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生命:伦理学视角述评_人际关系理论论文

情感与生命:伦理学视角述评_人际关系理论论文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学论文,视野论文,情感论文,人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09)04-0003-07

情感①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对人生幸福有着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情感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今天更是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更应该为当代伦理学家关注和探讨。

一、人是情感动物

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有理性的方面,也有感性的方面;有理智的方面,也有情感的方面。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人的心理就像海洋里的冰山,其理性的、理智的意识方面只不过是露出水面上的山尖,而感性的、情感的、欲望的、本能的无意识方面则是水面下的巨大山体。使人成其为人的不只是水面上的山尖,而是包括水面下的山体的整座山。按照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说法,人是一个包括理智和意志,也包括微知觉、知觉和本能、欲望的“单子”。这“整座山”或“单子”才是完整的人,才是完整的心灵。如果没有了那些感性的、情感的方面,人也许是天使,但决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从我们日常的经验看,任何正常人也都是有情感的,只是有些人可能情感浅薄一些、单一一些,有些人可能深刻一些、丰富一些,但不可能一点情感都没有。这正如人人都有理智,只存在着程度的差别一样。人们经常谈到某某人是“冷血动物”、某某人“铁面无情”。这种说法通常都是就某人的某一方面而言的。人的情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个人某一个方面的情感淡薄或缺乏,并不意味着他其他方面的情感也如此,我们更不能由此得出这个人没有情感的结论。我们认为,人不存在有无情感问题,只存在情感正常不正常、健康不健康、丰富不丰富、持久不持久、强烈不强烈、高尚不高尚、美好不美好的问题。

人生来就有情感,但这并不是说人的一切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情感如同理智一样,人与生俱来的是潜能,而这种潜能是通过人在一定环境中生活才变为现实的。这里就有一个从潜能变为现实的广度问题、深度问题、各种情感的结构及其总体取向问题。这些方面的状况如何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生活环境,最重要的也许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对人们情感的广度、深度、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一般状况有根本性影响。二是教育。情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培养的过程就是使人们的情感从潜能变为现实的过程,教育可以对人的情感从潜能变成什么样的现实发挥重要作用。三是个人的作为。个人是情感的主体,情感的广度、深度、结构和发展方向如何最终取决于个人,个人的能动性在情感从潜能变成什么样的现实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情感的潜能不能正常地变成现实,人的情感就会发生问题,人的生活也会发生问题,这就如同人理智的潜能不能正常地变成现实,人的理智、人的生活会发生问题一样。

无论是正常变成现实的情感还是不正常变成现实的情感,都是人的一种心理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而且需要得到必要的调节和释放。调节主要是运用理智对情感进行引导和控制。释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宣泄,即将喜怒哀乐等情感发泄出来,这种宣泄通常是无对象的,当然不排除希望别人分享或引起别人的共鸣。二是表达,即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表达通常是有对象的,并希望引起对象的反响或被对象接受。如果人的情感得不到必要的释放,人就会感到压抑、郁闷,人的生活就会因此发生问题,久而久之,人的情感也会萎缩、变异,并从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人是理性动物”,这一论断影响了人类文明两千多年。在这一名言的强有力影响下,人们更多地想到自己是理性的,与此同时却渐渐地淡忘了自己也是情感的,忽略了人既是理性动物或理智动物,也是情感动物。随着以理性为基础和价值取向的现代文明的昌盛,人的情感不仅被进一步边缘化,而且被压抑,被扭曲,被替代,被湮没。今天的人类,情感问题普遍突出,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一个重大生存问题。

