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前景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浪潮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前景_全球化论文

从全球化浪潮看社会主义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01)02-0006-06

20世纪是公元第二个千年的最后一个世纪,尽管他给人类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各式各样的深重灾难,然而他也涌现了两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原子革命和电子革命)和丰富多彩的科技发明,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正在使世界发生巨变。全球化究竟是祸还是福?是陷阱还是天梯?他要把世界推向何处、带往何方?如何从全球化浪潮来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而且迄今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

一、全球化的三次浪潮及其原动力和主动力

什么是“全球化”?诸家定义繁多。我认为全球化是把全地球五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在各方面越来越紧密地联结成一体的进程。那么这个进程起于何时呢?有人说:“自从人类在原始时代走出深山密林里的洞穴,朝着遥远的世界迁居时起,全球化就开始了。”[1]这未免言之过早。又有人以为,全球化起于本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因为直到1985年或1990年西方才出现“全球化”一词;甚至以为“全球化时代”“是在莫斯科开始的”,意即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才开始的,因为从此“和平与繁荣似乎有了保证,市场出现了繁荣,技术获得了进步,美国的影响得到了承认”。[2]这不仅把全球化说得过晚,而且夸大了全球化的作用,大有把全球化看作美国化之势,实属片面。实际上欧亚非三大洲的一些地方虽然早在古代和中世纪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时期就已有越来越多的联系,但是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对外扩张之时(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等发现美洲、1605年荷兰人詹斯等发现大洋洲为标志),才由欧洲人带头把五大洲连成一片,启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无怪乎英文“全球的”(global)一词是在1676年才有人使用。更确切地说,是18世纪末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现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火车、轮船产业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建立,才正式开创了全球化的进程,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冲到了五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电讯、汽车、飞机产业的形成,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进而冲到了五大洲的次要国家和地区。当代,以原子化、电子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产业(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全球通电话等)的大发展,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才使全球化真正达到无远弗届的全球各个边缘角落。可见全球化是以新科技革命的成果为原动力的。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会导致新产业革命和新生产力革命。新生产力革命则是全球化的主动力。正是以新科技革命和新生产力革命为原动力和主动力,才一次又一次地为全球化掀风鼓浪,推波助澜。

科学技术无偶像、无顶峰、无禁区、无国界。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科技革命和多领域多层次的新产业革命将会在新世纪为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开创空前未有的新局面,诸如原子可控核聚变技术、纳米技术、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都会使全球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发生新的质变。

二、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太空化、宇宙化的前景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说两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交叉渗透。“全球化”是紧步跟随“现代化”的伴侣。全球化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进程,现代化是纵向时间的演变进程。那么,“全球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这又要同“现代化”联系起来考察。所谓“现代化”就是把自古以来以手工分散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以社会化集体劳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进程。社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社会化首先是指生产劳动公共化、协作化和组织化,社会化生产即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分工协作的大生产。现代化至少包括这“十化”,即社会化、工业化、机械化、商品化、市场化、民主化、自由化、法制化、城市化、知识化。现代化涉及科技、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社会生产和生活、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各个方面。可以说,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巨变。所谓全球化就是把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全面成果推广、扩展到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化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尽头。自从50年代航天技术大发展以来,人们已经能够运用火箭达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和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发射了大量人造地球卫星,并且乘上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登上月球,80年代还向火星和其他星球发射探测器,90年代又向银河系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向太空发送国际空间站。这样就开始了太空化、宇宙化的新时代。太空化、宇宙化也许是我杜撰的新词,他是全球化的进一步新扩展,他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拓了无限的新空间。美俄等国的科学家和航天局已在设计并准备到新世纪的前十年至十五年之内发射“人造月亮”,使他成为围绕地球上空的一圈用镜子做的“项链”。这些具有高反射率的用镀铝塑料制作的巨型反射镜,能够把太阳光折射到地面,其亮度超过月光10倍,这就足以让人在人造月光下读书看报,而且对植物生长也大有促进作用。美、俄、日等15国已经于1998年合建了价值14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旅馆集团希尔顿国际公司已经在设计一种用以往被废弃的航天飞机燃料罐串联起来的空间站,甚至有可能把一个空间站送到围绕地球和月球的"8"字型轨道上,以便让人在那里非常别致地休假。更有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在未来二百年间开发火星的设想,即从2015年起让太空人在火星登陆,逐步改造火星自然环境,然后试种作物,绿化火星,把火星地球化,使之成为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家园。更加宏伟的设想是未来达到每秒16.7公里的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系,飞向星际空间,在太阳系以外发现可供人类活动的星体,以便几十亿年后太阳熄灭之前,人类可以安然迁往新居。总之,太空化、宇宙化将比全球化更加远大,也更有吸引力。

