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泉州商会异地“双炮”_温州论文

温州泉州商会异地“双炮”_温州论文

温州泉州,异地商会“双响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泉州论文,温州论文,异地论文,商会论文,双响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异地商会为会员之间集聚资金、汇聚人才、整合优势,以参与更大投资规模、更高效益的产业打下基础。做更大的生意,创更响的品牌,正是异地商会会员心中共同的梦想。

2004年12月,杭州市第一家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外省异地商会成立,在浙商尤其是温州商人大举“进攻”全国各地商界时,在浙商的“老巢”,是谁“弄斧到班门”呢——正是一直以来默默努力的“闽商”泉州商会。杭州泉州商会的成立让人惊呼,在温州异地商会在全国各地大放异彩时,过去默不做声的泉州异地商会已经紧紧跟进。

2005年1月16日,锦州市工商联泉州商会成立。目前,泉州异地商会的数量已经达到66家,遍布全国除台湾省外所有省、市、自治区。

在此之前的2004年11月,第100个温州异地商会在宁波诞生。据悉,温州的异地商会活跃在除北京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两个沿海经济活跃区的异地商会的繁盛,令商界人士感受到了异地商会的力量正在浮出水面,尤其是当一个个由异地商会主持投资,贯以温州、泉州商贸城等名称的专业市场出现时,不少异地商人已经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与资源整合的强大。

异地商会以自主、自治的民间组织形式,以团结老乡商友的外表,正在悄悄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力量,有媒体称其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异地商会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团结就是力量”;另一方面,经济实力在说话。家乡的地域“品牌”作后盾,加之本身在经济领域的逐渐成长,这部分原来被形容为“两不靠”的经济力量正在寻求与自己相关的各项事务的话语权。这些生活在异乡的商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能把乡情、人气和财力聚到一起的异地商会。在这里,地缘是其生存的磁场,商缘是其存在的根本。

酝酿:商渊深厚 市场铺垫

宋元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北宋雍熙至淳化年间(984-994年),晋江安海李庄李公蕴随其父李淳安前往交趾(即越南)贸易,并在那里定居,这是泉州人从事海外贸易的先声。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批的侨资从海外投向泉州,直接投资或者帮助侨眷投资创业。从那时起,泉州的产业经济迅速崛起,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形成了服装、制鞋、食品等几个强大的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泉州,特别是晋江的家庭作坊,一乡一品的特色非常鲜明。英林的服装、陈埭的鞋、磁灶的建筑陶瓷等都有成百上千的家庭作坊在生产,随着企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泉州人走出故土,开始推销创业。

同处东南沿海的温州,其商业渊源与泉州相似。纵贯温州永嘉县的楠溪江畔正是主张“重商务实”的南宋永嘉学派发源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温州人就以其精明的头脑开始了最早的商业活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跳入商海的,就是包括温州、泉州人在内的有商业传统的先行者。当一个个温州人、泉州人打起背包,背井离乡开始打工创业之路时,他们并没有想到百年前老祖宗们就曾成立过同业公会。早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晋江县城(今鲤城区)商家吴维纯、何光恺等人就发起筹建泉州商务会。

当异地温州、泉州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时,他们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感到了只有团结才能解决问题时,地缘纽带最先产生了作用。于是,应合着在千里之外家乡的商会,异地商会就从老乡聚会或商人沙龙中脱颖而出了。

有一个故事,演绎了异地商会的成立。在北京创业的一些泉州经营户原来相互并不认识,后来因为闹些小矛盾便吵开了,结果一吵“骂”出了泉州话,于是一下子找到了老乡,气不仅没有了,后来还坐到一起研究成立异地商会的事。据悉,在北京仅泉州南安人至少有5万人,他们从最早的水暖器材、板材到建筑、海味,投资经营品种越来越广。目前在北京的很多泉州人还在向房地产行业发展。

