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湖南永州 426000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的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在治疗前接受过多层螺旋CT扫描仪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CT诊断的影像学资料,并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60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患者31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96.9%,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1.0%。其中,急性出血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检查时间短,准确率高的优点,且检查无创,安全性好,能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患者通常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1]。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的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l997年全国胰腺外科会议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2],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治疗前接受过多层螺旋CT扫描仪诊断,临床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完整。
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在28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3.5)岁。患者的发病时间在6h到72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34.1±3.5)h。病程在1年到7年之间,平均(3.2±1.1)年。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状疼痛(98例)、恶心呕吐(49例)、发热(59例)、腹胀(39例)、腹水(27例)、胸水(14例)、黄疸(22例)、肠麻痹(30例)、腰肌紧张(30例)、出血(21例)或者皮下瘀血斑(23例)、休克(9例)等临床症状。
经常规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水平在120U/L到2100U/L之间,平均水平为(1002.3±103.5)U/L,其中84例患者的血、尿淀粉酶高于正常水平(按照Somogyi法检测的标准,正常血清淀粉酶的参考范围40U/L-180U/L),有16例患者未见明显升高。
有明确的发病诱因的患者80例,其中,30例患者发病前有暴饮暴食的情况,44例患者胆道疾病患病史,42例患者有酗酒史。
1.2检查方法
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检查前禁食6h-8h,分别在扫描前30min和进入CT室后口服2%-4%的泛影葡胺500ml和300ml,促进胃十二指肠充盈,避免其对胰腺的显像造成影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是膈肌顶端至髂嵴,设定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350mAs,层厚和层距均为0.5cm,螺距1.25,视野36cm,信噪比为10.42,床进速度10 mm/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平扫结果界定胰腺上下界,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增强扫描,经肘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做造影剂(浓度为300mgI/ml,总量为75ml),注射速率为3.0ml/s,在造影剂注射之后行多期扫描:动脉期(25-30 s)、胰腺实质期(45-50s)、门脉期(100s-200s)。
由两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共同阅片,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对病灶的位置、大小、密度、边界、主胰管和肠管的扩张情况、胰腺周围脏器及胰周血管的受压/移位/浸润情况等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病理学检测,100例患者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患者分别有68例和32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60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患者31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96.9%,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1.0%。其中,急性出血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胰腺内部胰酶激活进而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情况,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3%-6%[3])。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常规检查会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考虑到不同病理学分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病理变化情况、预后都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通常,急性胰腺炎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型胰腺炎两大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患者患病程度相对较轻,预后较好;而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患者由于病情进展都快,并发症发生率高,多伴重要器官组织损伤的情况,死亡率较高[4]。
本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诊断,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诊断效果,总的诊断正确率可以达到91%。按照Balthazar的分类标准对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级[5]:以患者的CT表现正常、胰腺正常为A级;以患者的胰腺存在局限性或者弥散型腺体增大,腺体的边界不规则,并有不均匀增强表现,胰管扩张但胰周无渗出,胰周脂肪层无异常的情况为B级;将患者的胰腺发生明显肿大,胰腺实质及周围存在炎症表现,胰周脂肪层逐渐模糊表现出网格状、条索状水肿的情况的情况为C级。上述A、B、C三级均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当患者的胰腺实质或胰周有单个液体积聚、胰周渗出显著可记为D级;而胰腺发生脓肿、坏死,胰周脂肪层完全消失、胰腺内、外出现普遍性积液的情况记为E级,D、E级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根据患者的不同CT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病理学分级和判断,特别是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接近100%,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具有无创、空间分辨率高、精度高、检查效率高、成像角度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凯,张和平.CT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20):77-102.
[2]丁军峰,窦鹏,马新征.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外医疗,2012,31(27):179-180.
[3]曹文彬.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1093-1094.
[4]刘五嵩,郭玉芳,王庆兵.64 排CT 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6(3):181-182.
[5]胡松.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15):5-7-508.
论文作者:李清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胰腺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水肿论文; 情况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