三、全球化浪潮不断给世界带来大进步和新灾难

有人认为,全球化既然是由新科技革命带动的客观世界历史进程,而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什么人都可以使用和利用,可见全球化并没有姓“资”姓“社”之分,也就不必问“性别”了。此言差矣!任何科技革命都离不开社会条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推动和实现的。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大变化,怎么能够与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和大变革没有紧密联系呢?从18世纪末第一次科技革命开端的全球化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的。所谓资本主义可以用21个字加以简明概括: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开创的社会化劳动和世界市场为全球化开道铺路,全球化又为资本主义的巩固和扩展扎根奠基。全球化的实质是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各个角落得到普遍发展。

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固然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如上所述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知识化等等十个“化”的正面的大变化、大进步,但是他也制造了两大无法自我克服的社会矛盾。其一是生产社会化规模越来越大同生产资料越来越归少数资本家阶级占有的大小两极分化的矛盾;其二是社会财富分配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内劳资两大阶级的矛盾和国际上宗主国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当今是少数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从这两大矛盾派生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弊端和灾难。诸如经济危机,失业严重;政治倾轧,贪污腐败;侵略战争,暴力冲突;民族纠纷,种族歧视;社会犯罪,道德堕落;文化腐朽,精神空虚;损人利己,弱肉强食;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弊端和灾难,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奴役和压迫,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涌现了两大群众性的运动,即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与此相适应,形成了两大社会思潮,即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指引工人运动去推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创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主义社会。民族主义指引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民族压迫,争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后仍然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9世纪40~90年代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两大群众性运动统一起来,指明工人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民族解放运动是工人运动的同盟军,在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带动下,民族独立后也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20世纪上半叶,全球化第二次浪潮中,资本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矛盾两度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1937~1945年)。大战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也两度激化,终于在大战后期和战后两度出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终于土崩瓦解。由于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大批民族独立国家依旧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之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20世纪下半叶全球化第三次浪潮中,资本主义继续给世界造成灾难。资本主义列强在1918~1920年和1941~1945年两次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武装入侵的热战遭到失败之后,战后转向采取长期冷战对峙与和平演变的方针。苏联东欧诸国由于背负封建主义的沉重历史包袱,要赶超西方先进国家已经达到的精巧科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自由文化等全球化的水平很不容易。他们虽然在追赶全球化浪潮方面曾经一度辉煌,终因难以挣脱封建主义、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枷锁,固守着权力过度集中的领导体制,缺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从而落伍了,所以在1989~1991年间相继丧失了社会主义阵地,转向资本主义轨道。大批民族独立国家摆脱了旧殖民主义统治之后,又陷入新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羁绊之中。在科技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由于不平等的竞争、不等价的交换和不守信用的契约,许多发展中国家备受跨国公司的剥削和发达国家的欺凌。全球化正在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失衡、债台高筑、政治动荡、文化凋敝、思想混乱。如果说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是采取政治、军事统治为主的旧殖民主义,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改换为通过控制经济命脉来操纵政治的新殖民主义,那么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则是转变为以知识产权、经济制裁或有条件援助、不平等交易为主的后殖民主义。在1991年美苏两极冷战结束之后,西方依旧保留早在1949年冷战初期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且还要进一步东扩,即把东欧国家扩充进去,还要采取新战略,即由防御转为进攻。美国等西方大国近几年来更以“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援助”等名义,采取多国联合行动形式,推行新干涉主义,伺机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推广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甚至公然未经联合国授权就以武力入侵南联盟,对南实施狂轰滥炸,给南造成众多伤亡和重大损失。全球化新浪潮更加严重地造成全球许多地区荒漠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即便在发达国家内部,全球化也远未达到预期目的。欧美发达国家原来是把全球化作为推行市场自由化、社会全面私有化、政府不干预经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消除失业、走出“福利国家”危机的灵丹妙药。但是实践表明,大公司盈利虽然增多,但是裁员未减,失业率居高不下;富人收入大为增长,而中、低层的工资却在下降;社会福利下滑,公共系统如教育、市政处境维艰,环境更加恶化。为此,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自90年代中期以来又兴起“后全球化思潮”。很多人力主实行“全球化替代战略”,即要大力发展区域市场和社区市场,以减少物资运输中的消耗;经济规模要适度并注重质量,不能一味贪多求大;要适当增加公共福利,更多注重劳工和消费者利益以及生态平衡。可见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全球化,真是损人又未必能够完全利己。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新问题。