在东南沿海,以温州、泉州为代表的经济先行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当地民营经济突飞猛进,与此相适应,工商领域的行业商会应运而生,并随着走向全国创业的步履将异地商会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如果说现代行业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与充分发挥作用,是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话,那么现代异地商会的诞生则是在传统民间商业组织的形式上注入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灵魂。

异地商会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团结就是力量”;另一方面,经济实力在说话。在这里,地缘是其生存的磁场,商级是其存在的根本。

成立:曲折务实 灵活模式

虽然同处东南沿海,同样精明能干,但在成立异地商会的方法上,泉州、温州却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子。

在异地商会成立之初,泉州商人与温州商人的遭遇是一样的——当时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不鼓励成立异地商会和同乡会性质的民间社团,这几乎成了异地商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面对这道坎,泉州人选择了迂回之路:他们充分利用工商联组织,将异地泉州商会置于当地工商联和泉州工商联的直接指导下,而且异地商会的名称都以工商联分会的形式出现,因为工商联可以不作社团登记,其分会组织自然也不必登记,这样就较好地回避了登记注册问题。成立分会前,泉州市商会一般同当地工商联(商会)确立友好商会关系,异地商会(分会)原则上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当地工商联,接受当地工商联指导。在这种模式下,当地工商联可以通过协商增补泉州异地商会负责人为当地工商联的常委、执委,其中的优秀分子还可被推荐为泉州本地或经营所在地的政协委员,从而达到了为异地商会会员提高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泉州市工商联和异地商会所在地的工商联成为了异地商会的“娘家”和“婆家”,所以不少泉州异地商会的名称往往叫泉州工商联(商会)某地分会,如泉州市总商会郑州分会、泉州市工商联青岛分会、泉州市工商联佛山分会等等。同时,泉州异地商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名称,如沈阳闽南商会、北京磁灶商会、南安商会上海分会、晋江市工商联云南分会等(南安、晋江为泉州下辖县级市,磁灶为晋江下辖镇)。

与泉州异地商会初期的道路不同,温州异地商会一开始就寻求一个更公开的合法身份,但是,在最初的条件下,难度可想而知。1995年8月28日,昆明温州总商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获准成立。发起人之一的张国光用“做了无数的‘思想工作’”来形容筹备的艰难。当时,昆明的温州商人已达3万有余,在商业领域已颇具影响力。但在外漂泊创业的温州人苦于没有一个自己的“家”,遇到困难不知该找谁解决,于是萌发出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念头,经过十几个老乡商议,向昆明市民政局递交了成立商会的申请。经过一年的游说,反复阐明商会成立之后对各方的好处,甚至温州市经协办也专门派人赴昆明游说。多方努力之下,新中国第一个合法登记的异地民间商会诞生了。此后,温州异地商会硬是从一片荆棘中走出了一条大道来。如今,温州异地商会数量已经超过百家,几乎与温州本地商会的数量相当。

与泉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温州异地商会由温州市政府的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充当“娘家”,而“婆家”则是各不相同。在昆明,这一角色由市经委扮演;在随后成立的其他商会中,这个“婆家”或是当地经协办,或是统战部、工商联、招商引资局等充当。

同样是灵活务实,泉州与温州异地商会走出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据泉州市工商联不完全统计,泉州在外经商办企业人数已经超过70万人,2003年实现的销售额达16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泉州经济。温州市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温州人在异乡创业的人数超过175万,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达176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相当于温州本地工业生产总值的60.4%。温州人在各地创办商品交易市场达240个,全国各地温州人经营的贸易销售额达到2880亿元,相当于温州贸易销售额的3倍。

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娘家”、“婆家”都看到了异地商会带来的“双赢”甚至“三赢”的好处,于是逐渐开始为异地商会的建立开绿灯。2003年7月,云南省宣布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在云南省发起组建异地商会,由省民政厅进行登记并对其年度检查实行随到随检。在湖北省民政厅2004年的工作报告中,“异地商会”的试点登记已经成了“服务于招商引资”的工作成绩。温州市政府开始不遗余力地游说异地政府,加快促成异地温州商会的建会。沈阳的温州商会就是在温州市副市长的建议下成立,而南昌温州商会则是温州市市长带队直接游说后顺利成立的。泉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也多次亲率部下促进异地商会建立,并于2001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外地泉籍商会工作的若干意见》。每年春节,泉州市委、市政府还召开外地泉籍商会座谈会,主要市领导都会出席倾听各地泉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维权:力量来自团结

