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具有低氧、低压、低温、高太阳辐射等特点,这里空气稀薄、风速大、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对人体会产生明显影响,其中低氧是引起人体损伤的主要因素。人快速进入高原会因缺氧引起以呼吸、消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高原反应(AMS),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心慌、气短、烦躁、食欲减退、乏力等,多发生在进入高原数小时至3d内〔1〕,初入高原者AMS的发病率达35.6%~93.0%,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部队进入高原的速度、军事作业强度直接影响AMS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体力和脑力作业能力明显下降,且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高原;部队;急性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43-01
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各个系统参与低氧应答以维持血氧含量,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来适应一定范围的低氧环境,习服的目的在于调动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增加肺通气量、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毛细血管增生等,改善机体对氧的利用。在一定程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加快机体习服的过程,保护官兵身体健康,提高高原作业效率。促进高原习服的措施包括阶梯习服、缺氧预适应、适应性运动锻炼、促习服药物及营养功能食品等。
1、阶梯习服
广大高原医学工作者认为,预防AMS的有效措施是阶梯习服,指的是在进入高原的过程中,阶梯式上升,即在上升到3000m以上高度时,先停留一段时间再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每上升一定高度停留一段时间,最后到达预定高度。这种阶梯习服能有效避免AMS的发生。何祎等〔2〕认为较合适的阶梯习服为:在2500~4000m高原每天上升高度300m、4000m以上的高原每天上升高度150m较为合适。谷有全等〔3〕认为在2500~3000m水平,停留2~3d后继续登高;海拔3000m以上,每上升600m停留1d(在同一海拔高度睡两夜)可增强机体高原低氧的适应能力。有研究〔4〕显示,对于乘飞机(1h)与乘车(4d)进入3500m海拔高度的人群,乘飞机组需要更长时间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牛文忠等〔5〕调查结果也表明,铁运人员到达3680m高原驻地比空运人员AMS的发生率低。阶梯习服被广大进入高原者证明是必要且有效预防AMS的措施,但是阶梯式上升训练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时间紧迫,因此阶梯习服不适用于部队急进高原作训作战。
2、低氧预适应
低氧预适应是通过机体对抗缺氧或缺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来提高缺氧耐力的有效方法,指通过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机体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或缺氧的耐受性。Burtscher等〔6〕研究受试者在低压舱内进行为期5d、每天1~2h的低氧预适应效果表明,低氧预适应可以有效地降低AMS的发生率。Küpper等〔7〕发现,低氧预适应通过增强低氧通气反应(hypoxicventila-torresponse,HVR),增加肺通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预防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3、适应性运动锻炼
适应性运动锻炼也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AMS、促进高原习服的有效措施。在平原地区坚持大强度间歇训练(HIT)、长时间耐力训练(END),可提高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显示,END可以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来减少低氧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提高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作业能力;HIT通过提高锻炼者的心肌功能,提高机体利用氧的能力,林威等〔12〕对海拔3000m战士实验证明HIT可提高高原作业能力。高钰棋等〔13〕报道,在海拔2000~2500m地区结合阶梯习服的适应性体格锻炼,习服效果更为显著。低氧预适应结合体能锻炼也是一种有效的促习服措施,尤其是急进到海拔3000m以上地区,实施短周期低氧适应性运动锻炼,能显著降低AMS的发生率、提高军事作业能力。研究〔13〕显示,每天上下午各吸一定时间的低氧混合气体,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连续4d,可显著降低快速进入模拟海拔4200m高原后AMS的发病率、减轻AMS的症状,并可显著提高进入高原后的劳动能力。缓慢阶梯结合间断性缺氧复合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机体心肺功能,提高高原作业能力。
4、总结
在急进高原的情况下,服用促习服的药物或营养剂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包括某些维生素、氨基酸和糖类及其衍生物等具有改善机体抗缺氧的作用,它们大多可降低氧耗量,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加血氧饱和度,调节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某些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具有扶正补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肺健脾及补肝益肾的作用,可与营养物质配伍和组方来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这对提高军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部队生存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海.高原部队卫勤保障军医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53-293.
[2]何祎,郑必海,郑建保,等.在青藏铁路施工中阶梯式习服对急性重型高原病预防的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0,26(2):147.
[3]谷有全,石向群,杨金升.高原脑水肿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11):1009.
[4]PURKAYASTHASS,RAYUS,ARORABS,etal.Ac-climatizationathighaltitudeingradualandacuteinduc-tion〔J〕.JApplPhysiol,1995,79(2):487.
[5]牛文忠,徐敏,蒲永高,等.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高原反应的对比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822.
[6]BURTSCHERM,BRANDSTATTERE, GATTERERH.Preacclimatizationinsimulatedaltitudes[J].SleepBreath,2008,12(2):109.
[7]KUPPERTE,SCHOFFLV.Preacclimatizationinhypoxicchambersforhighaltitudesojourns[J].SleepBreath,2010,14(3):187.
[8]KATAYAMAK,ISHIDAK,IWASAKIK,etal.Effectoftwodurationsofshort-termintermittenthypoxiaonventi-latorychemosensitivityinhumans[J].EurJApplPhysi-ol,2009,105(5):815.
[9]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等.预缺氧复合锻炼改善新兵急进高原后的体力劳动能力[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4):242.
论文作者:程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习服论文; 高原论文; 低氧论文; 机体论文; 作业论文; 阶梯论文; 能力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