当代人类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的潜能被忽视,被压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导向是理智型的,工具理性盛行,科学技术昌明,唯才是举,学校教育实际上是智育至上。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人所追求的也主要是怎样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不关心自己情感的培养和呵护。这样一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的人的情感潜能不仅被搁置,而且被过分开发的理智潜能所挤压、所抑制。二是情感的释放渠道受阻,人们的情感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情感被边缘化。现代社会是一种理性化的科技统治的天下,发泄和表达情感常被看作是不理性、不理智的举动和表现,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努力压抑人的喜怒哀乐情感,不敢甚至也不愿意对情感对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自己日益理性化、理智化,成为单面的冷漠动物。三是某些不正常、不健康的负面情感被强化,社会不仅缺乏真情,而且还充斥着自私、贪婪、猜忌、嫉妒、忿懑、艾怨,以及由此引起的敌对、争斗和陷阱,成为可怕的社会。人的情感潜能得不到正常的开发和培养,情感就有可能得到不正常、不健康的生长,那些对人类生存不利的情感就有了可乘之机。例如,如果缺乏教育的影响,人的那种天然的自利倾向就可能演变成一种极端自私的情感。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得不到必要的释放,就有可能积聚成可怕的破坏性能量,这种能量可能使人患上贪婪、抑郁、歇斯底里、精神分裂等精神性心理疾病,而且可能扭曲变形为敌对、仇视、破坏等对待社会和他人的可怕态度和恐怖行为。

情感原本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被湮没,被扭曲,人就不再那么像人了,或者不如说,人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畸形的、可怕的,成为了这样的人,其人生就再也没有人生原有的乐趣和幸福,相反始终与痛苦和不幸相伴随。

二、多彩复杂的情感天空

一般地说,人的情感(包括感情与情绪)是以本能为基础、相对于理智而言的心理感受。情感的原始基础是本能。就人而言,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积淀的原始求生存的能力及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活动。情感就是在这种反应活动中对某种活动的对象及其活动本身产生的具有赞成性倾向(如好感、喜悦、爱恋),或反对性倾向(如反感、忧愁、憎恶)的心理感受。情感是以作为求生存能力的本能及其受理智作用后产生的欲望为基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可以强化或弱化本能和欲望活动,因而情感是人生存的动力机制。理智则是人的认知、判断、推理、选择、决定的能力,理智的活动及其成果可以引导和控制人的本能和欲望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理智又是人生存的控制机制。人类有了理智之后,情感这种动力机制会作用理智,而理智这种控制机制也会对情感发生作用。从这种意义上看,应该说,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

由于情感是与理智纠缠在一起的,因而人的情感已经不完全是本能的,而且因为有理智的作用,人的情感与动物的情感相比较,要丰富、深刻得多,也要复杂得多。可以说,人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我们可以从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三个维度对人的情感世界进行考察。

从性质来看,人的情感是有倾向性的,或者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或者是肯定的或者是否定的,或者是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

人的情感并不都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的划分主要是以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为根据的。一般而言,有利于个人、他人和整体生存的情感是正面的情感,不利于或有害于个人、他人和整体生存的情感则是负面的情感。正面情感可大致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第一类是与人的本能相联系的天然情感,如自爱、乡情、同情等;第二类是后天获得的对他人的个人情感,如亲情、爱情(含性爱)、友情(友爱)等;第三类是后天获得的对个人、他人和整体的社会感情,如美感、道德感(可简称为德感,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等)、事业心(可称为业感)等。第四类是在前三类情感基础上升华的情感,如仁爱、博爱、圣爱等。负面情感难以进一步作出类型的划分,大致上包括自私、贪婪、猜忌、嫉妒、歹毒、残酷、忿懑、艾怨、憎恨、仇视这样一些情感。除正面的和负面的情感之外,也有一些中性的情感,如喜悦、忧愁、抱怨、好感、厌恶、愤怒等。正面情感通常是人们和社会称道的情感,负面情感则是人们和社会不认可或讨厌的情感,而中性情感是人们和社会可能认可也可能不认可的情感。