泉州市工商联把异地商会的作用归纳为整合、互补、网络、维权、引导等八大作用,温州市政府协作办将异地商会的作用形容为“桥梁、纽带与窗口”,这其中,维权往往是占比重很大却“不便”介绍的一种重要作用。

异地商会的成立初衷,多数是身在异乡的商人希望能有个替自己主持公道的组织,希望建立在乡情基础上的异地商会能以团体名义,通过合法渠道为会员伸张正义。因此,维权成了异地商会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要维权有时难免涉及所在地的负面事件,在如此尴尬处境下,多数异地商会对维权行动只愿多做不愿多说。体现在异地商会工作报告中,关于维权行动的部分往往总是言简意赅。

泉州商会青岛分会一位会员被害,案件久拖未结,分会了解情况后多方面向当地市政府、司法机关反映意见,并聘请了律师申诉,使罪犯最终受到应有处罚。2003年,当不是会员的温州籍经营者张良才、张玉柱在焦作市因兴办“兴亚鞋城”遇上征地拆迁的问题求援于郑州温州商会后,商会两位会长顶着酷暑驾车赶到焦作出面协调,把损失减少到了最小程度,使得两位老乡感激涕零。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育,法制也不够健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十分脆弱,有时无力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更不要说背井离乡的异乡创业者了。异地商会凭借组织的力量,在为身处异乡的同乡商人保护合法权益和排忧解难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团体优势,从而帮助会员解决孤军奋战几乎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这正应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

资源整合:地缘上的利益共同体

资源整合作用是异地商会的另一张王牌。商会把过去的“一家一户闯天下”变为”依托组织闯天下”,业务上互相拉动,关系上互相照应,信息上互通有无,经营上股份合作。如今,不少异地泉州商会会员已经自愿合作起来,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市场,如:曲靖建材市场、南宁万泰龙建材市场、沈阳石材市场、宁夏海峡建材市场、南通石材市场、兰州综合市场等。

2004年5月,福建三明市重点项目台江电站建设启动,在家乡泉州市政府和三明南安商会的穿针引线下,商会的7家会员公司合作一起拿下了这个项目。会员黄先生说:“资金不足往往是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以前上亿元的项目,我们私营业主想都不敢想。有了商会做支撑,我们创业的信心就更足了。”

泉州商人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某一行业的主要经营者。在合肥市,超市里出售的大米,有一半都是由泉州商人开办的工厂供应;晋江磁灶的民企在北京石材市场占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泉州下辖的南安市水头镇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材批发专业市场,将成千上万在全国各地泉州人的生意与石材联系到了一起。仑苍镇4万多人口中更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水暖供销市场上,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在郑州建材、服装、汽配、水产品等的市场上,泉州人的销售总额达30亿元。以泉州人为主的新疆福建企业联合会,目前经商办企业的人数达8万之多,已在当地创办企业1000多家,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广东佛山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筑陶瓷是由泉州商人卖出去的。这些相对集中于某一领域的优势本身就像是纽带,为泉州、温州的异地商人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而异地商会则正好是将这些市场、资金、信息等资源集纳起来的共享平台。这种资源整合为会员之间集聚资金、汇聚人才、整合优势,以参与更大投资规模、更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做更大的生意,创更响的地域品牌,正是异地商会会员心中共同的梦想。

回馈与反哺:泉商重乡情

记者在温州市政府经协办提供的资料中发现,温州市政府如今正在大力倡导异地温州商人反哺家乡。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将“温州人经济向温州经济转化”。随着温州资本的大规模外流,出于对资金外流影响本地经济的担心,温州一些地方政府近两年开始向异地温州人进行“反向招商”,希望资金回流。

