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55418
摘要:结核病是复发性传染疾病,对该病进行预防治疗过程中,患者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焦虑、抗拒治疗、恐惧以及不信任医护人员等问题。为了提升结核病治疗效果,促进预防控制方案的实施,在本文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为疫病预防控制带来帮助。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心理障碍;心理治疗
引言:据统计,近3年来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攀升,是当前较为严重的公共医疗问题。结核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身体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存,这种状态不利于病情缓解。因此,对于病人心理问题的表征研究,能够从患者心理出发,与药理相互结合,实现结核病治疗的双管齐下,可以说该种疾病治疗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病人心理问题的外化表现
1.1焦虑
结核病具有易传染,治疗过程漫长的特点,该种疾病是当前困扰社会的典型传染病之一。结核病患者感染该种病,多为通过唾液、食品、咳嗽等方式,正因为该种疾病传染渠道比较广,导致患者在其生活中备受“折磨”,如,他人对患者的躲避、歧视、保持距离等。当患者处在备受“关注”的环境中,其内心将会产生焦虑心理,尤其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医疗水平不发达,结核病患者难以实现及时就医,其心理与身体上便是备受煎熬。
1.2抗拒
在我国大部分偏远的地区对于结核病的预防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民在工作与生活中忽视了对于该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难以发现传染源,并且在感染疾病后不能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同时,我国对于结核病患者免费发放药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结核病患者则不会选择免费药,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即“便宜没有好货”,另一方面,怕被医护人员歧视,最终却对病情保密,导致病情越加严重。
1.3恐惧
虽然我国偏远地区对于结核病预防宣传力度不大,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对于结核病的宣传工作较为普遍,如QQ、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对于结核病的病情传染严重性说明较多,导致该种传染性疾病的影响被夸大,很多民众听到结核病变闻风丧胆,拒绝与结核病患者接触。换言之,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背景下,虽然为传染性疾病预防宣传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但是也为结核病患者营造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患者的心理比较孤独,并且恐惧不安,如在生活中过渡使用消毒剂,内心愧疚等。
1.4不信任
在八九十年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人租赁防疫站,从事性病、乙肝等疾病的治疗,该种模式虚假广告较多,患者多次上当。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很多结核病预防机构在进行患者随访检查的时候,患者多为怀疑该种机构的真实性,更有甚者对该机构抱有敌意。同时,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预防中心的结核病耐药现象不认可,对结核病治疗方案不认同,对医护人员不信任[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针对病人所表现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强化科普力度、正确引导舆论
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是导致病患心理焦虑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强化科普力度,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医疗科普活动、送医下乡活动等活动形式为载体,对结核病可防、可治、可痊愈的特性和方法进行科普,预防结核病的扩散,同时消除因为未知产生的对结核病患者的排斥。对于结核病确诊病患而言,真正导致焦虑的主要是对死亡的恐惧,以及遭遇排斥导致的失落、不安,这一措施从社会环境、周边环境和家庭环境着手,首先帮助病患正确认识结核病,重拾生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其次理顺家庭关系和医院内部关系,授以病人之间、病人与非病人之间的接触要点,让病患感受亲人、医师、病友支持与认同;最后,改善社会舆论环境,让病人康复后真正可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2.2伴随针对宣传、引导端正认识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针对瞒报、不报等讳疾忌医的现象要做针对性的预防性宣传,宣传工作首先明确结核病可防可治的现实,其次对结核病发病的典型特征进行介绍,并与受众反映的情况一一印证,最后针对瞒报、不报、拖延导致病情恶化的病历进行讲解,细数结核病瞒报传染家人、延误病情的危害,引导大家端正对结核病的认识,有勇气面对结核病。同时针对部分结核病人对免费药物的怀疑和犹豫,宣传国家疾控政策,明确免费药物由国家补贴费用、由制定长假生产、经正规渠道引入,是治愈结核病最有效、最适用的药物[2]。
2.3落实心理护理、减轻病患和家属压力
病人对结核病的恐惧主要源于未知,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师要对病人进行结核病病理的简单讲解,让病人初步了解自身病情,在此基础上为病人讲解治疗过程,病人依此配合治疗可逐渐增强病人治愈的信心。同时针对病人家属进行结合病的科普和结合病人接触的标准规则讲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家属与病人接触并给病人以信心,减轻病人与家属的压力更好的配合治疗活动。
2.4树立诚信意识、维护机构的正面形象
国人对医疗机构的排斥和不信任是传统观念的演化外延,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和顽固性,也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长时间、多方位的解决措施并行。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医疗工作者的日常治疗活动中,针对结核病人及其家属情感较为脆弱的现实,主管医师要与病人及家属勤沟通,针对每一次检测活动和治疗活动都要做事前和事后的说明和简单的解释,并注意说明和解释的方法。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防护制度坚决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病患和家属的感受,建立有爱心、有诚信、有行动的服务理念,给予病患和家属信心,获得病患和家属的信任。
结论:综上所述,结核病患者心理问题也是当今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典型问题,关爱患者心理问题,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才能够鼓励其治疗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用药,才能够早日康复。在本文的分析中,借助健康的社会疾病预防宣传模式、对患者的心理辅导等方式,打开患者的心扉,让其从心理上愿意治疗、服从治疗,最终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朱承锦,郭小云,张锦连.“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在结核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08):568-570.
[2]刘琴.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21-22.
论文作者:解玲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结核病论文; 结核论文; 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病患论文; 病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