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张凯艳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张凯艳

(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变电运维一体化是我国传统变电站步入智能化时期的产物,是运维检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力企业供电质量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探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并做好风险管控措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运维管理对策。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指变电运行专业在原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等传统变电运维业务基础上,融入带电检测及清扫、消缺、易损易耗件更换等维护性检修业务。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一项新起步的工作,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理,能够提升运维工作的安全性,使其处于严格的管控状态,提高运维工作质量,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变电运维一体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就包括管理风险因素、工作人员自身风险因素、设备及技术风险因素、制度风险因素等等,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预防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提出了几点思考。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1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变电运维一体化其实,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但是因为电网相关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难度较大,使得专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维护,如此使电网运行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使得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引发故障,将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变电运维一体化即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将实现组织机构一体化和员工职责一体化发挥充分的作用。

2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因素分析

新的运维体系下,由于技术的更新以及用户对于供电质量的要求,传统的停电检修已然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电检修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管理到现场的运维都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面临更多风险。

2.1管理风险因素。传统的运维体系中,运维管理人员需要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而在新的一体化作业体系中,除较重的工作任务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承担运行维护外的检修等工作,工作量大,且覆盖面较广,给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容易出现疏忽和失误。

2.2工作人员自身风险因素。由于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一体化体系中的工作人员与传统相比,需要掌握更多技能,对更多的设备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承担相应的运维及检修任务。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问题,易出现敷衍了事等情况,同时对于自身要求不高,岗位技能无法及时更新和提高,给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无法满足新的岗位要求。

2.3设备及技术风险因素。由于一体化运维人员需要掌握更多设备的维护及检修技术。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精密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会给运维人员带来较重的学习压力。同时,由于设备及技术培训不到位,也会给操作和管理带来较多困难,从而形成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2.4制度风险因素。由于新的运维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并广泛应用,相应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漏洞。传统的“两票三制”制度在新的体系内,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会给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控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我国的风险管理中,预防作业风险,尽量避免工程实施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出现,在日常的运维工作中做好控制与防护工作。做好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

3.1科学评估,创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规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建立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风险评估系统,首先,应该搜集整理数据,创建一个风险数据库,通过创建数据库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中运维所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整理,对运维人员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其次,应该创立风险评估的专题研讨会并进行不定期召开,对运维作业中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尽最大可能地规避操作风险、设备风险、管理风险,并为作业风险的处理提供参考。最后,创建风险管控相关的身份标识,当确定变电运维一体化运维过程中出现风险后,为了确保风险管控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实施对每个环节的逐条确认,应对风险,严格安装风险的管理的规则制度进行处理,以此保证风险管控的效率。

3.2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控对变电运维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国家电网及变电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对变电运维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对运维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理论培训,试点模拟培训。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培训更是大势所趋,可以要求运维人员在固定时间上网,降低培训成本。在培训时详细指导对变电运行的观察以及故障的推断,逐步的提高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运维技能。同时,还应当建立起运维人员的考核制度,对运维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作业人员才能够从事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效率。

3.3建立健全监察体制,加强监督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众多,如不加强监督,将会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效率,随着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的普及,人少站多的情况会逐步出现,为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要做到定人定责,全程跟踪管理。建立监察机制,将原有管理流程与新增工作流程相结合,细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实现对变电运维的工作流程全程监管,解决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健全监察机制,首先要让作业人员、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在工作的范围内履行自身的职责。其次,要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定,工作票的签发人不可以兼任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明确电网任职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职责与监督职责。最后,对于变电运维作业人员要清晰对他们的监管,必要时应采取一对一的监管模式,这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3.4科学分工,科学管理

在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控时,要对变电运维的作业小组的最大的承载能力进行透彻分析。最大承载能力包括人员安排、作业人员工作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等方面。各个班组的组长应该对其组员的最大承载能力,和需要管控的风险进行评估,上报给上级部门,再有上级部门对各个作业小组的工作量进行科学分配。由于变电运维工作的工作难度较高,同时工作量也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大,对于工作量的科学划分也越来越重要。在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计划时,不仅仅应该阶段性的制定目标,而且应该将各作业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一旦出现事故而发生的因权责不明,目标不定,而引发的职责互相推诿,无法处理相关责任人的现象发生。而且,对各个班组的科学分工与整合可以使各个班组间的工作互相协调,进而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变电运维作业可以准确、高效率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变电运维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段欢,崔玉彬,苗予磊.同行.2016(09)

[2]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探析[J].彭梅清.质量探索.2016(04)

[3]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赵鑫.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

[4]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涂洪骏.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

[5]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J].石海英,伍忠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

论文作者:张凯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论文_张凯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