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的三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点论文,需求论文,建议论文,产业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产业需求预测置于经济预测的中心地位。因此,对产业需求作出科学的预测就显得极为重要。所谓科学的预测一是指预测要准,二是指预测要早。结合我国的预测实际,这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在“九五”已经过去近两年,有关部门才公布了对“九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这一支柱产业的需求预测报告。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的预测结论。他们认为:在GNP保持8%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到2000年全社会货运量将达160亿吨,货运周转量达46500亿吨公里,“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23%和5.41%;全社会客运量将达175 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达14000亿人公里,“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34%和9.23%。我们认为,有关部门的这一预测值似嫌偏高。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产业需求预测需要科学的预测技术
就产业需求预测来说,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合成预测。所谓合成预测就是把根据不同技术所作的预测加以综合。这里的不同技术包括:纵向历史规律预测法和横向因果联系预测法。
所谓纵向历史规律预测法是指根据客观事物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显示的规律来作预测。经济发展是有内在规律的,其历史数据中包含了有关未来的信息。从研究这些历史数据出发,认识其中的规律,然后把所认识的历史规律性延伸到未来时期,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值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
所谓横向因果联系预测法是指利用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特点,通过分析预测变量及相关因素之间的横向因果关系来作预测。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他们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趋于彼此适应,保持平衡。因此,掌握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便可把这种关系按比例类推到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
据此,我们利用“七五”、“八五”期间交通运输的有关历史数据,求出“九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的纵向历史规律预测值,并通过分析交通运输需求量与国民生产总值在总量上、相对量上的比例关系,求得“九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的横向因果联系预测值。把这两个预测值加以综合,便可得出有关的预测结果:在GNP平均增长速度为8%的情况下,到2000年全社会货运量将达149亿吨,货运周转量达47680亿吨公里,“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88%和5.94%;全社会客运量将达15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达11928亿人公里,“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均为5.79%。比较起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测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高成分。我们的看法是,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交通运输需求保持如国家有关部门所预测的增长速度并非年均增长8%的GNP所能支持的,与它相适应的GNP的平均增长速度应在10%以上。另外从近两年实际来看,也初步证明有关部门的预测偏高。因为在1996年GNP比1995年增长9.7%的情况下,1996年的货运量仅比1995年增长4.97%,货物周转量只增长2.03%;客运量增长6.2%,客运周转量仅增长1.57%。在1997年GNP增长率为8.8%条件下,货物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分别只增长4.9%与 5.3%。
二、预测应集思广益
预测是综合研究事物发展的延续与突变的过程,它的依据是事物发展纵向的相对稳定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异步相似性。预测涉及经济社会现象未来的变化,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而不仅需要直接预测,而且也需要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力量搞预测。政府部门在作产业预测时应该更多地听取其他专家的意见。古人早就说过,兼听则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发布有关预测结论时,应多方听取意见,三思而后“言”。从一定程度上讲,预测质量不高所带来的危害比没有预测还要严重。预测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可减少片面性。对于具体的预测工作,一方面要利用专家的技能,因为专家有丰富的预测经验和专业知识、熟练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可对事物发展作出比较可靠的预测。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群众,因为群众对事物发展的基层层面有深切的了解,他们凭靠自己特有的分析方法和体验力,可对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作出敏锐的观察,因而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预测要集思广益,既要发挥专家在预测方面的主导优势,又要吸收群众评议的长处,多个预测值几经综合、平衡和调整,尽量消除某些偶然性因素,使预测结果更合乎客观实际。
三、应提前发布预测报告
预测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和价值在于指导人们的行动,为科学决策和制定经济计划提供信息和依据。预测出某项指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后,便可分析保证它顺利发展的同期有关配套条件应达到的规模或水平,从而有助于在经济计划与决策中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例如,科学预测出“九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后,同期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需的速度及规模便有了一个规定,这就使“九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计划有了制定的科学依据,也为交通运输业确定合理的客、货运输设施的比例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样,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计划也有了制定的基本依据。然而当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九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的预测结果时,“九五”已经过去了近两年。这意味着,如果要以这些交通需求的预测结果为依据,那么有关“九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计划及有关决策,最早也只能在“九五”过去近两年以后才能作出。如此,有关的计划与决策根本就不可能体现预测的导向作用;这样,预测的主要作用和价值也就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政府的产业预测应该早些进行,提前发布,使地区与企业的决策和计划能够建立在对未来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从而有可能使目标既积极又稳妥。
为此,我们建议,年度预测应该在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发布结果,比如1998年预测报告应在1997年6月至11月间发布; 五年期预测应该提前1—2年发布,“九五”产业需求预测应该在1993年6月至1994 年12月间发布。否则,预测便成为“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