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凝聚力_群体行为论文

论群体凝聚力_群体行为论文

试论群体内聚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聚力论文,试论论文,群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其群体内聚力的高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群体内聚力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群体工作效率则直接影响群体的竞争力,因此,考察群体内聚力与群体工作效率的关系,对于提高群体士气、增强群体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群体内聚力及其形成

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使其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定向相同,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量。

群体内聚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即表现在群体成员身上的向心力;二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即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使群体成员之间在情感、价值及行为上趋于一致。内聚力高的群体,其成员“归属感”强,能自觉维护群体的利益及群体其他成员的利益,充分发挥能动性,集体观念强,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能充分显示群体生机和活力。

群体内聚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第一层次是以群体成员彼此感情依恋为特征的表层,通常是以感情为纽带联结或聚合起来的。例如血缘关系、业缘关系或情感互补、兴趣爱好相似等,成员间并无密切的交往。这一层次的群体内聚力最低,群体成员与群体规范的遵守是不自觉的,被迫的。第二层次是以价值取向的统一为特征的中层。群体成员价值取向基本统一,使其行为具有共同的导向,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了共同的基础,因而往来频繁,关系密切,比较自觉地接受群体规范,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一层次的群体内聚力较强。第三层次是以群体活动的目标统一为特征的深层。这一层次的内聚力使成员不仅从行为过程而且从行为目标上趋于一致,所有成员自愿为实现群体活动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协调一致,统一行动,群体规范和工作目标不再是外在的限制或准则,而已经内化为全体成员的行动准则和活动目标,这个层次内聚力最高。上述三个层次的内聚力,群体内聚力的形成有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高层次的内聚力是由低层次内聚力发展而来的。

群体内聚力是保证群体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群体的粘合剂。一个群体失去了内聚力,就失去了力量和生命,这个群体也就难以存在。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强弱,决定着群体自身发展的快慢,决定着群体能否较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顺利地实现群体的目标。

二、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

研究群体内聚力的目的是在管理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关系:当群体的规范、目标与组织的规范、目标一致时,群体内聚力强,其工作效率就高,二者成正比;如果群体规范、目标与组织的规范、目标不一致,这时,群体内聚力越强,其工作效率就越低,二者成反比。

群体内聚力的强弱与对群体施行不同的诱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关系有四种表现:(1)高内聚力加上积极诱导,内聚力高。(2)高内聚力加上消极诱导,则高内聚力也表现得低。(3)低内聚力加上积极诱导,则低内聚力表现得较高。(4)低内聚力加上消极诱导,内聚力低。可见,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施以何种诱导方式,对群体内聚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沙赫特进而研究了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认为:(1)群体内聚力的强弱与工作效率的高低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高内聚力的群体可能带来相应提高的工作效率,也可能不是。(2)群体内聚力强的群体能否有高的工作效率与诱导的内容和方式有很重要关系。(3)在同样施以积极诱导的情况下,内聚力强的群体工作效率要高于内聚力弱的群体。(4)如果对内聚力强的群体施以消极诱导,其在工作效率上的下降比内聚力弱的群体还要快。显然,高内聚力群体比低内聚力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

因此,群体内聚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要以群体的规范、目标和要求为中介,群体要求成员努力工作提高效率,那么高内聚力的群体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就低。这就要求领导者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积极的诱导内容与方式,提高群体内聚力及工作效率。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体工作目标,并使之为群体全体成员所接受。群体成员在工作中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并确切地弄清自己应干什么,在干什么,从而使群体成员的行为与群体目标趋于一致。当群体工作目标内化为群体成员的工作目标时,群体的内聚力就高。

(二)要有统一的群体规范。群体工作目标的实现要以群体规范来保证。群体规范不仅是群体成员外在的行为准则,而且要内化为群体成员自觉的行为方向。

(三)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还依赖于群体成员之间的活动方式及信息沟通状况。因此,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与内容、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通畅,是领导者必须经常注意的问题。

(四)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对群体内聚力也有一定影响。领导者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处理,以及对待群体的态度等对群体成员的影响较大。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都能使群体成员表现出高昂的士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通过对影响群体内聚力因素的分析,可以找到提高群体内聚力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是:

(一)群体目标 群体目标对群体内聚力的质和量都有影响,即影响群体内聚力的方向及内聚力的高低。就量的影响而言,群体目标被群体成员接受的程度直接影响群体内聚力的高低。群体内聚力可理解为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成员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越高,群体内聚力就越高。如果群体目标不现实、不明确、不能内化为群体成员的自觉目标,这样的群体就很难有较高的内聚力。就质的影响而言,凡与组织目标一致的群体自觉目标,能够产生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利的群体内聚力。具体有四种情形:1.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程度高,群体内聚力也强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会相应提高;2.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程度低,而群体内聚力强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相反还会下降;3.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程度高,而群体内聚力弱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会有所提高,但一般不会达到群体内聚力高的水平;4.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程度低,群体内聚力也不强的情况下,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不会对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是以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程度高为前提的高群体内聚力。

(二)群体成员利益 不管人们以何种方式结合成群体,当他们聚合为群体时,他们的利益也同时联结在一起了。因为利益的一致,群体的内部结合才比松散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密切。在一个群体内,如果其成员都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紧密相联,并能自觉地把个人溶于集体之中,这样的群体便可能有较强的内聚力。如果群体成员都盯住自己的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这样的群体内聚力就不会强。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不仅能把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联系起来,而且还能与组织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的群体不但会有相当强的群体内聚力,而且这种内聚力是我们所最需要的那一种。

(三)群体“核心”人物 一个群体内聚力的强弱,与这个群体的“核心”有直接的联系。有些群体领导者是尽心尽力也是尽职的,然而由于能力、水平、性格、气质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成为群体的核心,不能将群体成员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没有“核心”的群体,内聚力就不强;有什么样的“核心”人物,往往就有什么样的群体内聚力。

(四)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包括考核的标准、范围,奖励的内容、方式,奖励的幅度等内容。群体内部的奖励标准是否合理,奖励范围是否适度,奖励幅度是否悬殊,是强调奖励个人、还是强调奖励群体,都将直接影响到群体成员的心态。特别要注意奖励标准的把握及奖励方式。既要强调以实际的工作效益、工作成绩为主,又要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等。提倡集体奖励,但不能搞平均主义。只有如实反映群体成员的工作绩效、论功行赏,才能使群体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高度的内聚力。

(五)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或互补性 同质性是指成员在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或类同。在一般情况下,群体成员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同质会增强人际吸引,相互产生好感,因而能增强内聚力。互补性是指具有异质性的成员在某些方面的互相补充、渗透、交融。在多数情况下,群体成员是异质的,如果具有异质性的群体成员之间感到彼此在某个或若干方面能够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时,也会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增强内聚力。

除上述五个方面外,群体内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尚有群体成员心理满足程度、群体内冲突的解决状况等。从群体外部环境考察,群体的外部竞争、群体的外部压力等对群体内聚力也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研究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群体目标,采取恰当的管理方式去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标签:;  ;  ;  

论群体凝聚力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