人的情感虽然复杂,但总体上看有两种基本取向: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肯定性的情感是指情感主体自己肯定的感情,否定性的情感是指情感主体否定的感情。肯定性的情感一般是以“喜悦”为特征的,而否定性的情感一般是以“厌恶”为特征的。一个事物或人引起了情感主体喜悦的感受,有时并由此引出了爱的感受时,这就表明该事物或人引起了情感主体的肯定性感情;反之,一个事物或一个人引起了情感主体厌恶的感受,有时并由此引出了恨的感受,这就表明该事物或人引起了情感主体的否定性感情。与正面情感是好的情感而负面情感是不好的情感不同,肯定性的感情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情感,而否定性情感也不一定是不好的感情。例如,对子女的溺爱是一种肯定性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不是好的。又如,对为非作歹的恶行感到厌恶是一种否定性情感,但这种情感是好的。这表明,肯定性情感、否定性情感与正面情感、负面情感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地说,前者主要是个体自然产生的,后者是从社会角度审视的。

无论是正面的、负面的情感还是肯定性的、否定性的情感,其中大多是积极的情感。其主要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愿望(包括欲望、兴趣或希望)为指向的,而且其情感主体愿意宣泄或表达的。与之对立的是消极情感,如悲观、失望、绝望、抑郁、焦虑、冷漠等,由情感扭曲、变态等导致的畸形情感也属于消极情感。其突出特征在于,它们一般不是以愿望(包括欲望、兴趣或希望)为指向的,而且其情感主体往往不愿意调节也不愿意宣泄或表达的。悲观、失望、绝望、抑郁、焦虑、冷漠等消极情感是不正常的情感,长期处于这种情感状态,极有可能导致情感的扭曲、变态。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消极情感也属于负面情感。

从广度来看,人的情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的情感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总是由某种东西引起的,这即是所谓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感的诱发因素,可谓之为“情感诱因”。同时,人的情感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总是有所指向的。情感所指向的对象,可谓之为“情感对象”。情感诱因与情感对象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分离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大体上是一致的。情感诱因和情感对象十分丰富,几乎可以说,人能接触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人的情感诱因,也都可以成为人的情感对象。

归纳起来,这些诱因和对象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八类:(1)自我。一个人自己的某一个方面乃至整体都能诱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成为自己情感的对象。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的自恋情结就是一个典型例证。(2)他人(包括亲人、亲友、同事、路人)。我们接触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引起我们的情感,也可能成为我们的情感对象。不用说亲人、亲友之间,即使是路见陌生人遇难,我们也会产生同情心,也可能会出于友爱伸手援助。(3)家庭。今天之所以有不少男人不愿意回家,可能是因为他们家外有“家”,对新家有了眷恋而对老家已经厌倦。(4)组织(包括工作单位、社团等)。现在有许多工作单位都注重培养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这表明工作单位是可以成为情感诱因和情感对象的,其他各种组织亦如此。(5)家乡(包括社区)。传统社会流行的“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说法表明人们可能对作为自然村落的家乡产生家园的眷恋感,而今天许多城市居民缺乏家园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彼此隔离陌生的高楼大厦。(6)社会(包括国家、祖国)。到今天为止,人类生活的社会仍然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国家又常常与祖国在范围上一致。我们国家强调人们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表明政治国家也好,祖国也好,都可以激发人们的爱憎情感,成为人们的爱憎对象。(7)世界(包括人类)。世界和人类虽然与个人的情感相隔较远,但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人拥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有为人类工作的热情。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和人类更成为人类情感关注的对象。(8)自然(包括动物)。古人对自然的恐惧,今人对自然景区的热爱,文人骚客对自然的赞美都表明,自然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的重要源泉,也是人类情感的重要对象。今天的宠物爱好者,更表明动物可以成为人类爱恋的对象。

