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吴华和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吴华和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6499)

【摘要】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该病会导致患儿表现出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等症状,给其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现阶段,关于儿童手足口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在不断更新过程中。文章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02-02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发疹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是因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当前,临床上探明的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的有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1]。该病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亲密接触等。当前,国内加强了手足口病的重点控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西医治疗

1.1 普通病例

针对普通病例,多实施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做好隔离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指导患儿注意充分休息,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做好患儿皮肤护理与口腔护理。在对症治疗方面:针对高热患儿,以药物或物理降温的方法控制体温;针对合并心肌炎、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按照病情给予其抗菌药物治疗;针对重症病例,给予其强心利尿、呼吸支持、机械通气等治疗[2]。

1.2 重症病例

1.2.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对患儿颅内高压进行控制,给予其0.5~1.0g/kg甘露醇讲颅内压治疗,每隔4~8h治疗1次。并按照患儿具体病情,对用药间隔及用药时间进行调整。必要时给予患儿呋塞米治疗。

1.2.2按照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其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如1~2mg/kg·d甲基泼尼松龙;3~5mg/kg·d氢化可的松;0.2~0.5mg/kg·d地塞米松。待患儿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或停用;针对病情进展快,且较为凶险的患儿,可按照其具体情况,考虑适当对药物剂量进行增加。比如,在2~3d内,给予患儿10~20mg/kg·d甲基泼尼松龙或0.5~1.0mg/kg·d地塞米松。

1.2.3抗病毒治疗:首先,利巴韦林。利巴韦林能对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进行抑制,对肌苷酸向鸟苷酸的转变产生一定阻碍作用,从而对病毒的核酸合成进行抑制。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感染性肺炎中效果显著。静脉及口服给药,也能有效改善手足口病病症,但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乏力、胃部不适、低血糖等不良反应[3]。其次,干扰素。干扰物为常见细胞因子,有着较好的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机制的作用,能对病毒感染进行控制,促使病毒性疾病痊愈。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不是直接将病毒杀灭,而是经由对正常细胞进行诱导,促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等,这些酶能对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对病毒的组装及释放产生影响,阻碍病毒增殖。有研究认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早期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能对患儿体内病毒进行清除,缓解组织细胞损伤,有效避免患儿出现第二次病毒血症[4]。再次,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是临床上常见高效广谱抗病毒药物,属于嘌呤核苷酸类似物。阿昔洛韦能在进入人体后,迅速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与脱氧核酸竞争细胞激酶或病毒胸腺激酶。而且,阿昔洛韦可以通过磷酸化,转变为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从而对病毒的复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5]。最后,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及咽峡炎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获得较利巴韦林注射液更为显著的疗效。但是,有研究认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若使用剂量少,用药时间短,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

1.2.4综合治疗:有研究认为,在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退热、口腔痛的局部处理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100万IU干扰素肌肉注射,1次/d;将10mg/kg炎琥宁溶入5%葡萄糖液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5d。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利巴韦林治疗组[7]。还有研究认为,在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常规口腔护理、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将适量蒙脱石散剂调成糊状,在口腔溃疡处进行涂抹,能获得较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细胞免疫参与了肠道病毒71型感染相关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而在细胞因子的形成过程中,静脉丙种球蛋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临床上在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疗效上的研究仍较少,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和对照研究。有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在小鼠腹腔注射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对其实施干扰素注射,结果显示,组织中病毒水平明显降低,存活率提升[9]。

2.中医治疗

2.1 经方加减

有研究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葛根岑连汤加味治疗,显示疗效较采用病毒唑片口服治疗的对照组显著[10]。此外,还研究对36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泻黄散加味治疗,显示疗效较采用利巴韦林颗粒剂治疗的对照组显著[11]。还有研究对21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甘露消毒丹加减内服治疗,显示疗效较利巴韦林颗粒剂口服的对照组显著[12]。

2.2 中药针剂

近年来,中药针剂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有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热毒宁常用剂量静滴,给予对照组患儿病毒唑针剂常用剂量静滴,显示两组均痊愈[13]。还有研究给予手足口病患儿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将10ml痰热清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液中,实施静脉点滴,结果显示疗效明显较采用病毒唑针剂静滴治疗的对照组更为显著[14]。此外,还有研究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喜炎平注射液与炎琥宁针剂治疗,效果显著[15]。

2.3 中医外治

除此之外,临床上也有不少研究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包括外洗中药汤剂、中成药散剂等。有研究对33例手足口病出现口腔溃疡的患儿实施中成药锡类散吹敷或涂敷口腔粘膜溃疡处治疗,2~3次/d,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口腔黏膜溃疡面均痊愈,可以进行正常饮水和进食[16]。此外,还有研究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实施中药汤剂口服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方(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紫花地丁、水杨梅、土茯苓),1剂/d,外洗手足部皮疹部位,以加强局部清热解毒,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皮疹均消退,疼痛及瘙痒症状得到改善[17]。

3.结语

西医和中医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者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综合治疗等,后者包括经方加减、中药针剂、中医外治等。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按照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2013,37(2):80-82.

[2]陈智锋,何海燕,何俊君.1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68-70.

[3]梁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6例的治疗体会[J].广西医学,2012,34(10):1424-1425.

[4]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手足口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406-1408.

[5]张婵,吕继忠,苗磊.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1,29(5):451-452.

[6]张爱芳.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0):32-32.

[7]李相美,罗显荣,蔡军,等.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3,12(12):25-27.

[8]韩强. 蒙脱石散治疗手足口病所致的口腔溃疡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6):55-56.

[9]朵建英.肠道病毒71型(EV71)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疫苗评价中的应用[D].北京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

[10]许文英.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112-113.

[11]何胜尧,吴仙娜,李秀兰,等.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10(5):30-31.

[12]单慧娟,李婉丽.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联合西医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新中医,2015,15(7):294-296.

[13]茹青梅,胡国芳,邹玉珍.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2(z2):2508-2509.

[14]文正燕.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C]//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2011,12(5):87-88.

[15]秦新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42-143.

[16]陈秀荣,黄春霞,石新涛,等.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1):12-13.

[17]班文明,倪代梅,张桂华,等.自拟中药汤剂及散剂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20-21.

论文作者:吴华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进展论文_吴华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