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地矿实验室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张明胜,卢修玉

浅谈基层地矿实验室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张明胜,卢修玉

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地质测试是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地质行业强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得到了发展,分析测试仪器装备得到加强,实验测试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分析测试水平及能力明显提升。本文简要梳理了地矿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在新时期下,对基层实验室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矿实验室;地质测试;生存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地质实验测试是地质找矿的眼睛。地质实验测试工作产生的数据是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和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著名地质学家、地质部首任部长李四光先生曾在1953年全国地质化验工作会议上说:“地质、钻探、化验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精辟地阐明了地质实验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地质实验室从1952年成立地质矿产部开始,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测试技术从当初只有重量法、容量法和光度法,发展到今天集光谱、质谱、色谱为一体的多种现代化检测技术体系。社会功能从当初单纯服务于地质找矿发展到今天能全面支撑我国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及综合利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学前缘科学研究。在面对地质市场波动,地质找矿对分析技术的严苛,实验室相互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如何在管理,技术,人才,差异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质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贡献

1、地质实验测试概况

地质工作所涉及到的实验测试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化学探矿、地形测量、钻探、岩矿测试以及遥感探测等[1]。自1952年地质矿产部成立开始,全国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各大区、省局实验室为主体的地质分析实验室格局。20世纪60年代,地质分析实验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地质大队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地质分析实验室技术、管理有了较大发展,70年代实验室致力于痕量元素分析技术发展,80年代主要围绕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开展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地质实验室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地质行业从计划经济的事业费拨款转向合同和项目拨款,测试任务大幅下降。21世纪以来地质实验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99年《地质大调查纲要》和《地质大调查实施方案》正式启动,200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地质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从此开启了地质实验工作的新纪元[2]。

2、地质实验室的存在形式

目前除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国家测试中心,地科院以及各区域地调中心等国家级测试单位外,各省地矿系统下属有地矿局实验测试中心和各基层地勘单位(地质队)实验室。基层地质实验室属于地质队的二级经营实体。据统计,全国共计有基层地质实验室120余家[3]。如:陕西省地矿局系统内除了局中心实验室外,还有3个地质队保留有实验室,其他地勘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在90年代相继撤销了实验室。

3、历史贡献

各地质实验室为本地勘单位,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地质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以陕西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实验室为例,曾获得过地矿部地质找矿一等奖和科学技术大会奖,多次获得地矿局找矿发现奖。

二、我国基层实验室的现状

1、实验室体制制度

基层地矿实验室是应野外地质队开展实地地质工作成立的,它也是伴随着全国地质行业发展轨迹而成长延续至今。目前各省地矿系统都逐步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体制上归属于各地质队。

2、技术创新

伴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高速发展,地质实验测试仪器和分析测试能力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验室一般设有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岩矿鉴定,重砂鉴定等大类,主要承担各种岩石,水质,土壤等物化性能成分检测,鉴定和综合研究,承担区调,化探等样品的检测;承担岩石矿物结构分析以及物质成分及赋存状态的研究,以及面向社会承担环境及工业产品和矿产品的检测。实验分析技术实现了从分析39个元素到54个元素,至76个元素的突破,实现了从手工经典方法向现代化仪器分析的突破。但是基础实验室在分析手段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4]。

3、经营规模

一般基层实验室大约有10-30人左右,年处理样品量30000余件,营业收入200-500万元。基层实验室都具有国家认证的乙级以上资质。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地质实验测试人员能力及技术装备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检测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由于基层实验室在所处的体制环境和市场挑战的双重压力下,也面临诸如运行机制不灵活,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横向恶性竞争等问题,这样严重制约了基层实验室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技术人才、尖端仪器匮乏

各实验室技术队伍的构成主要是以七八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陆续进入退休高峰期,而新进入毕业生又需要知识与经验积累。这样导致技术骨干,学科或项目带头人匮乏,使得一些原有的测试技术优势都已经失去。

基层实验室常规分析仪器以原子吸收分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极谱仪,射谱仪等为主,价值约10-20万元/台。主要从事的是岩石矿物的常量分析和微量元素的半定量分析,涉及到的元素只有20余种。然而当今的地质测试技术依托ICP-AES,ICP-MS,XRF等大型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朝着多元素,痕量、超痕量,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形态及同位素分析方向发展[5]。

4.2、体制束缚

基层实验室的职能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系统内则属于非核心产业,这样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政策倾斜,还要面对同级别实验室,上级测试中心的激烈竞争。仅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额的设备改造。

4.3、缺乏上级主导,行业间协同作用较弱

各级实验室都以完成经营指标为首要任务,行业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讲,由于缺乏上级主导,加之各实验室的属地因素,导致各基层实验室之间,基层实验室与上级中心实验室之间协同作用较弱。造成大量的、缺乏特色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对于基层实验室生存发展的一点思考

在新形势下,如何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地质勘查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1、实验室的自身定位

基层实验室作为地质行业产业链上的一环,首先要把自己放到地质行业这个大家庭中,为地质找矿提供有力的保障。再就是要让地质从业者认同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第一是市场定位,要牢牢扭住地质资源市场,提供准确测试数据;第二是技术定位,要大力开发并创新传统分析手段,紧跟国内同行,通过培训、内部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第三是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项目。

2、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实验室参照其他行业实验室股份制改造经验,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做大做强主体测试业务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地质实验室的发展能力。

3、注重人才培养,硬件设施建设

实验室的发展要具备一批业务水平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应着眼未来,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分析测试仪器更新换代,除依靠实验室自身的造血功能,还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制定适应市场的测试收费标准

实验测试是一门经济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的应用性研究学科,实验所需的设备都是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地质样品的组成复杂,性质千差万别,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不能等同于简单的重复劳动。然而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执行,价格普遍偏低[6]。实验室应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5、加强同行业间的合作交流

各地质实验室之间应加强技术交流,仪器设备使用的经验交流等,对于较大的实验测试项目,可以开展联合攻关,按照各自特长分工协作。通过横向及纵向的联系协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提高整个系统的测试水平。

四、结语

地质实验测试已实现了从求生存向求发展的过度,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基层地质实验室应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加快发展,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的坚强后盾,在市场历练中,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毛雪梅.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2015,44(4):17-18.

[2]吴淑琪.中国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六十年[J].岩矿测试,2013,32(4):527-531.

[3] 屈文俊,吴晓军.我国十年地质调查实验测试研究主要成果[J].岩矿测试,2012,31(2):201-209.

[4] 陈月源,尚晓龙,王国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矿产实验室经营管理理念的讨论[C].第四届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

[5]尹明.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岩矿测试,2009,28(1):37-52.

[6]周康民,黄光明,罗惠芬,张纪庆.江苏地矿实验室生存发展新思路[J].江苏地质,2008,32(2):151-154.

论文作者:张明胜,卢修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谈基层地矿实验室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张明胜,卢修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