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济南 250000;2.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 250000
摘要: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本文拟通过分析小清河的文化、自然和用地条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小清河;湿地;滨水空间
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0.3公里。历代对小清河有“洁清秉德”、“安澜千里”、“通河润物”的赞誉之词,是济南历史上的“黄金水道”。尽管小清河在济南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在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景下,同时也作为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的重要地区,复兴小清河的滨水空间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条件分析
1、文化资源
小清河最初开凿于南宋初年,在不同的时代也被打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从上古时代的“舜耕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盐运文化”,到近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工业文化”,同时也孕育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湿地文化。小清河发挥着各种功能在见证济南历史变迁与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沿线分布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表1 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2、自然资源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这是古人对小清河的精彩描述。小清河两侧拥有济南“齐烟九点”中的匡山、北马鞍山,华山,南有各支流(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大辛河、韩仓河、刘公河、杨家河及西巨野河),北侧有黄河,流经济南动物园。其湿地资源丰富,自西至东有济西湿地、北湖、华山湖、遥墙清荷、白云湖湿地,这些“亲水近山”的自然条件,为构筑优美和谐的滨水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条件
3、用地情况
小清河因为贯穿了济南的整个城区,所以沿岸用地比较复杂。主城区部分的用地从最初以“工业+宿舍”,到以“工业+市场”,到目前的“居住+公建”的转换。空间上表现为用地开发趋于饱和,产业用地与生活用地混杂,住宅部分村民安置小区较多,城郊部分散落着村庄用地和低矮厂房。工业用地比例大,之前对居住和公共环境严重干扰和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较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污水严重污染小清河水质,目前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已经关闭,但是原有用地需要进行环境污染评价及相应的污染治理才能使用。沿线大型市政设施较多,比如污水处理厂、电厂等。
二、问题分析
1、湿地面积缩小,生态景观功能未能发挥
历史上小清河源头还是芦苇茂盛的湿地,有“睦里庄前荷花淀,芦苇荡里白鹭飞”的诗意画境。然而,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疏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被破坏,现在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小清河已失去“造血”功能,逐渐变为一条泄洪河。湿地面积的萎缩,极大制约和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加之小清河流域湿地文化产品保护和开发不足,难以建立与人们心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联系,小清河的生态和景观功能未能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也没得到充分体现。
2、配套设施不足样,城市风貌有待提升
沿线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较为缺乏,中部泺口地区虽然中低端的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个体和集体经济活跃,但呈现出无组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整体品质有待提升。严重缺乏各类市级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同时不断增加的住宅、商业、办公等建设项目也拉大了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城市面貌品质不高,在大多数的小清河沿河地段,两岸环境较差,建设品质较低,低层破旧建筑比重较大,生活环境亟待提高。
3、开放空间不连贯,亲水性不足
两岸的公共空间未进行整体统筹考虑,在西部、东部城郊段,基本为农田与苗圃,未考虑人的活动区域。在西部、东部新城段,可达性较为良好,有多个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相连,但进入绿地的入口尺度较小。新城段从华山东路到洪园闸清河北路北侧多为施工区域,整体可达性较弱。在老城发展段,绝大多数地段的可达性良好,但一样出现绿地出入口半径太小。河岸现状大量驳岸以垂直驳岸为主,垂壁高差过大,现状植被品种单调,视线遮挡严重。通过调研问卷,近46%人群提出亲水性不足,休闲活动场地不够。
三、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1、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恢复小清河沿线湿地历史风貌,加强沿线济西湿地、白云湖湿地等生态保护,建设好北湖、华山湖湿地,逐步恢复遥墙清荷湿地。设置活水链工程、调蓄净化湿地,河道净化器工程、健康水生态系统等海绵设施,收集净化初期雨水提升河道水质,强化河道行洪能力。在西巴漏河等重点支流、绣江河入白云湖口及其他支流入干流处等适宜地点,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在沿线污水处理厂(站)、重点企事业单位、大型社区排污口,建设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2、优化两岸用地功能。对流域内的工业布局进行调整,逐步弱化工业生产功能。培育观光娱乐、旅游休闲、生态养生等新的产业增长极,在城市规划中适当增加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娱乐康体用地,通过探索文化设施用地与其他用地的融合机制,同时也可利用滨河新区搬迁遗留的旧厂房,沿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突出小清河都市休闲服务功能。
3、加强亲水性空间塑造。协调城与水的关系,让济南市民的生活回归水岸,针对现状硬质驳岸规划提出从生态性和亲水性两个方面进行大尺度河道改造,结合小清河沿线的山体、湿地的以及公园等景观节点以及国际医科大学、济南动物园等重要地标性节点,打开城市河道界面,贯通河坡两侧的休闲空间,形成河景对望的全景绿廊,同时根据功能布置策划不同的日夜活动,激活水岸活力。
4、打造小清河慢行绿道。与城市慢行步道网络对接,串联沿线相关的各个文旅点和公共服务点,构建文化游览体系。针对道路桥梁、汇入河道等因素提出合理贯通的解决方式,据统计,现状存在有26座桥梁,包括车行桥、人行桥、铁路桥, 可考虑桥下架设栈道,连通断头路。现状存在十条水系汇入阻断交通流线,可结合河流交汇处绿化及河口宽度架设人行栈桥或绕行市政路,打造一条集生态亲水、休闲游赏、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滨河绿道。
论文作者:吕媛媛1,王洪涛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湿地论文; 济南论文; 小清河论文; 文化论文; 河道论文; 功能论文; 沿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