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薛豆豆
内容摘要: 动态助词是汉语语法的重点之一,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难点。动态助词在运用中呈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多。对于留学生来说,可以准确地使用动态助词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从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现象进行剖析,分析偏误现象与原因,总结出动态助词“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及策略,希望可以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动态助词 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虚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就是动态助词,主要包括三个:着、了、过。在现代汉语中,动态助词本体语义不是很复杂,比如:“着”表示进行,“了”表示完成,“过”表示经验[1]。但是在交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态助词“了”是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虚词,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方法对策,为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方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产生的偏误现象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或形态的呈现[2]。动态助词“了”的本体语义不是特别复杂,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重难点,需要认真下一番功夫的。一般说来,出现的偏误现象主要有六种情况。
(一)泛化。动态助词“了”的泛化是指不应该使用却使用了[2]。
1.动态助词“了”不能放在动词谓语后面[3]。
1.1 他们决定了去西安。(他们决定去西安。)
1.2 花花看见了熊猫吃了竹子。(花花看见熊猫吃了竹子。)
2.一些词语不能与“了”一起出现,但动词后却使用了“了”[4]。
2.1 之后她越来越变了更郁闷。(之后她越来越郁闷。)
2.2 一直看了好看的电影。(一直看好看的电影。)
由于小学生大部分都处于6-12岁,是好玩的年龄段,自控力不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上课时常有学生开小差,直接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除了学生的原因,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一般以讲课文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3.“没有”不能与“了”一起,但动词后却使用了“了”[4]。
3.1 我觉得我没有犯了错误。(我觉得我没有犯错误。)
1.*国庆节我们在西安吃羊肉泡馍。(国庆节我们在西安吃了羊肉泡馍。)
4.1 卧室里有了一张十字绣和明星的照片。(卧室里有一张十字绣和明星的照片。)
(二)遗漏
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动态助词“了”。这种偏误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如:
4.“了”误用在表示存在的“有”的后面。
2.*妈妈和女儿逛街买漂亮的衣服。(妈妈和女儿逛街买了漂亮的衣服。)
3.*她已经学会好几种语言。(她已经学会了好几种语言。)
对于幼儿园的园长来说,要具备高度的民主法治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性,营造出民主化的管理氛围。通过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幼儿园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发展中要从掌握现代化管理理念上入手,主动为幼儿园活动提供服务,同时还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在调动多方因素的同时来保证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幼儿园园长只有保证工作思路的准确性,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做好科学化的管理[1]。
1.*她们一边唱歌,一边玩了游戏。(她们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缺乏相应法律规范,政府往往会选择直接干预,没有法律保障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收益也会因此下降。与此同时对贷款的评估不够清晰,缺乏成熟的贷款管理体系和操作规范,贷款发放的随意,会造成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如:“虍”部件楚简帛文字通常作,《語丛》三組作,与齐国叔夷镈“虔”作之部件相同。又如:“性”在郭店楚简中作“眚”(其它简作“生”),部件“生”中间均作横划,作。《语丛》三组“生”中间横划写作点画,作与西周金文及齐、鲁、中山王诸器等写法相同。楚简中“信”都是“言”在左,“千”在右,而《忠信之道》则恰好相反。郭店楚简中字形的方位互换现象比较常见,更为突出的特点是齐系文字“信”所从的“言”部件上面无横笔,作。而楚系简帛中“言”部件均作。《忠信之道》中“信”作,与齐鲁系文字相同。
(三)误代
卡尔曼滤波过程的迭代公式分别为状态矩阵的预测、协方差预测、滤波增益方程、状态矩阵更新方程以及协方差更新方程,如式(10)所示:
1.*还好找到着优盘,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样交作业了。(还好找到了优盘,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样交作业了。)
2.*她已经学过五年英语了。(她已经学了五年英语了。)
(四)误加
误加指的是原本不需要运用,但是被用了动态助词“了”。
根据CPU子系统的功能,CPU子系统的工作模拟控制与工作状态过程如下:正常工作情况下,CPU进行计数运算,并在交互界面上显示出来,同时将计数值发送给FPGA仲裁系统,计数信号模拟为控制输出信号,界面的显示模拟当前的控制进度;通过用户输入控制计数的正常、暂时停止、永久停止来模拟该系统的正常、瞬时失效、永久失效工作状态,电源部分失效也视为永久失效。
4.*他考上研究生,我也考上研究生。(他考上了研究生,我也考上了研究生。)
2.*马上就要开会了,小李现在才到地铁站了。(马上就要开会了,小李现在才到地铁站。)
(五)错位
留学生在运用动态助词“了”的过程中会将位置放错。
1.*今天早上玛丽给爸爸唱一首歌了。(今天早上玛丽给爸爸唱了一首歌。)
2.*我还没跳完舞了呢,跳完再说。(我还没跳完舞呢,跳完了再说。)
2.动态助词“了”和助词“的”的混用。
(六)混用
1.动态助词“了”与动态助词“着”、动态助词“过”的混用[1]。
1.1 *他到着北京。(他到了北京。)
(1)模型要求利用CFGJ与PD-HFLTS刻画并处理不确定决策信息,该方式表达更为便捷,传递信息更为丰富,计算更为精准。
1.2 *我去着泰国三次。(我去过泰国三次。\我去了泰国三次。)
3.*身体也奇迹地变了好。(身体也奇迹地变好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文化素养和道德建设的层面,深刻反思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所出现的严重断层,华夏千年礼仪之邦,如今竟至斯文扫地,四处丢丑,乃至遭人蔑视。说到底,如今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亟待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全社会都有责任。二十年前,我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金耀基教授进行过一次有关中华文化的对话,他的一句名言令我至今难忘:“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曾经看不起中华文化,然而一路扫荡下来,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人已经看不见中华文化了!”这是多么痛彻而严酷的现实啊!