就深度和强度来看,人情感是可深可浅、可强烈和不强烈的。无论是正面情感还是负面情感,无论是肯定性情感还是否定性情感,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都存在着深度和强度的区别。情感深度与强度常常是关联的,难以截然分开,不过情感深度更多地是就可表达的情感而言的,如刻骨铭心的爱、咬牙切齿的恨,而人的每一种情感都可以有不同的强度,最低的是淡泊或平静,最高的就是激情。淡泊就是没有多少情感。这是一种无喜无怒、无爱无恨的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与冷漠不同,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本来可以产生和释放情感而刻意压抑使其不产生或不释放,更不是对一切都无所谓和不动心。激情则是强烈的情感。这是一种大喜大怒、大爱大恨的情感状态。在淡泊与激情之间,存在着无法再细分的不同强度层次。情感强度的形成与情感诱因和情感对象有关系,更与情感主体的情感力或情感感受能力直接有关,也与理智的控制能力有关系。

三、对情感的价值审视

人是在家庭和社会中生存的,人的生活环境对人的情感形成、诱发、调节和释放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人的情感的培养、导向和规范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人的情感是与人的理智交织在一起的,受到理智的控制。正是因为环境和理智的影响,人类的情感越来越成为可控的。人类控制情感的总体方向是使情感更有利人类个体和整体的生存。为了使人的情感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必要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弄清人的哪些情感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哪些情感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我们要通过这种审视和判断,对人的情感作出选择,并规定其方向、范围和程度,从而为人的情感的培养、调节和释放提供依据。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五个方面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即情感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这五个方面就是伦理学审视情感的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情感的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健康的情感是有利于人的生存的,因而是好的或善的感情,反之就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而是坏的或恶的。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这三条标准是情感的量度标准,它在健康标准的前提下,规定着情感是否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因而规定情感价值的大小。是否美好是情感的理想标准,所涉及的是能否使情感成为乐生要素。

从有利于人生存的角度看,什么样的感情是健康的呢?首先,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感是健康的。健康的情感应当是有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不会由情感诱发身体或心理疾病。其次,有利于个人家庭和睦、职业成功的情感是健康的。职业和家庭是人生存得好和生存得更好的两大支柱。健康的情感应当是促进家庭和睦和事业成功的,应当是个人事业成功和家庭和睦的源泉和动力。再次,有利于营造协调的人际关系的情感是健康的。人生活在环境中,人际关系是人生活的最重要环境,环境不好,不仅生存的压力大,而且会因此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健康情感应当是促进人际关系协调的,或者说应当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最后,有利于促进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和谐发展的情感是健康的。现代人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共同体中,个人的生存状况与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共同体的和谐和发展,才有个人人际关系的协调,才有个人事业的成功,也才有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以上四个方面的划分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在将有利于这四个方面的情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它们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从以上这四个方面看,前面所说的与人的本能相联系的自爱、乡情、同情等天然情感,对他人的亲情、爱情(含性爱)、友情等个人情感,对个人和整体的美感、德感、业感等社会情感都是健康的情感。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人的身心愉悦、家庭和睦、职业成功、人际关系协调,以及共同体和谐和繁荣。而像自私、贪婪、猜忌、嫉妒、歹毒、残酷、忿懑、艾怨、憎恨、仇视这样一些负面情感,以及悲观、失望、绝望、抑郁、焦虑、冷漠这样一些消极情感以及扭曲、变态的情感,则是不健康或有害的情感。

在健康的前提下,一般地说情感越丰富越有利于人的生存。有利于人的生存,就是能提高人生存的质量。所谓情感丰富,主要是指人的各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呵护,在所有情感生活方面都具有良好情感感受能力。健康的情感是人的动力机制和快乐源泉。显然,健康的情感越丰富,对人素质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越有利,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相反,如果情感单一,人素质的一些方面就会得不到发展,生活就会有欠缺。例如,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而缺乏亲情、友情、兴趣单一的人,可能专业技能素质得到较充分发展,职业取得较大成就,但他的家庭生活、社交生活可能就是单调而乏味的。这样一个人,职业再成功,也不能说他是全面发展的,他可能成名成家,但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难得有生活的乐趣。

