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公路管理总段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开展以“五射、六纵、四横”15条国道为重点的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加快路网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普通干线公路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国道108线是国家干线公路网“五射、六纵、四横”中的一射,是“十二五”期间改造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十二五”期间干线公路改造的示范工程。同时G108国道也是云南省第一个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项目,本项目于2015年5月顺利通过了交通部专家组的验收,同时也得到了专家组肯定和好评,项目建设将对云南省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有一定引领和和示范作用。本文结合国道108公路改造楚雄段示范工程建设,对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实施改造进行介绍、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
1、工程概况及基本情况
原有G108国道永仁(川滇界)至禄劝(屏山镇)段公路全长约182.9公里,始建于五十年代,原有路基宽度不足,为5.5~7.0米,平曲线半径较小,线型曲折,回头曲线较多,仅马头山段就有连续回头曲线18处;部分桥涵设计荷载仅汽-13,挂-60;行车速度缓慢,通行能力小、路况水平偏低;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交通安全难以保障;同时过村镇路段公路等级不匹配,拥堵严重,脏、乱、差问题突出,路域环境较差,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不足,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沿线人民群众经济、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急需尽快改造。项目起于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交界处,路线总体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展布,途经永仁县城、物茂乡、黄瓜园镇、元谋县城、白路乡、高桥镇、武定县城,止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镇(三岔口)。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中的干线公路,也是云南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连接了国家高速公路G5线(永武高速)和省道S217线,是G5线永武高速云南境内的一条重要辅道,有云南的“北大门”之称,其路网作用十分显著。其建设对于贯彻西部开发战略部署,加强川滇两省的交通联系,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稳定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项目改造实施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
根据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G108和G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264号)、《关于印发十二五期国道改造建设15条重点线路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交通部办公厅规划字【2011】97号)、《关于印发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专项规划的通知》(交通部办公厅规划字【2012】164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云交基建【2013】570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开展干线公路改造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即: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公路文明水平。通过示范工程实施,引领今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发展方向,使公路交通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2.2 基本原则
2.2.1、立足需求,科学决策。注重全线整体改造,突出规模效应。根据实际需求,科学确定大中修和改建等级。
2.2.2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和环境特点,严格执行节约用地的有关要求,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并做到公路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路面改造,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技术,积极开展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加强节能减排。促进费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行业建设。
2.2.3存量挖潜,确保质量。充分利用现有线路,节约利用各类资源的基础上,确保改造后公路的技术状况、技术等级、管理及服务设施适应运期交通和公众出行需求。同时,着力提高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确保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4综合整治,注重长效。坚持路内、路外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和沿线设施同步开展。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同步提升的原则,全面提高公路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下大力气抓好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脏、乱、差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全新的路容路貌体现示范工程的效果。
3、项目具体改造实施技术方案
3.1路线改造设计方案
按充分利用老路的原则,在设计和施工中,尽可能结合老路情况,拟合老路,充分利用老路,不片面追求平曲线半径等指标,并采用二次布线,尽可能避免大量的窄幅拼宽(拼宽宽度小于2m,宽度无法满足机械碾压施工)。根据实测地形原有老路的两条路面边缘线进行路线布设,并对照规范要求适当调整;路线布设好后再现场按逐桩坐标进行中线放样,并实测老路中线与中桩的偏离距离,及时反馈给设计内业人员二次修改半径、外距等指标和参数,以消除第一次路线布设中的误差,二次拟合后的线形与老路实际线形拟合较好,不仅避免了窄幅拼宽的施工难问题,也降低工程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时间,进而节省工程造价;在纵断面设计和实施中根据实测高程,不一味追求竖曲线半径、坡长等技术指标,根据现有老路实际高程进行拉坡,尽量避免大填大挖。
3.2路基拼宽改造实施技术方案