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全球化的灾难,把全球化推向新胜境

当今在发达国家兴起的“后全球化思潮”,不过是修补罅漏之举。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要使全球化变为天梯而不成陷阱,根本克服全球化造成的灾难,惟一出路在于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到社会主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发生巨变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并非资本主义一统天下,而是有多种新社会主义思潮勃兴。除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端正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之外,还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以及无党派左翼人士的股份社会主义、法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等等。在发展中国家,各种各样的民族社会依然很时兴。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原共产党人都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俄国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言简意赅地指出:“苏联和苏共垮台的基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他断送了国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民族利益。”(1995年8月10日和10月24日答记者问)有了前车之鉴,现在在前苏联东欧地区又涌现了一大批新社会主义、新共产主义政党,他们都在重新摸索通往社会主义的新路。20世纪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得社会主义首先在欠发达、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虽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未能为世界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样板,甚至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袭击之下垮台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高涨,科技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发展,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深化,一定会促进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

新世纪的新社会主义将具有五个新特点:第一,不仅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也将向社会主义挺进。把20世纪社会主义先在落后国家胜利的特殊现象绝对化、普遍化,认为社会主义先在落后国家胜利是普遍规律,这是根本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全球化浪潮使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条件更加成熟了,新世纪的新社会主义其主观条件将出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兼程并进的新局面。第二,新世纪的新社会主义将很难再现战争引起革命的突发性、突进性旧形式,而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世界主题的新历史条件下大多采取渐变性、渐进性新形式。第三,吸取20世纪的教训,各派社会主义者如果继续惟我独新、党同伐异,那么社会主义的力量将互相削弱,孤军难进。只有实现各派社会主义大联合,求同存异,加强协作,才能组成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大军,对资本主义实行强有力的改造。第四,新世纪的新社会主义将要依靠新的生力军通过新道路去实现。在全球化知识经济逐步发展的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将越来越少,而从事智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管理人员)、金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经理)、灰领工人(维修人员和知识产业的开发者与营销者)和粉领工人(妇女从业人员)已越来越多,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被称为黑领工人的机器人取代蓝领工人从事重活、脏活、险活、差活。以智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正是未来新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主力军。他们将更多地通过议会民主、合法斗争的道路去掌握政权,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第五,未来的新社会主义将在全面吸取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新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出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本来预计到未来共产主义才能“消灭劳动”,即消灭重、脏、险、差的体力劳动,才能消灭智体劳动、工农和城乡三大差别。可是当代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证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能够逐步消灭劳动和三大差别。这样未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政权体制、政党体制、文教体制、基层自治,都会创造出新模式。当今各派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虽然各色各样,但是某些基本点是一致的或近似的。我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制度。这个定义恰好与资本主义的定义相反,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制度,然而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关系。社会主义是在继承资本主义开创的社会化劳动和其他多种现代化文明的基础上建立的,他既克服资本主义弊端,又取代资本主义,有很多创新,他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制度。看来只要大力发展劳动人民的股份制、实现“劳者有其股”,使劳动力也变为资本,使劳动者也能投资,使私人资本逐步变为劳动资本,使劳动者与资本更紧密地结合一体,进而使劳动人民能够参加政权、掌握政权、掌握经济权、掌握文化权,从限制资本家阶级剥削,进而逐步消灭资本家阶级剥削,社会主义就能逐步取代资本主义。