既然丰富的健康情感有助于人的生存,那么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越能持久越好。如果一个人始终都保持强烈的责任感,那么他就会始终都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亲人和朋友、对待工作和社会,这种负责的态度无疑有利于他在世界上安身立命,使他得到尊重和取得成功。当然,这种情感的持久并不是指自始至终保持某种情感状态,而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能激发和释放情感。情感像理智一样,它是一种能力,情感能力培养出来后,并非就一劳永逸,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获得的情感能力可能丧失。例如,一对培养了良好的性爱感情的夫妻,可能因为夫妻一方有了婚外恋而使原来的良好性爱感情淡化或丧失。又如,一位事业心极强的领导干部可能到了即将退休的时候变得得过且过,甚至走向颓废。这类例子比比皆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持久指的是始终都保持或增强情感的感受能力,而不使这种能力弱化或丧失。因此,即使是健康的情感也需要呵护。呵护就是珍惜,就是培育。呵护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坚定的正确人生理想和信念。这种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就是个人更好地生存并通过他人更好地生存实现自己更好地生存。理想和信念是情感的支柱,一旦人生理想破灭,信念动摇,再健康的情感也会变质。

健康的情感存在着不断升华的问题。所谓升华就是提高情感的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使情感更高尚。使情感走向高尚,主要就是使情感从自爱、同情、亲情等天然的个人的情感逐步走向友情、博爱和德感等社会情感。使情感升华对个人生存的意义主要在于,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以及人生境界,扩展个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而使人生更有深度感,更有愉悦感和幸福感。使健康情感逐渐升华更有利于共同体的和谐和美好,人们的情感普遍升华可以使人们从自我走向“大我”,更关注他人和共同体整体的幸福。这样,罪恶和争斗就会减少,社会就会更人性化、人情化和人道化。

情感有一个情感主体以及其他人感觉美好不美好的问题,即使是健康的、高尚的情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情感美好,就是情感在情感主体那里引起了愉悦的感觉,令情感主体心旷神怡,甚至陶醉,而且这种感觉可以在别人那里引起共鸣或同感。情感美好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情感健康。不健康的情感不可能是真正美好的,即使情感主体对不健康的情感有美好的感觉,其他人也不会有同感。二是情感适宜,即情感要与情感主体适合和相宜。只有与个人的年龄、性别和素质状态以及客观条件相适宜的情感,才会在情感主体那里引起美好的感觉。如果不适宜,看起来健康、丰富、持久或高尚的感情也有可能不能引起情感主体的美好感觉,甚至可能令人难受,看起来别扭。例如,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生理和社会文化的原因,关爱是一种特别适合为女性普遍具有的情感。这是一种复合性的情感,其对象主要是家人,也可以是同事和其他人。具有这种情感,会使女性更具有性别特色和情感魅力。相反,对于男性来说,关爱的情感则难以取得女性那样的效果,有时还会使人有一种“一个大男子汉,怎么婆婆妈妈的”感觉。三是情感强度。一种情感要达到一定的强烈程度才能使人愉悦,才能令人陶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强烈爱国情怀,在给人以情感震撼的同时,给人以一种为人豪迈的美好感觉。显然,如果情感没有这么强烈,这句诗就产生不了如此美好的感动人和振奋人的效果。当然,情感也不能过于强烈,否则会乐极生悲,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以上五条标准是衡量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生存的一般价值标准。在实际生活中,情形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一切都要以生存得更好为终极尺度。

四、幸福的源泉与痛苦的渊薮

虽然情感是与理智相对而言的,甚至常常被看作是与理智相对立的,但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注意到,由于情感是以生存本能为基础的,而生存的本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因而与理智相比较,情感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更具有原初性、根本性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本能和情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理智则一般只有人才具有。哲学家的这种发现告诉我们,情感与人生状况,特别是与人生的幸福和痛苦有着更本原的内在联系。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它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这里我们主要从对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人际关系、心态,以及对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几个方面考察情感与人生的关系。