泉州异地商会由于亲缘关系离工商联更近,所以近年来一直在引导会员资金回流,并已产生了明显作用。云南泉籍商会黄民选、上海南安商会曾水獭在家乡投资1.8亿元建设水头家具城;长春泉籍商会王水喷首期投资5000万元建官桥粮食市场;西藏泉州商会郭添法投资1.5亿元建惠安黄塘工业区;昆明晋江商会吴建家投资2000万元建清濛开发区等一系列泉商投资回流行动正在悄然兴起。

相比起直接回家乡投资,异地商会在两地商界之间架起的桥梁更为两地经济产生了互补作用。近年来,通过外地泉籍商会的穿针引线,促进了泉州和外地的经济往来和优势互补。各外地泉籍商会为当地政府来泉州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2004年共组织1000多人次参加15场项目推介会。仅沈阳市市长陈政高率团赴泉州举办的项目推介会就签定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等合同100多亿元。营口市委书记孟凡利到泉州为该市石材市场招商3.2亿元。现在在沈阳经商的泉州人有的已经开始组织东北的货源回泉州销售了。2003年,泉州市石业商会组织20多家泉州企业前往东北、天津等地考察外地泉籍商人开办的石材市场,力促本地企业与异地商会企业之间的互动。考察后,一些会员企业萌生了借助外省石材市场开辟石雕产品第二市场的设想,部分计划已经开始行动。“架桥”活动使泉州异地商会与家乡政府的纽带关系更密切了,不少商会为家乡的党政部门外出考察以及企业到外省展销提供服务,为家乡的产品更新换代提供市场信息;泉州党政代表团赴山东考察,受到在鲁乡亲的盛情欢迎;市长郑道溪到江西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接旗仪式等活动都得到外地泉籍商会的大力支持并提供方便。

2004年,泉州异地商会的发展正在向着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冠名“泉州商会”的比例增多了,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商会数量正在增多,而泉州市政府对异地商会的工作更重视了。

从整合、维权、纽带、桥梁、窗口到投资,异地商人源源的作用正在被精明的泉州、温州商人源源不断地拓展着……

商会未来:家乡游资的代言人

2004年,民间游资作为富裕地区输出的资本明星正日渐引人注目。民间资金的地区间游动将异地商会的角色更多地定位在经济领域,也许这正是未来异地商会的本色。

东南沿海的温州、泉州民间资金历来活跃。有人预测,温州市目前有3000至5000亿元的民间资金,其中约2000亿没有以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而是在温州地区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或民间借贷,外流到各地的资金则在3000亿元左右。作为著名侨乡泉州,民间游资亦不在少数。精明的泉州、温州商人在外出创业的过程中,早就看到了单枪匹马所面临的资金瓶颈,于是异地商会,作为精明的企业家群落和强大的民间融资平台,释放了泉商、温商的“财商”,这被有的商人形容为异地商会的“集团军时代”。

海口温州商会会长注资1000万元成立的“海南活力温州房地产交易有限公司”就提出要做”温州人在琼投资之家”。泉州异地商会会员采取独资或参股形式,已先后在上海创办了汇晟建材批发市场、在天津创办华北陶瓷建材批发市场、在郑州创办郑州中原陶瓷批发市场等。在一片繁荣之中,异地商会未来何去何从呢?长期关注商会发展的温州市工商联调研处处长赵文冕告诉记者,商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然会涉及到其法律地位问题,在中国,还没有商会法,所以其发展还完全靠民间与同行的共同想法来促进,配套法规的缺失也许会成为未来商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异地商会今后会不会朝着“财团化”的方向发展,商会开拓的融资功能会不会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生力军呢?异地商会正作为原籍的民间游资代言人出现在各地的资本市场上,未来,在各地经济舞台上,也许谁也不能小视异地商会这支独特的经济力量。

标签:;  ;  ;  ;  ;  ;  ;  ;  ;  

温州泉州商会异地“双炮”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