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论文_张玉萍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护士态度、消毒与卫生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37%,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66-02

手术室是医院中较为常见的科室,此科室主要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的科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较重,且患者对于手术治疗伴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因此患者无法有效的配合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进程,进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因此需要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2-3]。本文主要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患者142例,选取时间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

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介于24~71岁之间,平均年龄(47.46±4.81)岁;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32例。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介于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23±4.85)岁;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0例。

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的主要方式为:在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监测,护理人员严密配合手术医生的各项手术操作,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

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的主要方式为:

(1)手术前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态,保证患者全面符合手术的要求;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向患者讲解此次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足够的了解;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的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将手术所需的设备进行准备完毕,并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使各项物品均符合手术的使用要求。

(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保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灯光符合手术要求;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症状,对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的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

(3)手术后的护理:在实施手术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至病房内接受康复治疗;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调整至适当的范围内,选用柔和的灯光,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减少病菌对患者的侵袭,使病房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以促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好转;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引流管内引流液的变化,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护理,及时的给予患者换药,若患者伴有术后疼痛情况时,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止痛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术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运动指导,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进而使病情快速好转。

1.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代表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41.83±4.16)分、抑郁评分为(41.03±4.02)分,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x-±s,分)

2.2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护士态度、消毒与卫生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37%,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会接受手术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4]。由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在术后会伴有明显的疼痛感,这导致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恐惧感,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无法顺利的进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5]。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术前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有着全面的认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设备和物品进行消毒,有效防止对患者的感染;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可以使患者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进行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护士态度、消毒与卫生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37%,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效果,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慧,盛家鹏.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93-94.

[2]邓娜,张月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10599-10599.

[3]韩翎燕.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260-261.

[4]王晓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手术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280-281.

[5]李秋萍,陈镁.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233-9233.

论文作者:张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论文_张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