家庭生活是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生活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家庭生活好坏的重要标准是家庭是否和睦。“家庭和睦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基本要求,包括家庭完整,夫妻之间的性爱关系和谐,家庭成员的权利得到尊重,家庭成员尽自己应尽的责任等四个方面。二是理想境界,包括对家庭有自由感、舒适感、温情感、惬意感、眷恋感等五种感受。”[1](P471)和睦的家庭生活,要求家庭成员至少具备这样一些健康的情感,即自爱、亲情、责任感和义务感,以及夫妻之间的性爱情感。相反,如果家庭成员缺乏以上所述的这些情感,家庭就难以和睦。例如,丈夫因为工作忙而成天在外面应酬,没有家庭责任感,缺乏或淡化夫妻性爱情感,家庭危机就即将产生。如果家庭成员不仅缺乏上述健康积极情感,而且还存在着自私、猜忌、嫉妒、歹毒、残酷、忿懑、艾怨、憎恨、仇视、冷漠、绝望这样一些负面、消极的情感,家庭就不再是乐园,而是地狱了。因此,健康、丰富、持久和美好的情感是家庭和睦的生命线。

职业生活也是个人生活的重要方面。由于现代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并正在成为乐生的要素,因而职业生活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规定着人们幸福的深度。职业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准在于是否具有职业成就感。职业成就感的前提是职业成功,其基本标志在于表现优秀。职业是否成功取决多种因素,如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环境、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因素,特别是业感和德感的状况。业感和德感对于职业生活来说,既是动力机制,又是保障机制。业感和德感强的人,就会敬业,就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果持之以恒地保持这种业感和德感,一个人一般都会取得职业成功。由于职业成功还取决许多其他的条件,包括其他的情感条件,因而不能说具有强烈而持久的业感和德感就一定取得职业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持久具有强烈的业感和德感是决不可能取得职业成功的。相反,如果以自私、贪婪、猜忌、冷漠、悲观、绝望这样一些负面、消极情感对待职业,职业注定要失败,甚至失去职业。

在现代社会,人生活的范围日益广泛,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人们生活在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环境,对人生幸福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人得到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从而可以为职业成功、扩大社会声望提供环境和条件,而且可以使人得到更多情感交流沟通和乐生休闲的机会,从而可以使人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人际关系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德性状况,二是情感状况。善良、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慷慨、仁慈、谦虚等德性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而友爱、同情、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等情感则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充分条件。没有上述的德性,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只具有德性而不具有以上所述的情感,人际关系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协调。德性加真情是人际关系协调的保证。实际上,德性与情感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善良的情感(良情)都是以德性的品质(德性)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德性就不会有良情,同时良情又使德性得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恶性常常与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情感相伴而生,自私、贪婪、猜忌、嫉妒、冷酷、仇恨、歹毒之类的东西既可以说是恶性,也可以说是恶情。无论是恶性还是恶情都是破坏人际关系协调的罪魁祸首,有了这些东西不但形成不了协调的人际关系,相反会感到别人处处与自己作对,会感到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压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只有以真情才能换取真情,以友爱换取友爱,以尊重他人换取受人尊重,以对他人负责换取他人对自己负责。在这方面的投机取巧做法,最终只能以牺牲人际关系为代价。

