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假山掇叠手法的应用与再设计论文_金克南

园林假山掇叠手法的应用与再设计论文_金克南

(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现代设计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制造工艺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就叠山手法可以概括为十多种基本的形式,这就是在假山师傅中所流传的“十字诀”,即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此外,还有挑、飘、戗等。江南一带则流传九个字即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假山也已成为当今城市景观营建中,最普遍、最灵活和最具体的一种造景手段之一,同时将山石运用以设计概念使其得到艺术化的衍生。以较少的花费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发掘、整理、借鉴,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这一民族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关键词:园林;假山;叠山手法;应用;创新;设计;衍生

前言

假山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园林假山起始于秦汉,从秦汉起假山由最初的“筑土为山”而发展为“构石为山”。

“构石为山”使假山在园林中有了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园林自然山水的特征之一。

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制造工艺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

1假山的材料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多样,这为掇叠假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一般而言,可用于假山的材料概括为如下几大类,每一类又因各地的地质条件不一而又可细分为多种。

1.1湖石:即太湖石,因原产太湖一带而得此名,是石灰岩溶蚀作用的结果。在江南园林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石材,也是较早应用于假山的一类山石。石质坚而脆,由于风浪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其纹理纵横、脉络起隐,石面上遍多坳坎,称之“弹子窝”,扣之有微声。并自然形成许多沟、缝、穴、洞。有的窝洞相套,玲珑剔透,蔚为奇观,有如天然的雕塑品,观赏价值较高。因此,常选其形体险怪、嵌空穿眼者作为特置石峰。此石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产水中太湖石色泽于浅灰中露白色,比较丰润、光洁,也有青灰色的,具较大的皱纹而少很细的皱摺。产土中的太湖石,于灰色中带青灰色,性质比较枯涩而少有光泽,遍多细纹,好象大象的皮肤一样。

1.2黄石: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也属水成岩类。含石英多的则硬,含石英少的则松。产地很多,以常熟市虞山的自然景观为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其石型体玩夯,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它又别是一番景象,平正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棱锐,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明代所建上海豫园的大假山、苏州桐泾公园的假山、扬州公园的秋山均为黄石掇成的佳品。

1.3青石:即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属水成岩类,这种山石在北京运用较多。主要产于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带,青石的节理面不像黄石那样规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就形体而言多呈片状,故又有“青云片”之称。北京圆明园“武陵春色”的桃花洞、北海的濠濮涧,颐和园后湖某些局部都用这种青石为山。

1.4石笋石:因外形修长而形同竹笋而得名,属它种岩石破碎后,经沉积而重新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沉积岩类的角砾岩。此石皆横卧于山土中,经采凿出后而直立于地上,园林中常作独立小景布置,如杨州个园的春山即以此石掇成。石笋的形成是它种岩石破碎后的碎块,没经搬运或是搬运距离不远,石笋石带有棱角,多为钙质、硅质或泥质重新胶结而成为角砾岩。这种岩石分布极为有限,很少形成岩层,以浙江常山县所产最佳。石笋石又称白果石,尤如银杏所产的白果嵌在石中,因以得名。以青绿色或淡紫色为多。所嵌白色斑块,年久可以脱落,形成小洞穴。石质坚硬,多呈笋状,具有天然劈开的直纹,适于作山峰。

1.5树化石:即树木的化石,是在亿万年前,生长或死亡的树木。因遭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的侵袭,使整株或整段地被包埋在火山灰中,由于与空气隔绝,它们未及燃烧便被完整地保存亿万年,逐渐由含有硅质或钙质的地下水的淋滤、渗透作用,矿物质取代了植物组织内的有机物。结果,这些树木由木质变成了石质,而完整地保存了树木原有的形态。

1.6其它石品:石蛋,即大鹅卵石。大多产于海边,或江河溪流的上游河床,有砂岩及各种质地的花岗岩,在岭南园林中运用比较广泛,如广州动物园的猴山,广州烈士陵园等均大量采用。

