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分析论文_王润才

沅江市人民医院 湖南省 4131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型情况,并对其心肌酶谱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4.75±12.53)岁。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其中50例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占(41.67%);29例患者为痰浊闭阻型,占(24.17%),28例患者为气阴亏虚型,占(23.33%),13例患者为阳虚寒凝型,占(10.83%)。观察和分析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亏虚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均明显高于痰浊闭阻型和阳虚寒凝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的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促进AMI中医诊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型;心肌酶谱;分析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1]。但是目前中医医学对于AMI的认识依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探讨,为了分析AMI患者中医证型和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均经临床表现、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4.75±12.53)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40例,前间壁27例,下壁29例,侧壁14 例,合并右室10例。

1.2方法

1.2.1 中医辩证分型

根据《中医内科学》中关于AMI的辨证分型标准[3],于3级查房后对本组120例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其中50例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占(41.67%),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65.81±13.21)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7例,前间壁11例,下壁12例,侧壁6例,合并右室4例。29例患者为痰浊闭阻型,占(24.17%),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63.12±10.78)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6例,下壁7例,侧壁3 例,合并右室3例。28例患者为气阴亏虚型,占(23.33%),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64.21±12.54)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9例,前间壁7例,下壁7例,侧壁3 例,合并右室2例。13例患者为阳虚寒凝型,占(10.83%),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63.93±14.07)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3例,侧壁2例,合并右室1例。可见各证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2 心肌酶谱分析

观察和记录本组120例AMI患者12h内的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并取患者心肌酶谱的最高值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 ±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亏虚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均明显高于痰浊闭阻型和阳虚寒凝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虽然高于气阴亏虚型患者,但无明显差异(P>0.05)。阳虚寒凝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虽然高于痰浊闭阻型患者,但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快和致死率较高等临床特征,该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胸痛、心脏骤停及休克等症状。同时,AMI还是造成心脏猝死的高度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医医学认为,AMI属中医“厥心痛”范畴,与人体的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寒邪内侵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本虚标实证,而血瘀气虚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4~5]。但是目前中医医学对于AMI的认识依然还比较低,尤其是在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验方面的结合还较为欠缺。

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120例AMI患者中各个中医证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又以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亏虚型患者最为明显,与痰浊闭阻型和阳虚寒凝型患者对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组120例AMI患者中50例为气虚血瘀型,占(41.67%),可见气虚血瘀型的发病率较高,亦表明本虚标实是AMI的普遍现象。其中本虚主要包括气虚和阴虚两种,以气虚更多,而标实则主要包括痰浊及血瘀。以上结果对提高中医医学对AMI的认识及中医辩证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气虚血瘀及气阴亏虚型患者酶学的升高也为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依据[6]。

综上所述,AM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的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促进AMI中医诊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刘红旭,邹志东等.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医证候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4):379-380.

[2]田静峰,李俊德,雷燕等.中国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329-332.

[3]帕力旦•吾布尔,高永健,郑金刚等.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脑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19-4021.

[4]刘伟盛,伍方红,余苏琼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3,33(3):257-258.

[5]王金行,刘柏新,周立平等.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4):522-523.

[6]王喜栋,张琳,张晓斌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心肌酶谱联合测定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1,33(23):3650-3651.

论文作者:王润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分析论文_王润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