现代文明导致的人们对社会资源过分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压力,使人们普遍感到不开心、不幸福,甚至感到痛苦。面对被激起的无限欲望和巨大竞争压力,人们的心态问题日益突出出来,心态不好已经成为人们不幸和痛苦的重要根源。心态也与人们的德性和情感有直接的关系。要在现代文明条件下培养和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自私、贪婪、猜忌、嫉妒、歹毒、残酷、忿懑、艾怨、憎恨、仇视这些恶性和恶情。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情感状况对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会通过这些方面对整个人生产生影响。不仅如此,情感实际上还可以直接对整个人生质量产生影响。人生是一个整体,人的情感也是一个整体。整个情感状况可以影响整个人生(包括人生历程和人生整体),某方面的情感状况也可以影响整个人生。一个情感整体上是健康的、丰富、持久、美好的人,他才会有幸福的人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就会有幸福的人生。就某方面的情感而言,一种健康持久的情感不一定能使人生幸福,但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感却足以破坏整个人生的幸福。负面情感和消极情感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毁灭整个人生的幸福,足以使人陷入苦难的深渊。要使人生幸福,紧要的是要克服一切负面情感和消极情感,并严防此类情感产生。

五、寻求情感与理智的和谐

人生幸福需要有丰富、持久、高尚、美好的健康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感情、怎样使这样的感情根据人更好生存的需要得以调节和释放呢?这就需要人的另一种能力,即理智。人可以说一半是理智、一半是情感。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笔者曾经提出,智慧是人生幸福之路。智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在以幸福为终极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情感与理智的和谐。

理智是人认知、判断、选择和控制的能力和机制。理智具有诸多功能和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要认识和反思人生,规定人生目标和制订人生发展方案,利用、开发和控制活动能量,制造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等。认识和反思情感及其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好人的情感,将人的情感纳入到有利于人的幸福的范围,这也是理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之一。

情感原本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的一种求生存和自我保护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虽然是人对环境的反应,但本身是不具有认识、判断和选择的功能。在没有理智的情况下,情感是受本能和欲望控制的,并服从和服务于本能和欲望。当人类在本能和欲望的基础上逐渐获得了理智之后,情感就不再完全受本能和欲望的控制,而不同程度上受理智的控制,并服从和服务于理智的控制和选择。人的情感存在着培养、呵护与激发的问题,也有调节、宣泄和表达的问题,这就需要认识、判断、选择和控制。这种职能是需要理智来完成的。在人正常的情况下,情感是与理智交织在一起的,是能够并事实上程度不同地受理智控制和接受其指导的。情感与理智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人生,但只有两者达到了和谐,人生才会幸福;反之,两者不和谐,人生就不会有幸福。两者达到和谐的关键在于理智,因为只有理智才能给情感导向并对情感予以控制。

但是,理智对情感的导向和控制必须是合理的,否则即使理智对情感实现了有效的导向和控制,两者也并不和谐。历史事实已经表明,理智对情感的那种“断激情”、“灭人欲”式的控制,所导致的是人生的不幸和悲哀。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导向和控制不合理。对情感的导向和控制要成为合理的,理智就必须以人更好地生存为根据进行导向和控制,也就是要培养、呵护丰富、持久、高尚、美好的健康情感,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适当的对象激发这种情感,使之释放出来。同时,要扼制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情感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负面、消极情感要制止或限制其宣泄和表达。

具体地说,理智对情感的合理导向和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根据人更好生存的需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培养到什么程度。人的情感潜能是一种无目标的盲目心理能量,可以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成不同程度的不同现实情感。当然,这种心理能量也可以被压抑。理智对情感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不是要压抑情感的产生,而是要区分哪些是人更好生存所需要的健康情感,哪些是不利于或有害于人生存的情感,要确定那些健康的情感培养到什么程度为好,并引导人们培养合适程度的健康情感,从而使这些情感促进人的幸福,成为幸福生活的丰富内容。我们前面把情感划分为正面的与负面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就是一种理智的一般划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这种一般性的划分作出自己的理智划分,从而为自己的情感培养提供依据。

第二,根据不同情感主体的自身情况及其具体环境和情景确定怎样培养和呵护并适时激发健康的情感。情感主体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培养和呵护情感的方式和方法。女性与男性、青年人与老年人在这方面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个人之间的差异更大。不同人的不同培养和呵护情感的方式方法需要不同人的理智通过对自己和环境的认识来选择和确定。人的情感有很多时候是需要激发的,在什么时候以及怎样激发情感、将情感激发到什么程度,也需要理智来判断和决定。例如,在祖国被外敌侵略的时候,就需要激发爱国热情,但这种热情必须在理智的控制之下,否则就有可能激发到一见敌国的人就攻击的程度。