首先,班级采用人人轮流当值日班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干部竞选的考察对象。在改选之前,原班委与每日班长负责班级管理,新班主任深入展开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要有“顺风耳”“千里眼”的本领,明察暗访,察人于微,如:干事能力强但脾气暴躁;尽职尽责性格温和但又缺乏大胆工作的精神;与同学关系好,做老好人;办事能力强,但学习态度差;对他人是非对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针对以上情况,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并真诚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希望,鼓励这些学生在班干部评选中毛遂自荐,争当班级好干部。
2.1 动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的”混用。
2.1.1 *从来没有人敢这样给我说话了。(从来没有人敢这样给我说话的。)
2.2 动态助词“了”与结构助词“的”混用。
2.2.1 *你所看见了不一定是真相。(*你所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相。)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产生偏误的原因
(一)汉语语言中动态助词的本体研究
从汉语语言动态助词的本体研究方面上看,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灵活多变。汉语语法既灵活又难以掌控,所以需要语言学家再深入研究,规范汉语规则。
(二)教材的影响
动态助词“了”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语言背景的学生没有特别针对性的语言教材。教材的结构编排不完全适用教学实践,动态助词“了”的教学规则及顺序并不严谨,相似的语法点解释不清晰,课本的例句代表性与实用性不够。
云、贵、川三省的人民收入在近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2017年云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 99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862元,增长9.3%;2017年贵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 08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869元,增长9.6%;2017年四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 72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 227元,增长9.1%。从现有的城镇与农村收入水平来看,三省的居民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简而言之,随着云、贵、川三省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高,大型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将会得到愈来愈强的推动力。
(三)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留学生在大脑中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母语语言规则,并且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有差别,汉文化圈国家与非汉文化圈国家的语言相比差异更明显。许多留学生在学习目的语时比较依赖母语,经常用母语来学习汉语。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会产生不确定的偏误。
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研究以书面同伴反馈居多。 尽管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学界对于同伴反馈的定义、分类和识别存在重叠和不一致的现象。 与同伴反馈有关术语众多(同伴评估、同伴编辑、同伴反馈、同伴反应、同伴互评和同伴修订等); 国内学者的译法各异,如同伴反馈、同伴互评、同侪互评、同侪反馈等。 这种状况不利于反馈的理论研究,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和归纳。
误代指的是在使用动态助词时,原本应该使用动态助词“了”却错用了其他助词,使语义表达不清楚,甚至出现歧义。
(四)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是因为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某个语法点的使用规则时发生的[2]。留学生有时会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对语法知识点随意概括总结,因此产生了许多的偏误。这些偏误现象在母语中没有相同的知识,留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错误的语言规则,因而产生了偏误现象。
(五)教师与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仅要宣传中华文化,还要传播汉语知识。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准确严谨,课堂教学的环节要能吸引学生,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和教学设计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随着学生的感情因素而变化。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学习者自身对汉语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掌握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本体语义的知识。
动态助词“了”指的是动作完成的形态。依附在不一样的词性之后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功能:“了”在行为动词后表示该行为已经实现或完成;“了”在心理动词和状态动词后表示该心理状态已经开始并持续,“了”在性质形容词和顺序名词后表示该性质和状态的变化[1]。
1.5.1 单因素分析 将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定义为“因变量”,对应的“自变量”为性别、年龄、体表面积(BSA)、白蛋白水平、肝功能水平、N-乙酰化酶2(NAT2)*4位点基因型、NAT2*15位点基因型和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对于部分更适合作为分类资料处理的自变量进行赋值量化 (肝功能异常为ALT或AST>40 U·L-1),量化结果见表 1。使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设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语境。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应该服务于此。动态助词“了”的对外教学方法应不同于教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方法,教学内容中应该体现出区别。我们应该在研究学生中介语的基础上,发现留学生的习得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从留学生角度描写动态助词“了”,制定细致的语法规则。
(四)提高口语练习频率
在课堂里让学生能自主地用汉语来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老师可以先以“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检测学生,也可以进行对话练习,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语境,自由搭配组合,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活动教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活跃气氛,以此潜移默化的让学生锻炼并掌握所学知识。
(五)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业的设计要贴合实际,可以用上课练习过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造句、用随堂语法练习口语对话,为了避免发生偏误,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布置固定准确的作业内容。
(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而采取不同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动态助词“了”时所发生的偏误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国家的学习者的教学要采取相对应的方法。
回热系统优化成果显示,在不同负荷的工况下,设置0号高压加热器后均可降低汽轮机热耗和供电煤耗,随着机组负荷率的下降,汽轮机热耗和供电煤耗下降值随之加大,说明基于0号高压加热器的回热系统适合调峰机组。
(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多练,以学生的学习与锻炼为主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产生的偏误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动态助词“了”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希望对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
文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只总结了大部分留学生学习动态助词“了”产生的偏误现象及原因,没有具体划分研究对象的背景。这更加督促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注重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冯佩雯.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04):98-101.
[2]赵晓彤.外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了”、“过”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3]陈德铭.印度尼西亚学生学习汉语时态助词“着、了、过”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杨德峰,弓耀楠,姚骏.韩国学生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发展及产生原因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5(04):501-510.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230.
[7]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5-271.
(作者介绍: 薛豆豆,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动态助词论文; 偏误分析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