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国合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经营机制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加速国合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转移,是使企业对经营目标、过程、效果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功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从当前国合商业企业的情况看,资金短缺、费用加重、效益低下的状况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存在一定难点,具体表现为六个“不?”。即在思想观念不适应、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策略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不完善、外部环境不宽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既制约或延误了企业机制转换,也表现出加快转换机制的紧迫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也表现出加快转换机制的紧迫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提出如下相应对策。
一、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条件是更新观念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在经济体制、经营方式处于转轨的重要时期,必须尽快摆脱传统的旧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转换机制的目的,提高自觉性,加快步伐,增强时效性。
一是要确立市场观念。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是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领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国合商业企业要变过去被动分配市场为主动开拓市场,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变过去依靠政策等靠要为以市场为取向,及时应变,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变过去按条块分割、行业分工、闭门自守为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壮大自己的发展后劲,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是要确立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属性,是实现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商业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首先要重视竞争、学会竞争、参与竞争。必须要摒弃独家经营的旧思想,放下架子,了解各种竞争对手,扬长避短;必须要买活运用多种竞争方法和手段,发挥资金、设备、网点、信誉、人力、渠道等优势,展开公平竞争,必须要把握机遇,及时调整,乘势而上,扩大竞争优势。
三是要确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成果的落脚点。要实现企业利润,必须要增强企业自负盈亏和以效益为中心的意识,彻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靠“保护伞”的依赖思想;必须要坚持以企业自负盈亏为机制,严格规范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必须要坚持服务与效益统一的意识,把各项有效服务视为产业开发,坚持实效、有偿的原则。
四是确立发展的观念。加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生存必须发展,不发展就不能生存。脱胎于产品经济体制的国合商业,当前,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从供销社系统看,当前应下大力气:(1 )抓住并有效地把握住理顺组织机制机遇;(2)完善民办机制机遇;(3)调整经营结构机遇;(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机遇;(5)发展外向型经济机遇;(6)开发服务产业机遇;(7)全面开拓市场机遇;(8)引进技术人才机遇;(9 )重配生产要素机遇;(10)实行平等竞争的机遇。加快企业机制全方位转换,促进合作经济新的发展。要破除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狭隘思想,树立不发展则退,不发展则亡的危机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形式来构思、探索、研究企业发展的策略,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股份制
转换企业机制的实质和首要问题,是要明确企业产权,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即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权具有最有效的资产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的初级形式,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在明晰企业资产归属的产权制度上,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资产经营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以股份合作制为机制,改造传统的企业制度,目前,从基层商业企业试点单位的效益和经验表明:
1.股份合作制在企业产权制度上,实行资产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采取股份方式明确企业产权归属,做到产权明确。同时确立企业资产经营方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股份合作制在利益分配上,把职工个人收入和本人劳动绩效挂钩,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使职工利益所得既有较强的风险性,又充分体现按劳分配。
3.股份合作制在企业管理制度上,采取以股定权,实行董事会为企业产权代表与股东有序参与相结合,以股东代表为基础,做到管理民主化。同时确立职工代表会的权力,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要素的潜能,增强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
因此,要振兴国合商业企业,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重新构建企业制度。当前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实际情况,积极稳定地推行股份合作制,创造条件向股份制过渡。
三、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保证是合理调整组织结构
传统商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特点,其弊端已被实践证明。所以组织结构不调整,就不能推动经营结构的调整,也难以顺利转换企业机制。在改革的实践中,调整组织结构的问题虽已引起企业重视,但效果不大,尤其是收购、批发和大中型零售商场仍未走出困境。因此,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单打一的做法。
一是要打破行业界线,扩大经营范围,建立能动的商业企业。市场是变化的,需求也是变化,客观上要求商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是能动的。经营范围广,经营品种多,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适应能力,扩大购销业务。
二是要打破工商界限,积极创办实业,建立农工贸、科工贸一体的商业企业。要改变商业只经商不生产的传统格局,要大力引进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设备、地理、资源优势和自身销售网络、信息优势,建立起“公司+农户”的生产、加工、储备、运输、销售相一体的商业企业,达到扩大购销的目的。
三是要打破批零界线,灵活经销手段,建立相互渗透融合的商业企业。批发和零售都是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互有优势。只有结束批零之间人为的分割局面,才能形成批零连锁、资源共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效益互促的组织结构形式。
四是要打破地区界线,发展横向联系,建立联合的商业企业。各类商业企业要敢于走出本地,面向全国,积极发展与生产名、优、新、特产品企业的联合,并依托自身的优势,建立和发展连锁体、连锁店、联销网,扩大经营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组成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股份)集团。
五是要打破内外贸界线,勇敢地跨出国门,建立能参与国际大流通的商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外资,选择外资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以外带内,内外并举,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四、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措施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要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必须建立三个层次,实行四个转变。
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情报系统。二是建立决策参谋组织,进行科学而又符合实际的分析预测。三是建立集团决策层。以民主而又善于集中各方智慧的决策系统为后盾,才能在竞争中每战必胜。
四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经验型经营向重视市场预测科学转变。使事后总结变事前预测,减少盲目性。二是从座店“官商”向开拓型的“商民”转变。变等客上门为登门找客,变人寻我为我寻人,变单一购销型为推销、代理、中介经纪型经营。三是从传统的单调式经营向产、加、销主体型攻势经营转变。变单一购物市场为消费、娱乐、餐饮、住宿连锁式服务体系。四是从消费品市场的独家型向竞争型转变。大型企业以规模取胜,中型企业以专业取胜,小型企业以便利取胜,形成自身的不同层次的经营特色。
五、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当务之急是强化激励机制增强自我约束力
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多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内在作用形式。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体现在用人和分配两种机制上。为此,当前要继续深化“三制”改革。
一是实行企业干部聘任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者形成机制。要坚持德才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干部的形成机制要体现择优原则,要把能否为企业创最大的合理的利润作为重要标准,打破终身制。在实行“三权”分离制的基础上,实行干部两级聘任制、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离任审计制。使经理(厂长)既是企业资产经营的主体代表,又是实现企业利益的主体代表。
二是实行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用工机制。在坚持各尽所能的前提下,企业用工机制的形成,要体现上岗靠竞争的原则,要把能否实现最佳的劳动效率作为重要标准,打破一定终身的岗位制。实行用工在岗、试岗、持岗制度,使企业全体职工既是企业创利的主体,也是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
三是实行企业目标层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坚持企业法人任期目标管理的前提下,企业的年度目标形成要体现层次量化管理原则,要把职工个人收入与本人劳动绩效挂钩作为重要标准,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建立起报酬靠绩效的分配机制。使职工利益所得既有较强的风险机制,又充分体现按劳分配。
企业的约束机制,是一种将企业行为规定在一定限度内、使其接受市场客观环境的引导,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国合商业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约束不力的状态,当前最重要的是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丰要求,建立和健全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领导同职工关系中,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企业机制,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能有效地推动、联系与控制,实现最佳效益。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加强对基层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形成有活力的领导体制和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加强全体职工和干部的劳动纪律;树立起严明的法律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灵敏的信息网络;增强开拓意识,扩大购销经营;强化以财务和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确立以效益为目标的工作标准。变软约束为硬约束,变粗放管理为严密管理。
六、转换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是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当前,国合商业企业由于经济负担沉重,经营境地十分艰难。没有宽松的外部环境,企业机制的转换是难以顺利进行的。为此:政府要重视和支持企业机制转换,帮助解决商业企业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主要困难;有关部门如工商、税务、银行、保险、劳动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商业企业的转换改革,给予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深信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国合商业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锐意改革、艰苦创业,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必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