1.7灰塑假山:即利用破废的砖块、石块等堆砌成假山轮廊,然后用水泥掺加不同彩色颜料(根据所要求假山的颜色而定)拌合后,涂抹于外层,按石质纹理、形状,做成假山,其形象逼真,有以假乱真之效果.岭南地区常用此法。如杭州动物园的“梦泉”,太子湾的人工瀑布,以及未来世界的几座大假山均采用此法。

2假山的叠山手法

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组合单元的变化,但就叠山手法可以概括为十多种基本的形式,这就是在假山师傅中所流传的“十字诀”。如北京的“山子张”张蔚庭老先生曾经总结过“十字诀”即: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此外,还有挑、飘、戗等。江南一带则流传九个字即: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两相比较,有些是共有的字。有些即使称呼不一样但实际上是一个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南北的匠师同出一源,一脉相承。大致是从江南流传到北方,并且互有交流。

2.1安:是安置山石的总称,放置一块山石叫做“安”一块山石。

特别强调这块山石放下去要安稳。其中又分单安、双安和三安。双安指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面安一块山石,下断上连,构成洞、岫等变化。三安则是于三石上安一石,使之形成一体。安石又强调要“巧安”。即本来这些山石并不具备特殊的形体变化,而经过安石以后可以巧妙地组成富于石形变化的组合体。三安是把山的组合划分为主、次、配三个部分。每座山及其局部亦可依次三分,一直可以分割到单块的石头。这样即可着眼于远观的总体效果,又注意到每个局部的近看效果,使之具有典型的自然变化。

2.2连:山石之间水平向衔接称为“连”。

“连”要求从假山的空间形象和组合单元来安排。要“知上连下”。从而产生前后左右参差错落的变化.同时又要附合皴纹分布的规律。

2.3接:山石之间竖向衔接称为“接”。

“接”既要善于利用天然山石的茬口,又要善于补救茬口不够吻合的所在。最好是上下茬口互咬。同时不因相接而破坏了石的美感。接石要根据山体部位的主次依皴结合。一般情况下是竖纹和竖纹相接,横纹和横纹相接。但有时也可以竖纹接横纹,形成相互间既有统一又有对比衬托的效果。

2.4斗:置石成向上拱状,两端架于二石之间,腾空而起。

若自然岩石之环洞或下层崩落形成的孔洞。北京故宫乾隆花园等一进庭院东部偏北的石山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模拟自然的结体关系。一条山石蹬道从架空的谷间穿过,为游览增添了不少险峻的气氛。

2.5挎:如山石某一侧面过于平滞,可以旁挂一石以全其美,称为“挎”。

挎石可利用茬口咬压或上层镇压来稳定。必要时加钢丝绕定。钢丝要藏在石的凹纹中或用其它方法加以掩饰。

2.6拼:在比较大的空间里,因石材太小,单独安置会感到零碎时,可以将数块以至数十块山石拼成一整块山石的形象,这种作法称为“拼”。例如,在缺少完整石材的地方需要特置峰石,也可以采用拼峰的办法。例如南京莫愁湖庭院中有两处拼峰特52,上大下小,有飞舞势,俨然一块完整的峰石,但实际上是数十块零碎的山石拼掇成的。实际上这个“拼”字也包括了其它类型的结体,但可以总称为“拼”。

2.7悬:在下层山石内倾环拱形成的竖向洞口下,插进一挚上大下小的长条形的山石。由于上端被洞口扣住,下端便可倒悬当空。多用于湖石类的山石模仿自然钟乳石的景观。黄石和青石也有“悬”的做法,但在选材和做法上区别于湖石。它们所模拟的对象是竖纹分布的岩层,经风化后部分沿节理面脱落所剩下的倒悬石体。

