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县交通运输局 江西赣州 341900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管是设计、施工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相关机构和人员要以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特点和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解决,更加重要的是,要增强施工方面的管理、提升施工质量,最大程度上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投资收益,本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及养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养护技术
沥青路面病害的交通带来的各种风险,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这些疾病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认真选择,精心设计,把握建设的各个方面,以规范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做好公路维修工作,加强管理工作。许多疾病都可以避免或减少损伤。
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1.1车辙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时最易发生的病害即是车辙,一旦路面出现车辙,则会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路表会存在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同时轮迹处沥青层厚度也会变薄,这对面层和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雨天环境下,车辙内会有积水产生,车辆行驶到该处时易出现漂滑现象,不利于车辆行驶的安全。在冬季气候寒冷,车辙槽内容易冻冰,导致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车辆行驶时易出现冰滑现象,对车辆操纵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1.2 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一旦路面出现裂缝,则会导致路面损害速度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温度疲劳裂缝等。主要是受车辆荷载作用、温度影响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或是极限拉应力超出其自身所能承载的范围,从而导致沥青面层开裂,产生裂缝。
1.3 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雨季运行过程中,水的作用力会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导致沥青从集料表面脱落下来,再受到车辆荷载作用,沥青面层会呈现出松散状态,集料从路面脱落下来形成坑槽。在水损害下,沥青路面极易出现卿浆、松散及坑槽等现象,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这几种病害组织出现,从而给路面带来较大的破坏。
1.4 表面磨光
沥青路面长期受车轮反复滚动和摩擦,从而造成集料表面越来越光滑,有时还会出现沥青上翻和泛油等情况,沥青表面更具光滑性。路面表面在磨光的情况下,路面的一些其他功能也会随之降低,影响行车的安全。
2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2.1 控制沥青的用量
要想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最主要的首先要控制沥青的用量。沥青的用量决定了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施工成本,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混合料拌和时调低施工配合比的沥青用量,严重影响力求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但是,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的沥青用量绝不是越多越好,沥青用量大了,同样严重影响力求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沥青含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沥青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路面设计时就要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施工时按照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2.2 控制材料的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施工材料除沥青以外,还有主要包括各种继配的碎石、矿粉等,首先应对包括沥青、各种级配的碎石、矿粉等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各项试验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使用各种材料。只有通过合理的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在沥青混凝土投入施工之前各个环节的严格检测控制,才能提前预防、减少路面常见病害的发生。
2.3加强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
为了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出现,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还必须加强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拌和过程,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温度低了会造成拌和不均匀。为保证摊铺、碾压的温度,在运输过程中应对沥青混和料进行采取保温措施,确保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和料温度满足规定要求。摊铺、碾压时,必须保证沥青混和料温度满足规定要求,否则压实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开放交通后车辆(特别是超载车辆) 荷载下,在车辆不断反复碾压的轮迹位置,将会形成局部推移,甚至车撤。最后,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交通管制,必须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完全降至自然环境温度以后才能开放交通。
2.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检测及评定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进行必要的验收和质量检测评定,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在检测时对不合理的路面进行修缮,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预防常见病害,一旦发现了病害的存在,应当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相关部门还要不断的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检测技术,致力于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
3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技术
3.1预防性养护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养护措施中,预防性养护主要是对公路进行初期养护,一般应用在路表层修复方面,其对于路面内部的一些病害不能够通过该养护方法进行解决,但如果路面发生病害,就需在病害出现的开始就对其进行养护。首先预防性养护主要包括:稀浆封层技术、超薄磨耗层技术、碎石封层技术、雾状封层技术,以及灌缝与封缝技术。其中,稀浆封层能够对裂缝比较严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并且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养护的公路能有效避免受到雨水的侵蚀,其一般对轻度的纵横向裂缝,以及较大面积的龟裂路面进行养护处理。其次对于轻度纵横向裂缝、磨耗或松散,以及轻度龟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时,还可采用超薄磨耗层技术;对于车流量不高的路段,如果存在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泛油或者轻度不平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适合选用碎石封层技术进行养护处理;而对于交通流量不高、车速也不高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在进行养护时,则适合选用雾状封层技术进行养护。
3.2 日常养护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措施中, 日常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灌缝、凹陷路面的养护与微表处养护技术等。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裂缝病害而言,需进行裂缝的修复,一般裂缝宽度不超过5mm 时, 可采用灌缝措施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 但在养护之前,需把裂缝内的一些杂物进行清除,之后在向裂缝处灌入所需的沥青混合材料,最后使用修补胶对裂缝进行密封处理,其能够有效因雨水或杂物进入裂缝,而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问题。其次对于凹陷路面的病害养护而言,其不能够仅通过简单的修补进行养护,而是需要重新对破坏的基层进行施工,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应有效的处理好凹陷路段、翻浆路段的土基,并且在底层进行垫层的铺垫,不断对路段进行碾压。另外微表处养护技术,则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所进行恢复,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公路的养护,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必须仔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进行微处理,从而避免微裂缝进一步的发生扩散,有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
总之,沥青混凝土材料由于具备使用年限长、耐久性强等优势,在国内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国内公路建设所选择的主要材料之一。为进一步发挥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价值,必须加强对其病害的防治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行车安全,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光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养护实践[J].交通世界.2017(24).
[2]张磊.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居业.2017(06).
[3]韩刚.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J].交通世界.2017(22).
论文作者:缪澎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