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142
摘要:目的:研究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肝硬化患者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丙转氨酶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病毒载量变化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并且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
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肝炎类疾病为乙型肝炎,其主要临床中症状为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若进入失代偿期时,常常引发诸多高位并发症,具临床统计,导致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群体为乙型肝炎病毒(HBV)【1】。据有关报道称【2】,乙型肝炎病毒若持续复制,则会导致肝脏炎症发生反应及纤维化,这也是慢乙肝发展至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肝硬化患者各40例。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为30至68岁,平均年龄为(49.13±19.09)岁;病程为3至15年,平均病程为(9.07±6.18)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为30至70岁,平均年龄为(50.21±20.09)岁;病程为4至16年,平均病程为(10.12±6.29)年。两组肝硬化患者均属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两组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两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ETV)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天0.5mg;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ADV)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0mg。两组肝硬化患者均进行为期半年的治疗,并将其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两组肝硬化患者经过为期半年的治疗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其中包括丙转氨酶(ALT)指标、Child-Pugh 评分、病毒载量变化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在这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在这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之间,在经过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丙转氨酶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病毒载量变化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对比(见表1),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肝炎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为乙型肝炎,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病情的发生率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该患者的例数较大,并且其比例在肝病科室中较高,因此,对其治疗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3】。在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较为特殊,在临床中通常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中,多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状况较为明显,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中这种治疗方式基本已经放弃。目前所研究出的新型治疗方式为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核苷类药物在进入患者机体后,能够将磷酸化物质转化成为磷酸核苷类似物,并且抑制乙肝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霉的活性,进而达到抵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核苷类药物具有服用方便、药效快以及毒性低等特点,能够有效的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合成,在临床上,核苷类药物已经成为了乙肝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4】。有相关报道证明【5】,阿德福韦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其药物的药效发挥较慢,但是却能长期且持续性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恩替卡韦除了除了具备阿德福韦酯的优点外,还具有短时间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功效,并且对其抑制的持续性较强,保障患者的长期疗效。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就采用了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不仅降低了丙转氨酶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病毒载量,还提高了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其所取得的疗效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充分证明了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所述,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恩替卡韦,其疗效不仅较阿德福韦酯更佳,而且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核苷类药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文兴,吕国良,刘馨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170-172.
[2]张宁.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3):149-149.
[3]刘细玲,朱计芬,李文莉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当代医学,2013,(11):100-101.
[4]何永波.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医学信息,2014,(16):241-242.
[5]周旸.一个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2,(22):210-211.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类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