要合理,使M[,0]、M[,1]、M[,2]保持合理比例;改进金融调控方式,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这些内容和要求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在组织贯彻货币政策中,要特别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是不顾大局,以牺牲货币政策目标来换取发展地方经济利益的行为;二是不动脑筋,把“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目标片面理解为紧缩银根,工作方法上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模式。结合江西当前的情况,建议各专业银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艰苦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调整结构,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来。
同时,也要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工作,要适当增加财政的生产性支出,增加向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改进税收工作,防止超前税赋,为企业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环境。
三、金融工作要满腔热情支持国有企业搞好改革,把支持国有企业搞好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的工作落到实处
金融工作如何支持国有企业搞好改革,是金融部门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都要求银行支持国有企业减轻债务负债,但这些要求与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矛盾越来越大。怎么办?我认为,应该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国有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改革预定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困难再大,矛盾再多,也要不惜代价把这项工作搞好。金融工作支持国有企业搞好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四对关系”,坚持“四个统一”,即处理金融改革目标和进程的关系,坚持银行政策性经营和商业化经营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目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目标和管理手段的关系,坚持金融服务与金融监管的统一;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坚持支持国有经济两个转变和金融系统两个转变的统一。在具体工作上,要坚持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努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深入研究企业改革方式及其对金融工作的影响,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尽力促进搞活企业;在支持企业优化资产结构中,鼓励多兼并,少破产,推进再就业工程,用好用足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切实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银行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在相当长时期是不可能得到根本缓解,当前社会游资过多,特别是银行利率下调后所分流的储蓄资金,没有相应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因此,加快金融市场完善的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1)完善货币市场。重点是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使之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完善票据贴现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提供便利。(2)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当前,在规范证券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是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为企业开辟多样化的筹资渠道,使企业能通过资本市场有效筹集长期发展资金。
要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负责制,目的是使投资、管理和投资增效各环节有机结合,改变争项目一哄而上,项目效益无人负责的状况;二是实行资本金制度,改变投资领域大锅饭现象。凡企业申请国家投资,企业必须符合最低资本金要求,做到风险共担,使投资项目与投资主体自身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
标签:金融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