3.2.1老路基拼宽部分改造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实施改造中,明确规定路基拼宽部分必须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碎石含量大于70%的碎石土)拼宽,且强制要求碎石土的CBR值大于60%,严格把控路基拼宽填料质量;在路基拼宽部分与老路基结合部铺设抗拉强度≥100KN/M的钢塑复合格栅,最大限度的防止新、老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同时在沿线坝区易积水或路基容易被积水浸湿的路段埋设了6处承载板进行新、老路基结合部工后沉降的观测,及时掌握路基拼宽质量情况,确保改造工程的总体质量;对受公路两侧房屋或其它建筑物限制无法采用机械压实回填的过村镇路段采用C20片石混凝土进行拼宽改造;对临崖、地形较陡且无法设置挡墙的路段采用钢管桩+钢筋混凝土冠梁进行拼宽改造。
3.2.2 沿线老路局部路基纵向开裂及沉陷,滑动的处治改造实施方案。
对局部路基纵向开裂及沉陷路段采用钢花管注浆,通过浆液的扩散使路基整体固结、改善土体内摩擦力和增大抗剪能力,防止路基开裂及沉陷的继续发展,使路基处于稳定状态;对滑坡采用抗滑桩及在原有挡墙外侧加设锚索框格梁进行处置。
(抗滑桩处治 图片)(挡墙外侧加设锚索框格梁)
3.2.3沿线排水工程改造实施方案。
本项目位于山岭重丘区,沿线山高坡陡,在满足流水要求的山区路段采用C20混凝土U型槽预制边沟,大大节约了项目建设金费和建设时间;在过乡镇及县城路段综合考虑车辆、行人安全以及保通等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无法开挖路段的排水系统施工采用预制浅碟型水沟和暗排式承重盖板沟在不对路侧开挖的前提下很好的保证了路面排水及行车安全。
3.2.4、边坡防护处治实施方案。
根据本项目截弯改直新开挖的边坡实际地形和地质情况采用拱形格护坡、锚杆框格梁及疏干孔配合锚杆框格梁进行坡面防护。
(框格梁护坡 图片)
3.3路面工程改造实施方案
采用路面再生技术及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方案。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情况,在部分段落的沥青下面层施工中,回收利用铣刨后的原沥青路面回收材料,采用热再生技术,铺筑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相应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自然资源;在沿线陡坡路段及长下坡路段,为保证上、下面层能更好的粘接,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替代传统沥青作为上下面层间的粘层使用,大大提高了粘接效果和温度稳定性,避免受行车碾压及冲击后产生推移等病害,提高了沥青路面使用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在沥青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沥青面层粗集料的黏附性,在沥青混凝土拌合中添加抗剥离剂和矿粉,改善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4桥、涵改造实施方案
邀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沿线的老桥梁及涵洞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并根据评定等级确定相应的加固方案,并本着“安全、经济和环保”的原则按要求对沿线桥梁进行提载加固或新建,改造后桥梁荷载均能达到公路—Ⅱ级标准。大大提高了公路的抗灾能力,同时为以后桥梁养护方便,对大、中型桥梁设置养护检查通道。
3.5交安改造实施方案
结合各路段的实际情况,加强路侧护栏、警示桩、警示墩、平面交叉道口桩、涵洞警示桩、自救助匝道、安全标志标牌、各类标线等常规安全设施的设置,同时在德大坡、马头山等比较典型的陡坡急弯路段及半径较小的回头曲线路段设置抗滑彩色路面,既有路面抗滑的作用,同时也有安全警示的效果。
3. 6绿化及景观改造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路侧,边坡的空地宜林路段,采取乔灌结合、花草相间,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原则进行绿化,根据各路段的气候环境,种植香樟、三角梅、凤凰树等10余个花木品种,并在护坡和路侧外撒播草种、种植乔木、灌木保护生态环境;并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设置休息区及观景台,达到公路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
3.7沿线管理及服务设施改造实施方案
充分考虑项目的后期养护能力和水平,加强公路养护的硬件养护设施,按统一标识、外观形象和颜色,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公路沿线的旧道班等沿线管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了养护管理水平,加强了养护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公路沿线的实际地形、地物、过村镇交通出行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设置公交车停靠带、紧急停靠带、观景台、加水站、卫生间、可变电子情报板等公众服务设施和设备,为沿线公众出行提供了相应的便民服务。
(养护管理设施改造 图片)(可变电子情报板 图片)
3.8路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联合公安、路政、环保、国土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综合整治力,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加强全路段的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消除非法占用公路的各类情况,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堆积物,保持路容整洁。按照“八无”要求,拆除影响驾驶安全和交通标志的广告牌、违法建筑物和违法非公路标志;对于过县城及村镇比较集中的路段,综合安全和便民及美化等因素,将原有的排水系统疏通,并改造为暗排式承重盖板沟,结合地方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将墙面统一进行粉刷和美化,公路沿线路侧进行;根据地方民族文化及特色,结合各路段实际情况,利用沿线管理设施及挡墙等工程实体作依托,绘制文化长廊,弘扬公路行业文化,宣传公路养护管理理念,普及公路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展示区域历史人文、风景特色与现代文化,提升公路行业文化水平和地域文化水平。
4、结语
本项目的实施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并结合原有地质、地形和环境特点进行改造,对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公路文明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沿线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在交通部示范工程验收过程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对后续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养护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可在其它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实施中可以借鉴、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09324)JTG/T H21-2011
[2]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07150)JTG/T F41-2008
[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07378)JTG/T J22-2008
论文作者:简传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公路论文; 沿线论文; 路基论文; 干线论文; 路段论文; 实施方案论文; 老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