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论文_张蕾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论文_张蕾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这样具有底蕴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更需要传承和发扬,但如何渗透才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更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喜欢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是一项具有困难的教学工作。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语文这一语言学科是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同时语文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教育,还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促使其自觉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热情,促进人格完善。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渐趋成熟,对外界事物会有个性化的、独到的见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生发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语文知识和文化品格的协同进步,同时不断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二)辅助知识学习,提升人文素养。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要理解文言文,不但需要了解古今语言的变化,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等知识,还必须了解相关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触摸古代文化,探寻古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人文素养。

(三)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学感受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极其讲究美感。诗的声音是美的,它让我们听到风吹芭蕉、雨打残荷;听到小桥流水、战马嘶鸣;听到萧萧落木、听到向阳花开。诗歌的画面是美的,它让我们看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看到古往今来,物是人非。诗的意境是美的,或雄伟壮阔,或绚丽纤细,或悲凉凄婉,或豪放旷达,或含蓄典雅,景象万千,诉诸笔端。诗的韵律是美的,或轻言慢语,余韵袅袅;或慷慨高昂,激情澎湃,或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诗歌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在教学中,绝不仅仅只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就是将传统文化带进课堂、融入课堂,所以说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在教学《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可以主动地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说为学生播放网络上的示范朗读,或者教师自己在课堂上朗读,通过一词一句地展示,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感受传统篇目的魅力。在此氛围中引导学生对于古诗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高效地记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二)引导经典阅读,增强文化积淀。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每天课前五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把自己搜集来的喜爱的诗词介绍给大家,然后指导学生每天背诵一首诗,每周背诵一篇经典散文,坚持三年,学生就会有丰厚的文学积累。熟读或者背诵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每学期指定一到两部经典名著,与课本中经典作品的教学配合进行,教师指导选读或全读。从完整的作品中反复体味、咀嚼文章的思路和情感的变化以及特定的时代特色,感悟其中蕴涵的博大思想。我们采用下列方法组织:从课本中的节选入手,以此作为读懂原著的钥匙;举办讲座,分专题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遵循“精准选、透彻读、深切悟”的原则,选择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开展文化活动,实现课堂内外衔接。

对于高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涵养,他们对文化的

理解也能从表层到深入的探讨分析。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不能仅

仅依靠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能

主动的参与进来,比如针对某个主题的传统文化,可以采用做游戏、演讲活动、

传统手工比赛、趣味知识竞赛,排练剧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宣讲和教育。让高中生在文化活动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将传统文化从书本中搬到现实中。

(四)了解文化习俗,传承文化传统。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无一例外都蕴藏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相应的历史渊源、历史传说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的重要的反映。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进而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与其相关的诗词纳入到教学中,还可充分结合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扫墓、写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做中国结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

(五)抓住教学契机,弘扬乡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教材,生活中的节假日,风俗习惯都是学习的很好切入口。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让学生搜集资料,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举行屈原纪念活动,学习屈原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先烈们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缅怀古人,追思豪情;观看现实中婚丧嫁娶风俗,分析各环节设置目的,感受传统文化;将各种感悟记录下来写入文章,坚持日久,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自身也被熏染,朝着人格完善,注重道德修养的方向发展了。

(六)依托教学素材,树立人生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素材中有很多关于责任感培养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充分挖掘。例如,在《老人与海》一文中,歌颂了老人在捕鱼过程中不屈的斗志的英勇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虽然老人的体力与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其一直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勇敢地与生活进行博弈,积极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这对高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又如,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巴金先生向我们讲述了文革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主人公为了自保,而将小狗包弟抛弃,他没有与当时的社会做斗争,但是这种隐忍与退让,最终导致了小狗包弟的悲剧结局。文章通过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事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呼唤人性,进行严格的自我剖析。此外,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登高》《劝学》《辛弃疾词两首》等众多文章中也充分体现了人生责任感,对高中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每个教育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内涵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更有必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静.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8(12):320.

[2]张晓锋.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8(12):321.

[3]王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6):38-39.

论文作者:张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论文_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