第三,根据不同人的特点确定如何使人的各种感情保持动态平衡又突出重点。每一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不同,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情感结构也各不相同。怎样因人而异地形成合理的情感结构,怎样使各种情感因素保持动态的平衡,同时根据不同情感主体突出培养和增强什么情感,使不同的情感主体形成自己的情感特色和个性特色,这也需要理智的判断和决定。例如,一个很有天赋且由于接受过良好教育而专业技能高超的人,就需要在理智的指导下,突出自己的业感和德感特色。有了强烈的业感和德感,这个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第四,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或对象确定情感主体在什么程度上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不少情感是对象性的,需要表达出来。例如,同情、爱情、性爱、友情、仁爱、博爱、德感等就是这种情感。理智对情感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确定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对象突出表达哪种情感,表达到什么程度。理智的这种作用十分重要,没有理智的作用,一种看起来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可能由于表达的时间、地点、情景或对象不合适而成为有问题的。例如,夫妻之间的性爱本来是健康美好的,如果地点、情景不对,就会是有伤风化或让人出丑的。

第五,在情感压抑、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怎样适度宣泄。任何人都有失意、压抑的不开心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使情感得到适度宣泄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宣泄不足和宣泄过度、宣泄的方式和时机不对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例如,不少人在遇到烦心的事时独自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被送进医院抢救,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如果不是独酌,不是喝得进医院,以喝酒这种方式消愁也无可厚非。这里就有一个消愁的方式和“度”的问题。要把握好情感宣泄的方式和“度”得靠理智。

第六,确定怎样抑制那些负面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产生和表达的对策。负面和消极情感虽然对人生存不利,但很容易产生并很容易表达出来。自私这种情感就是如此。人有利己的天然倾向,这种倾向没有理智特别是德性的引导就很容易演化成自私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来。这种情感尽管因为其丑恶而常常被隐藏起来,但总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露出尾巴。正因为如此,就存在着认识负面和消极情感对人生存的损害问题,存在着怎样抑制这些情感产生、诱发和表达的问题。这种认识和控制的职责无疑要由理智来承担。

需要指出的是,理智要能对情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和控制,自身也需要培养和提高。人由于进化而具有理智的潜能,但要使理智的潜能变为现实,特别是要变成适合于人生存需要的认知、判断、选择和控制能力,需要长期培养和不断提高。只有当理智通过培养和提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它才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和控制情感。在理智形成和增强的过程中,情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可以作为动力促进理智的提高,特别是在理智引导和控制情感的过程中,情感所产生的反引导和反控制的作用,可以对理智的提高起重要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理智形成和增强的过程、理智引导和控制情感的过程,也是理智与情感交互作用的过程。当这种相互作用在有利于人生存的前提下达到协调一致的状态,人就具有了智慧。有了智慧,人就走上了幸福之路。

注释:

①“情感”的英文对应词是emotion,但也有学者将英文中的emotion译为“情绪”(见黄希庭等译的[美]戴维·迈尔斯著《心理学》第13章,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这种译法笔者以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实际上英文中并没有与中文“情绪”直接对应的语词,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绪”在英文中似包含在emotion一词之中。鉴于emotion大致上包括了中文中通常所说的感情和情绪两方面的含义,笔者以为该词还是译为“情感”比较好,本文所说的“情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顺便指出,曹日昌主编的《心理学》(吉林科学出版社,2007年)中根据英文文献将情感与情绪分开,并认为感情包括情感和情绪,这种看法似乎根据不充分。

标签:;  ;  ;  

情感与生命:伦理学视角述评_人际关系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