2.8剑:以竖长形象自然的山石直立如剑的作法。峭拔挺立,有刺破青天之势。多用于各种石笋或其它竖长的山石。北京西郊所产的青云片亦可剑立。现存海淀礼王府中之庭园以青石为剑,很富有独特的性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剑”可以造成雄伟昂然的景象,也可以作成小巧秀丽的景象,因境出景,因石制宜。作为特置的剑石,其他下部分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稳定。一般石笋或立剑都宜自成独立的画面。不宜混杂于其他种山石之中,否则很不自然。就造型而言,立剑要避免“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假山师傅立剑最忌“山、川、小”。即石形象这几个字那样对称排列就不会有好效果。

2.9卡:下层由两块山石对峙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口。再于楔口中插入上大下小的山石。这样便正好卡于楔口中而自稳。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侧的峭壁山,以“卡”做成峭壁山顶。结构稳定外观自然。

2.10垂:从一块山石顶面偏侧部位的企口处,用另一山石倒垂下来的作法称“垂”。“悬”和“垂”很容易混淆,但它们在结构上受力的关系是不同的。

2.11挑:又称“出挑”。即上石藉下石支承而挑伸于下石之外侧,并用数倍重力镇压于石山内侧的做法。假山中之环、岫、洞、飞梁,特别是悬崖都基于这种结体的形式。《园冶》所谓,“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叙述了“挑”的要领,挑有单挑、担挑和重挑之分。如果挑头轮廓线太单调,可以在上面接一块石头来弥补,这块石头称为“飘”。挑石每层约出挑相当于山石本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长度。从现存园林作品中来看,出挑最多的约有两米多。“挑”的要点是求浑厚而忌单薄,要挑出一个面来才显得自然,因此要避免成直线地向一个方向挑。再就是巧安后坚的山石,使观者但见“前悬”而不一定观察到后坚用石。在平衡重量时应把前悬山石上面站人的荷重也估计进去。使之“其状可骇”而又“万无一失”。

2.12撑:或称戗。即用斜撑的力量来稳固山石的做法。要选取合适的支撑点,使支撑后在外观上形成脉络相连的整体。扬州个园的夏山洞中,作“撑”以加固洞柱并有余脉之势,不但统一地解决了结构和景观的问题。而且利用支撑山石组成的透洞采光,很合乎自然之理。应当着重指出,这些结体的方式都是从自然山石景观中归纳出来的。例如苏州天平山“万笏朝天”的景观就是“剑”所宗之本。云南石林之“千钧一发”就是“卡”的自然景观。苏州大石山的“仙桥”就是“撑”的自然风貌等。因此,不应把这些字诀当作僵死的教条或公式,否则便会给人矫柔造作的印象。

3山石安置手法

我们学习掇山最好从置石开始,由简及繁。如果置石得法的话,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说置石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虽少而对质的要求更高。大假山虽不易施工,山石安置手法也不易。正因为一般置石的体量不大,这就要求造景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格局谨严,手法洗练,“寓浓于淡”,使之有感人的效果,有独到之处,丝毫不会由于体量小而限制匠心的发挥。可以说深浅在人,从这方面意义讲,这又不是很简单的,这就是置石的艺术特征。

3.1特置:特置山石也是有自然依据的,北魏郦道之在《水经注》里对承德避暑山庄东面“磬锤峰”的描写:“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峰,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就是自然风景中的“特置”。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作峰石的。但特置的山石不一定都呈立峰的形式。

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为独立性的石景。常在园林中用作入门的障景和对景,或置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特置山石也可以和壁山、花台、岛屿、驳岸等结合使用。

3.2对置:即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这在北京古典园林中运用较多,例如锣鼓巷可园主体建筑前面对称安置的房山石,颐和园仁寿殿前的山石布置等。在材料困难的地方亦可用小石拼成特置峰石。须用二、三大石封顶,掌握平衡,理之无失。

3.3散置:散置即所谓“攒三聚五”、“散漫理之”的做法。这类置石对石材的要求相对地比特置要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的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草坪上、园路边、或与其它景物结合造景。它的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厚。

