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 黄石 435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在2017年1月开始对血透室加强护理管理,分别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和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血透室的安全隐患,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由防范意识薄弱、血透机未彻底消毒、环境污染等安全隐患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防护意识评分、病房消毒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包括防范意识薄弱、血透机未彻底消毒、环境污染等,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消毒意识,加强室内环境管理,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血液透析治疗已经成为一项常用治疗方法,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此项技术的在应用过程中,受患者病情、治疗操作、医务人员及患者预防意识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感染情况,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影响其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增高医患纠纷发生率[2]。鉴于此,有必要加强血透室管理。本文以15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血透室安全隐患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7年1月开始对血透室加强护理管理,分别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和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中女性患者46例,男性患者33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84±10.16)岁。参照组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79±10.21)岁。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血透室开展护理管理前,对所有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血透室卫生护理、仪器清洁消毒以及环境护理等。
血透室开展护理管理后,首先应依据科室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定和制度,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其次加强血透室管理。采用分区专机对患者实施治疗,并保证病房干净舒适,每天对地板使用消毒水擦拭,定时开窗通风,控制人流流动。此外,医务人员在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对血透仪器进行彻底消毒。依据其型号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并保证拥有充足的消毒时间;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维修,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统计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自我防护意识、病房消毒质量等,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计数和剂量资料进行分析,P<0.05表示护理管理前后数据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析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自我防护意识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以此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部分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治疗,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也明显增加了各种病原菌感染风险[3]。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院感染也是造成其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干预[4]。
本次研究中详细分析了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防范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不重视安全管理,缺乏认知,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加上患者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最终引发医院感染;二是环境污染。血透室人员流动较大,而患者病情严重,极易污染环境,消毒难度也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大量细菌滋生,引发感染;三是血透机消毒不彻底。患者血透治疗后,仪器表面会附着细菌,医务人员操作也会遗留细菌,如果不能彻底消毒,极易造成下一位患者发生感染[5]。本次研究针对此现象展开了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且护理质量显著提升,这也进一步提示了加强血透室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包括防范意识薄弱、血透机未彻底消毒、环境污染等,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消毒意识,加强室内环境管理,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花红燕.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3):572-573.
[2]黄景妮.PDCA在血透室医院感染质控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6):5075-5077.
[3]何丽娟,周亚萍.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53-54.
[4]刘峥,谢琼,潘红,张乾坤.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后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71-73.
[5]纪小梅.探讨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33-34.
论文作者:胡丽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意识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