应该明确的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取代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因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当时全球化第二次浪潮的产物。列宁于1920年底就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3]他还进一步阐发说:“必须使每一个工厂、每一座电站都变成教育的据点,如果俄国布满了由电站和强大的技术设备组成的密网,那么,我们的共产主义经济建设就会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欧洲和亚洲的榜样。”[4]如果说以蒸汽化为标志的全球化第一次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只有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克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灾难,开创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胜境;那么以电气化为标志的全球化第二次浪潮则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探索了欠发达和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先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然后依靠工农政权、人民政权来追赶电气化的科技革命浪潮,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实践验证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论断。在列宁主义指引下,苏联从20年代到50年代依靠苏维埃政权迅速实现了全国电气化,以电气化为龙头,还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国有化、集体化、计划化、城市化、知识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路。的确还给40年代末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树立了榜样。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范围的胜利后也在电气化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卓有成就。社会主义阵营的十几个国家曾经形成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抗、对峙,旨在以社会主义全球化来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当时社会主义体系在人口、领土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几乎占全球1/3。1957年苏联的两颗人造卫星首先上天,1970年中国的人造卫星也接着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在从全球化到太空化方面也名列前茅。事实证明了本文开头提出的一个重要新观点:科技革命是全球化的原动力,生产力革命是全球化的主动力。现在有人把资本主义看成是全球化的原动力,把英国、美国看成是全球化先后的主动力,误以为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美国化,因此要极力反对全球化、抵制全球化。这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而作出的不切实际的结论。全球化是新科技革命和新生产力革命引发出来的不可抗拒的客观世界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能够正确应对,彻底清除封建主义、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加快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一定会比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更快更好地实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一定会追赶上全球化的新浪潮。很可惜,由于僵化、封闭的苏联模式自50年代以来长期未能进行对症下药的改革开放,错过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终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招致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被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浪潮所淹没。苏联模式的失败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很幸运,在总结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第三次浪潮的推动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他继承又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力求改革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在对外开放中吸取当代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深信,在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中还会形成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各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消除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灾难,使社会主义全球化达到新的胜境。可以预期,在第三个公元千年终结时,人们还会把马克思尊为千秋伟人,同时在第三个公元千年还会产生超过马克思的指引全人类奔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的千秋伟人。

五、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

全球化浪潮既然对于世界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作用,发展中国家就不能全盘接受或一味排斥,而要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当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势头还有增无减,实现世界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全球化是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持续发展的进程。新世纪还会有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欺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要善于处理好本土化、民族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是希望又有风险。要善于采取正确的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希望,避开风险,使全球化成为通往发达胜境的天梯,而不会变成灾难的陷阱。发展中国家更要妥善处理本国内的民族、部族、宗教、政派等矛盾,避免给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找到借口。总之,要善于同发达国家斗智、斗法,要善于在对外开放中吸收全球化在科技、管理、人才、投资等方面的优势,而尽量减少其弊害。这方面已有亚洲的新加坡、韩国;非洲的突尼斯、博茨瓦纳;拉美的A、B、C(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走在前列,捷足先登,作出表率。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对策正确,是能够在几十年之内追赶上发达国家的。

当今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任重而道远。中国人在15世纪之前确实曾经长时期在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甚至独领风骚。但是后来中国由于错过了全球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浪潮,越来越落后了!毋庸讳言,中国自1978年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努力追赶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们已经改革了对外关系体制,从以往的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尽力抵制其糟粕;同时改革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保持了国家必要的计划调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卓有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有创新;科技获得举世瞩目的新发展,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州号”发射成功,这是华夏子孙飞天梦想的前奏,又是社会主义中国加入太空化、宇宙化行列的盛举。在新世纪,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快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使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那么我国就能够在新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新世纪之末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尽力搞好国内建设的同时,在国际上我们致力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时期的世界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事实表明,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为世界人民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样板。我们已经把以往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论改变为以我为表率的世界发展论,这正是适应全球化浪潮的理论创新和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各国通往社会主义之路要由各国人民和政党独立地探索和奋斗。

我们深信,在各国爱好和平、向往社会主义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之下,新世纪一定会有新局面、新面貌,和平、稳定、繁荣、协作一定会得到发展。

收稿日期:2001-03-09

标签:;  ;  ;  ;  ;  ;  ;  ;  ;  ;  ;  ;  

全球化浪潮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前景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