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论文_郭雨辰1,崔乃红2

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论文_郭雨辰1,崔乃红2

1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2;2山东省滨城区委党校 山东滨州 256620

摘要:打造区域科学发展高地,是山东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滨州市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济南城市圈、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渤海地区日益融合,凭借地缘优势有条件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型城市和重大战略的实施载体,借助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滨州市正努力打造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关键词: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

本课题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山东新旧动能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滨州市富强滨州发展的难得机遇中,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具体政策要求,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打造科学发展新高地为进一步发展契机,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新浪潮,以滨州市为例提出区域经济学发展视阈下滨州市科学发展高地研究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起点谋划区域科学发展新高地目标。

(一)培育区域产业多维度,带动经济隆起带发展新思路。

一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以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加强服务业重点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建设。培育发展重点园区,推动园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传统服务业的高端化、高质化;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依托德龙烟铁路、济东高速等交通干线,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启动滨州陆港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电子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努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二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强力支撑。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工业的贡献率。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年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突出园区的载体作用,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完善开发区空间布局和数量规模,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切实发挥开发区规模经济效应。突出全市十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充分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明确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集中培育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优势,塑造“潜力小微创客”、“行业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若干竞争新优势。

三是把三次产业融合作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统筹三次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合理占比,推动三次产业相合共融、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将仓储、包装、配送等三产业务有效剥离,使内部服务资源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滨州大数据产业园,推动大数据与滨州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新模式,推进产业智慧化、跨界融合化,打造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二)借助国内外产业转移新浪潮,承接地域优势大发展。

目前,滨州市已确定发挥地缘优势,主动接受京津塘经济圈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辐射,积极对接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成果,与之形成主次分明、错位对接、共生共荣的良好发展格局的新目标。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加强规划对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链延伸,提供产业集中度和协助配套能力。依托资源优势,为半岛城市群和滨海新区的石油化工等产业做好原料配套;依托区位优势,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吸引更多的内外投资,建设新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园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协助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连接通道。加强环保对接,发挥土地、人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和支柱产业、骨干企业较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找准合作切入点,积极主动融入,按照滨海新区和半岛城市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标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层互访,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利用每年商贸洽谈会的机会,向邻边发达地区充分展示滨城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和实力,推动各层次对口交流与协作。

二、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高地,带动经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突出高效生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载体,按照提高总量规模优势、培育重点特色优势的发展思路,选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功能化学纤维、新材料产业等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集中优势资源、突出自主创新、培植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拥有较强创新能力,掌握高端技术的优势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能源汽车,支持企业做好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企业尽快实现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重点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开发研制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医药产品。支持重点企业开发生产芳纶、碳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特种纤维,加快产业用纺织品技术研发,加快拓展其在重点交通水利工程、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热超导、电子、无机传热、环保、高分子等新材料产业。

(二)注重多梯度增长极培育,促进区域优势产业规模扩张。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或者是产业的转移与更替,原来的一些区域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增长极的地位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因此,滨州市经济隆起带增长极的培育要形成梯度化,不能只强调一级增长极,还要注意次级以及多级增长极的培育。各个增长极处于不同的地位和层级,可将其分为核心增长极、次核心增长极、边缘增长极三个层级,相互之间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放型网络——层级增长极网络。可以分别从城市、产业现状和城市、产业今后发展以及从隆起带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出发,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隆起带从区域维度和产业维度分为至少三个梯次。

一是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相关产业发展,依托滨化集团,打造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的滨州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不断提升规模经济和企业技术优势,进一步壮大家纺服装、高新化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化纤绳网、枣制品、厨具、不锈钢制品、新型建材、草柳编、老粗布、牛羊肉加工、石油钻采设备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新特优”产业集聚区。

二是对已经存在的产业集群,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促使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使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够迅速地转化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生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支持其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产业加入,并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上下游新的产业集群,增强各环节的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

三是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节能、减排、降耗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规模经济和现代技术优势,进一步壮大家纺服装、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建立产业链条完善、结构优化、系统配套、效益明显的特色纺织产业链,全力打造纺织家纺基地;石油化工产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以及畜牧和水产业相结合,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向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

三、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构筑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围绕高端铝、高效生态纺织、新型化工、粮食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集群,横向扩展产业群,纵向拉长产业链,打造滨州经济“升级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打造全国高端石化基地;以完善品牌培育和管理体系为重点,推动家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两化融合”,强化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终端化。以魏桥纺织、宏诚纺织、罗兰丝汇、东方地毯、华纺股份、亚光家纺、愉悦家纺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打造滨州家纺纺织产业集群,实现1500亿级的发展目标。

滨城区按照“一带四区多园”的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工、高效生态纺织、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突出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示范作用,坚持以点带面、全域联动,构筑现代城市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沾化区按照“一地一园两带四区六板块八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重点发展绿色化工及石化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效生态农业、节能环保、体育运动及文化创意、智慧海洋等产业。

(二)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

以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依托重点骨干企业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尽快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引导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升级、优化布局、错位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特色经济集群,加快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区域配套水平。统筹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健全产业合作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园区、企业、项目配套协作,增强资产、资本、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和系统性。建立工业园区有效载体,按照“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新型化”的总体要求,科学定位园区功能,优化园区布局,提高承载能力,努力使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改革创新的实验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参考文献:

[1]覃成林;张华;毛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2]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J];学术交流;2009年03期

论文作者:郭雨辰1,崔乃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论文_郭雨辰1,崔乃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