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显著提高我国的农村经济水平,而在此形势下我国的环境问题却也来越严重,而在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中水体污染是极为突出的问题。农村污水尚未经过处理随意排放的现象,既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环境,同时也给农村埋下了卫生安全隐患,使村民的安全、文明生活受到了影响。对我国现阶段农村武术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大我国农村污水高效处理力度,使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概述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水规模变得愈来愈大,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分散面较广。很多农村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但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因此,无法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通常是分时段排放,排放变化幅度较大,这增加了管理生活污水的难度。一些农村在污水排放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自然雨水、生活污水均由排水沟渠排除,会直接进入到就近水体或土壤当中,经过土壤渗透作用,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源污染。从总体上来看,很多农村地区对生活污水治理愈来愈重视,但整体成效不佳,有待进一步改善。
2农村污水处理特点
农村污水成分并不复杂,主要成分为磷、氮、有机物等,通常污水中使没有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但其排放点不集中,诸多都没有系统的排水管网。所以,污水中的磷、氮、有机物是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而因为排水点不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难度。所以,应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并对效率、资金等条件予以充分考虑,因地制宜采用管理方便、运营稳定、简单易行的污水处理模式。
3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1生物处理技术
3.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是借助动力将氧气提供给污水,借助好氧微生物菌种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耗、分解和吸收,让其变得没有危害、更为稳定的一种方法,立足于好氧微生物的不同存在状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
3.1.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立足于厌氧条件,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形成,借助此类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厌氧过程不需要借助人工对其供氧,使能耗有效降低;厌氧微生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增殖,和氧微生物处理相比,污泥产生量更低。但厌氧对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过程缓慢,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解污染物,同时分解也不完全。厌氧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生物膜、厌氧消化法等。
3.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就是借助人工来修建水池或者是沟槽,底层铺设防漏隔水层,填充相应深度的土壤或者是填料层,栽种芦苇之类的维管束植物或者是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从湿地的一端经由布水管渠进入,采取推流方式和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以及溶解氧同植物根区产生全面接触而达到净化的目的。人工湿地包括表面径流与人工潜流湿地。
相对来说,人工湿地的投资更少、运行成本也较低,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因此,人工湿地的投资往往要比传统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节约1/3—1/2。在进行处理时,人工湿地通常采取重力自流的方式,无需消耗较多的能源,而且运行成本也较低。另外,人工湿地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效果也优于传统污水处理厂,首先,人工湿地采用纯生物技术来净化水质,然而,污水处理厂却采用化学方法,所以,污水处理厂在进行处理时会产生很多有害化学成分,人工湿地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人工湿地的处理植物基本以水生植物和花卉为主,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而且还能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由此可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比较适合处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
3.3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过程与天然水体自净过程相似。稳定塘中的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能够对生活污水产生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同时,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参与到水产养殖当中,可形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稳定塘当中存在多条食物链,意味着进入稳定塘系统的有机物及营养物均能够被降解或转化。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作为再生水资源被再次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定塘系统处理效果,可将多个稳定塘组合起来,形成组合塘。其流态与推流反应器相似,能够避免短流现象,有利于提升单位容积处理效率。在组合塘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级水质处于递变状态,可产生各自相适应的优势菌种,可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
3.4物化处理技术
污水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有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吸附、气附、气浮、混凝。在诸多物化处理技术中,和农村要求相符的只有混凝技术,其可以立足于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确保高效去除污染物质。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无机磷、胶体物质、金属离子和悬浮物,但不能较好的去除氮和有机物,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不间断施加药剂,所以具有很高的成本。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在化学除磷或生态处理系统的前处理措施中运用混凝技术。
3.5复合工艺技术
倘若单纯采用生物滤池技术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在应用生物滤池等技术的过程中,添加部分工艺系统形成复合工艺技术。从而能够弱化部分技术存在的不足,以此来提高出水效果。相关人士研究了UAF和温室型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在低温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特征与效果,结果显示,如果条件最佳,组合技术COD的总平均去除率是75%,BOD5的总平均去除率是84%,SS的总平均去除率高于93%,氨氮的总平均去除率是63%,TP的总平均去除率是46%,除了TP,出水水质都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此项技术的优点为能耗低、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和便于运维等,因此,适合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展望
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大都除磷效果不理想,一般还需设置配套的人工湿地、稳定塘或氧化塘,通过植物吸收来除磷。但植物吸收除磷在冬天效果也不好,出水水质总磷经常超标。因此,新技术可以着重于解决低成本、运行稳定的除磷技术上。
另外,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的分散特性和小容量特性,并且有些农村污水处理站点通车都困难,污泥清理非常麻烦。目前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大概半年左右清一次污泥。如果能开发出产泥量少,尽量延长清污周期的新技术,对农村污水处理来说,将是一项非常大的技术贡献。
总之,在未来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须结合现有处理技术和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等情况,本着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开发出尽量免人工维护、除磷稳定、产泥量少的新技术。
结语: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现阶段国内一般都是参照国外已有技术,或在改良后投入使用,在使用上述所讲到的污水处理模式时应对各地区的污水收集排放、地形、环境、气候、经济情况等进行全面考虑,进而采用最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采用一种或若干种组合处理。对低运行成本、低投入、高效率,在农村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积极研究是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敬才.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90-91.
[2]鞠昌华,张卫东,朱琳,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44(06):49-52.
论文作者:王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污水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技术论文; 湿地论文; 稳定论文; 组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