3.4群置:群置也称“大散点”。它在用法和要点方面基本上同散点是相同的,差异之处是所在空间比较大。如果作单体山石用散点会显得与环境不相称,这样便以较大量的材料堆叠、每堆体量都不小,而且堆数也可增多。但就其布置的特征而类似于散置,只不过以大代小,以多代小而已。北京北海琼花岛南山西路山坡上有用房山石作的群置,处理得比较成功。不仅起到护坡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山势。山水画中把土山上霹出的山石称为“矾头”,用以体现山体之嶙峋。

3.5山石器设: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俱或器设也是我园林中的传统作法。山石几案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又可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有起伏地形的自然式布置地段,很容易和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既节省木材又能耐久。无须搬进搬出,也不怕日晒雨淋。

4假山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

假山在现代城市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置石,取材方便,应用灵活,可以信手拈来,以较少的花费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假山石还可以和溪流、驳岸、瀑布、树木、园林建筑、小品等配合使用,在园林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

4.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园林尤其重视这一点。或以山为主景,或以山石为驳岸的水池为主景。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为基础来变化。

4.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中国园林善于运用“各景”的手法,根据用地功能和造景特色将庭园化整为零,形成丰富多采的景区,这就需要划分和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手段很多,但利用假山划分空间是从地形骨架的角度来划分,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特别是用山水相映成趣地结合来组织空间,使空间更富于性格的变化。

4.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山石的运用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园林中均有所见,尤以江南私家园林运用最广泛。如苏州留园东部庭院的空间基本上是用山石和植物装点的,有的以山石作花台,或以石峰凌空,或藉粉墙前散置,或以竹、石结合作为廊间转折的小空间和窗外的对景。由于游览视线的变化而得到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手法主要是运用山石小品来完成的。

4.4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花台和室外器设等。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在坡度更陡的山上往往开辟成自然式的台地,在山的内侧所形成的垂直土面多采用山石做挡土墙。自然山石挡土墙的功能和整形式挡土墙的基本功能相同,而在外观上曲折、起伏,凸凹多致。在用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上要堆起较高的土山,常利用山石作山脚的藩篱。这样,就可以缩小土山所占的底盘面积而又具有相当的高度和体量,如无锡寄畅园西岸的土山。江南私家园林还广泛地利用山石作花台养植牡丹、芍药和其它观赏植物,并用花台来组织庭院中的游览路线。西方园林中也用山石营造出极富观赏作用的岩石园。

5假山石的艺术化衍生-雕塑

当山体为创作素材,或者在保持山石原始形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艺术加工,成为粗犷而又具感染力的雕塑品,使其得到艺术化的衍生。

例如国内有,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杭州解放纪念碑”、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群雕像”、“百色起义纪念公园雕塑群”、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北川地震纪念碑”、“湘江战役纪念碑群雕”、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三总兵纪念碑”……等一系列雕塑作品,已经将此概念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在国外,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地区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多米,刻有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林肯4个巨大的石雕像。巨像就如同从山中长出来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由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夏兹昂·波格隆创作的,拉什莫尔山的巨像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雕刻艺术的杰作。

6结语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些假山、置石和或雕塑的功能都是和造景密切结合的。它们可以因高就低,随势赋形。山石与园林中其他组成因素诸如建筑、园路、广场、植物等组成各式各样的园景,使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自然化,柔化建筑物平板、生硬的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使人工美通过假山、叠石或雕塑的过渡和自然山水园林景观的环境取得协调。因此,假山也已成为当今城市景观营建中最普遍、最灵活和最具体的一种造景手段之一。

假山之所以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假山可以满足在景物的外貌上的人工美从属于自然美,并且把人工美融合到体现自然美的园林环境中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历代有名的和无名的假山匠师们吸取了土作、石作、泥瓦作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理论和技法,通过实践创造了我国独特、优秀的假山工艺。值得我们发掘、整理、借鉴,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这一民族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永胜,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梁伊任.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毛培琳,朱志红.中国园林假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金克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园林假山掇叠手法的应用与再设计论文_金克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